眼下,台州市各地农户纷纷为春耕而忙碌。
近年来,勤劳善创造的台州农民在农作制度创新上着实花了一番心思,水旱轮作、旱地多熟及园地套种(养)、立体种养……“米袋子”“菜篮子”一起抓,好点子可真不少。点子多了,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了。
据台州市农业局农技推广总站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台州市各地新型农作制度推广面积38.5万亩。
都有哪些新型农作制度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键词】水旱轮作
“我从事了五六年的西蓝花—早稻轮作,效果确实挺好。”4月24日,温岭市红日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江福初接受采访时介绍,同一块田地轮作之后,西蓝花的根叶烂在地里,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使早稻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种过早稻后使土壤中的病虫害明显减少,种植西蓝花很少用农药,提升了农产品品质。
老江的合作社有4580亩,其中核心基地1450亩。一亩地光西蓝花的收益就超过8000元。“这样的轮作,我肯定会继续搞下去。”江福初说。
“耕好田,种好粮,赚到钱”是农民朴素的愿望。然而,粮食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产物,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威胁,种粮利润低而不稳定。一块地,只有通过反复利用、产出,才能让价值翻倍。
2007年,市农技推广基金会(执行部)结合创新农作制度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并逐步在全市推广,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示范应用面积289334.4亩。
“在沿海西蓝花主产区,全市自2009年起示范推介以西蓝花为代表的冬菜—早稻轮作,使得全市早稻播种面积止跌上升,从2009年的12.8万亩,到去年的26.5万亩,是全省唯一一个实现早稻播种面积‘六连增’的地级市。”市农技推广总站站长曾孝元说,“‘千斤粮、万元钱’模式能有效地平衡政府要粮、农民要钱的需求,使‘米袋子、菜蓝子、钱袋子’得到共同发展。”
水旱轮作的具体方式包括了稻菜轮作、稻瓜轮作、稻药轮作等多种模式。据市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水旱轮作面积15.9万亩。目前,路桥已形成了实施“甜瓜—晚稻”轮作的海燕村等一批特色村。
仙居县在横溪镇、埠头镇推广“元胡—单季稻”“贝母—单季稻”模式,实现了稳粮增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今年33岁的仙居县埠头镇九都村村民蒋振华从事“中药材—单季稻”轮作六七年了,收益相当不错。“我种了15亩贝母和5亩元胡,一亩贝母净收入7000多元,一亩元胡净收入3000多元,比原来在厂里上班收入更可观。”
【关键词】旱地多熟及园地套种(养)
“我的合作社从事火龙果与凤梨套种,效益还是挺好的。”黄岩阿辉火龙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辉介绍,去年他实施了大棚火龙果套种凤梨模式,8亩的面积,亩均收益超过1.2万元。
陈辉是个喜欢尝试新型农作制度的人,除了大棚火龙果套种凤梨,他还实施了火龙果套种台湾蜜枣,火龙果套种黄菊花等。“市场上一般的台湾蜜枣,都是六七分熟就会采摘了,销售时再催熟,我的蜜枣会延迟到九分熟再采摘,这样自然成熟的口感更佳。”陈辉说,他的蜜枣在市场上能卖到20元一斤。“实施套种,整个生产过程都要人工,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过农产品品质相当不错。总的看,还是蛮划算的。”
与陈辉试验套种不同,牟炳忠则在他的葡萄园里搞起了套养。
“我饲养的三黄鸡,全都放养在葡萄园里,除了在崽鸡阶段喂一些稻谷外,平时基本不管。”前几年,黄岩区北洋镇农户牟炳忠在他的葡萄园里养起了三黄鸡。“鸡能吃掉葡萄园里的害虫,散养肉质更好,产的蛋口感也更佳。此外,鸡粪可作为葡萄的肥料,还可省下一笔买肥料的费用。”
牟炳忠介绍,周边不少市民前来购买,一般一只三黄鸡市场价在70元左右,他饲养的可卖到200元一只,在节假日更是卖出了300元一只的高价。“现在还有客户来电话咨询呢,不过已经卖完了。要买也得等下一批了。”牟炳忠说,现在他已经预定了1000只崽鸡。“大棚葡萄+三黄鸡的模式,效果挺好,我会继续搞下去。”
黄岩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林海忠介绍,去年黄岩在北洋镇开展了全市农作制度创新示范乡镇建设,在当地建立了以粮经结合、种养结合、生态复合、生态循环等农作新模式7个,示范区块实施总面积177亩,共创产值865.5万元,平均亩产值4.89万元,亩纯效益3.45万元。
【关键词】立体种养
鱼塘里种空心菜,咋种?路桥拉子种养殖场里,就有许多种在鱼塘里的空心菜。
该养殖场养殖的是乌鳢。“一个养殖塘就是一个水上菜园。”养殖户官文兵介绍,菜苗在陆地上培育出来以后,通过浮床材料,将装有菜苗的秧盘放到上面去。
“空心菜能给鱼塘起着遮阳降温作用,也有利于改善养殖塘环境,降低乌鳢的发病率。”官文兵说,这不但提高了池塘利用率,且空心菜在生产过程中不施肥不打药,是绿色有机蔬菜。
路桥种植户郑华明也是一个喜欢尝试新型农作制度的人。除了在路桥实施了10多亩的茄子—晚稻轮作外,他还在临海承包了500亩地搞起了稻鸭共育。
“茄子目前是2元一斤,最高卖到了10元一斤。我的鸭子卖到200元左右一只,稻米能卖到6元钱一斤。”郑华明介绍,实施稻鸭共育,小鸭子能把稻田里的害虫吃掉,比一般的种植少打两三次药。“多尝试一些新型农作制度,比单一的种粮收益好很多。”
朱永根则是在水稻田里养起了泥鳅。“我刚投放了7万尾泥鳅苗。两年前投放的已经可以上市卖了。”今年35岁的朱永根之前在企业里上过班,也种过西瓜,都没赚到什么钱,两三年前他盯上了水稻田养殖泥鳅这一新型农作制度。“平均一亩田里能有1500斤的泥鳅,现在市场价是17元一斤,效益还不错。”
“我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4亩,粮食生产自给率不到40%。”曾孝元表示,实施新型农作制度不但能稳定粮食生产,也能对土壤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各地在实施新型农作制度时,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模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