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章卉)无人超市、无人驾驶、智能语音、机器“诗人”……近两年,这些不再只是科幻电影里的事物了。一时间,似乎人人都在谈人工智能,期盼中带着一份担忧。
毫无疑问,这场“智慧革命”正改变着全球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模式。谁能善用机器人,率先找出适合区域、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模式,谁就有可能在这场变革中抢得先机。2017年我省制定出台《浙江省“机器人+”行动计划》。眼下,在浙江大地上,一场关于“机器人+”的探索正在蓬勃兴起。
一个小地方的逆袭
国家级论坛花落柯桥
4月15日,为期4天的2018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在柯桥圆满落幕。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是我国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学术竞赛之一,是当今中国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交流和高端人才培养的重大品牌活动。该赛事从1999年开始,已先后在北京、重庆、上海、广州、苏州、常州、合肥、长沙等地成功举办了19届。
为何一场国家级论坛把主办城市交到了柯桥手上?这个问题,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李实被问了几十遍。他坦言,在寻找承办城市时,对场馆、城市交通诸多要素都要作考量。从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战胜了其他市级选手,是因为柯桥有非常明显的加分项——民营企业发达,民间资本雄厚。
而让组委会印象深刻的是,柯桥当地对大赛有期望,希望通过比赛推动产业的发展,能更好地进行产学研融合,这是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的。积极争取的背后,让主办方看到了纺织之都很深的焦虑。当地政府迫切希望把机器人作为产业结构平衡的重中之重。
赛后,记者问主办方柯桥这次可以打几分?主办方说合作愉快,给柯桥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我们走过那么多城市,感受到这里的政府很不一样,缺什么补什么,尽可能把障碍解决,实实在在做好服务。而且政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都很高,精神面貌很好。想做事,能力强,有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陈义明教授等数位重磅级专家学者到场,解读机器人发展最前沿、最重要的学术成果,解读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新动态运行,深入思考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令浙江企业界人士获益匪浅。与此同时,无人潜水艇、消防机器人、碳纤维无人机、悬停灯无人机……浙江本土企业的研发也让专家刮目相看。
活动为媒。大赛之后柯桥如何借势发展相关智能制造?李实说,把国家机器人论坛、大赛作为抓手,是柯桥的起点,不会是终点。不用着急,亦不需要设计。未来三年,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将在柯桥持续举办。学术往产业倾斜,会有个过程。浙江企业如需要帮助,专家是愿意做智囊的。
浙江万丰生产车间里的工业机器人。
一次多赛道的冲刺
浙江资本竞逐机器人
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制造2025”的攻坚期,智能制造被列为推动新一代新兴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眼下,在浙江各地,一场竞逐已悄然拉开序幕。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计划达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同时,多个权威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产值预计突破1000亿元。
浙江的目标也很明确——到2020年,机器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取得重大进展,产生一批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器人+”新模式、新业态,建设国内一流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和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
记者注意到,此次国家机器人论坛有意设置了产业论坛,从技术、产业等方向分享机器人技术转化的成功案例,以期助力相关产业打通机器人成果转化链条。
在此次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来自柯桥的“浙江精功”现场展示了最新研发的数据柜生产线,从进料、减料再到卷料等多个环节,实现无人化智能生产。浙江精功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骆盛来告诉记者,一般需要600多名工人的传统工厂车间,智能车间整体只需要三十几位。
近年来,柯桥瞄准“绿色高端、世界领先”目标,积极放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两大省级试点效应,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纺织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转向“智能制造”。“三力士”“中信重工”等企业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自动化仓储机器人等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部分细分领域更有赶超海外企业之势。
在新昌,万丰科技从2005年就开始启动工业机器人项目,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已涵盖6公斤至400公斤四个系列12款产品,涉及铸造、搬运、打磨、机加工上下料、码垛等多个应用领域,成为国内行业领域前十、浙江省内领先的自主品牌。目前,万丰科技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不仅在国内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有了比较稳定的客户群,在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已为三一重工、中核集团、中国重汽、中国核电、杭发集团等企事业单位提供智能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
之江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院长朱世强教授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机遇:一是制造业领域的市场需求仍然在不断扩大;二是机器人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市场需求潜力还很大,三是国内的技术积累不断增加。不仅有如新松、美的等大型企业,一些微型草根创业者也是势头迅猛。浙江省通过最近几年的积淀,机器人产业链和技术链不断完善,逐步培育了一批机器人特色企业。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机器人产业的特殊困难,如果要说真正的短板,还是核心技术的缺失。在机器人整机领域中,有些关键零部件还是依赖国外产品。
这样的尴尬局面正在被技术攻坚打破。2016年,万丰科技收购美国Paslin机器人公司。从此万丰机器人登上全球竞技平台,特别在亚洲大市场,与通用、福特、麦格纳等国际高端品牌成为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生前使用高科技轮椅的电机和底盘也都出自浙江东阳的联宜电机。
一场会展后的思考
弯道超车需精准发力
近日,美国贸易代表署公布“301制裁”清单,其中针对价值500亿美元产品的品项包罗万象,包括航天领域、电动汽车、电子通讯产品、工业机器人、机械设备与医药材料等产品,预计对约1300多项中国制产品课征25%关税。
美国为何将工业机器人列入清单,如此惧怕“中国制造2025”?数字是最好的说明。我国从2013年变成世界机器人最大的市场,并且到目前为止一直保持高速度增长。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公布的报告数据,中国在2016年已安装8.7万台新工业机器人,也创下新纪录。
在“中国制造2025”指引下,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了机器人相关政策,各省都在力争上游。早在201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做出“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的决策部署。“机器换人”正在成为浙江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浙江省实行“机器换人”的决策,原因有两条,首先,浙江的产业发展状况,其实已经到了一个非转不可的阶段;其次,浙江作为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省份,原来是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现在劳动力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导致浙江出现招工难问题,这需要企业升级换代。
在浙江,有不少企业都加快了“机器换人”的步伐,机器人企业蓬勃发展,得到各大资本的青睐。例如早在2010年,浙江赛伯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就为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融资了近2000多万元。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告诉记者,收购Paslin后,万丰机器人业务规模增长到了30多亿元。未来几年机器人的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而在宁波余姚和萧山,以机器人产业生产、研发为核心的产业集聚渐成气候。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前有政策扶持,后有人才和技术的给力突破,其发展势头和前景都是不容小觑的。
在朱世强看来,“机器换人”的推动作用很明显,浙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原来省内几乎没有成熟的企业,现在无论是整机还是部件,浙江一些企业都发展得不错。
朱世强跟记者强调,机器人具备装备属性,在某些固定场所、特殊作业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应用会越来越广。但要变成跟人一样,有情感反应,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2017年浙江出台了《浙江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2017-2020)》,浙江省成为全国率先公布“机器人+”方案的省份。这份行动计划提出浙江实施“机器人+”行动计划,分行业制定“机器换人”实施方案,依托块状经济开展“机器换人”示范试点,建成一批示范生产线、示范企业。浙江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机器换人”试点,不仅要提高试点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还希望通过推进“机器换人”带动区域相关装备产业的发展。
聚焦于浙江省的发展现状,朱世强直言“我们已经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研究队伍。但是我们在机器人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仍然存在着痛点。”他建议省内要把重点放在发展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军事机器人。这些领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空间很大,也因此能让产业转型升级与劳动力发生拐点相结合,共同推动浙江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在本届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上,王天然院士也做了善意的提醒,不要跟着别人跑。“比如波士顿机器人翻跟头,这是一个秀,我们自己做出来也是不错的。但它做出来之后,我们就不要再做了。我们在可能突破的领域大胆创新,使中国机器人在世界上充当一个亮丽的角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