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难忘援疆实训53个日日夜夜
2018年07月30日 16:31:33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讲述 王一峰 整理 蒋友青

实训队员在巡逻途中。

援疆实训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拉练。

  5月8日至7月1日,我和队里的夏玉林作为台州市公安局组织的30名援疆实训队员,来到祖国最西端的新疆阿克苏,经历了人生道路上永远难忘的一段历程。

  初来就给下马威

  我们到达那里时正值风沙季节,空气中飘满浮尘,白天的太阳如同黄昏的落日般温柔。到达的第二天一早,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我们的喉咙隐隐作痛,洗漱的时候,鼻孔和喉咙都能见到血丝。

  有一天早晨,天气晴朗,天空湛蓝湛蓝的,可就在一瞬间,狂风大作,地上的尘土四处飞扬,从窗外望去,远处遮天蔽日的黄沙像一堵墙一样,向营区飞速推进,没过多久整个大院就被黄沙吞噬了,天空瞬间暗了下来。

  从集合地点到食堂短短50米左右距离,衣服、头发和口鼻都钻满了沙子,食堂大厅也飘满了浮尘,甚至吃饭的时候也能嚼到细小的沙子。沙尘暴整整持续了两个小时,天空才渐渐恢复往日灰蒙蒙的状态。

  阿克苏那边天亮得晚,与我们这里相差超过两个小时。那边的饭菜以牛羊肉和面食为主,与我们江南鱼米之乡的饮食完全不同。我们刚过去时很不习惯,有不少同志因为水土不服加上饮食不习惯,上火、感冒、拉肚子。

  与英雄集体同吃同住同勤

  我们驻扎的地方是阿克苏特警支队,这是个英雄集体,曾多次与暴恐分子短兵相接,挫败暴恐分子,曾荣获集体一等功1次,集体二等功2次,3人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8人荣立个人一等功,13人荣立个人二等功,60余人荣立三等功。

  在那里,我们和当地特警同吃同住同勤,主要工作是巡逻防控,穿插小组处突、枪械和体能训练。我们每天早上8点半起床,整理好内务,9点半吃早饭,每次开饭前都要进行唱歌活动,9点50分领枪开始执勤巡逻。

  执勤现场,我们5个人一小组,其中有4名是阿克苏当地的警察,1名是台州援疆实训队员。每个小组每天有4个人参加执勤,另外1人白天在单位训练备勤,晚上可以回家休息,也就是5天只有一个晚上可以回家休息。

  在防控卡点执勤期间,中饭和晚饭都由支队统一送过来。为了节约成本,每次吃饭都使用一次性塑料碗外面套着塑料袋,吃完后把塑料袋扔了,一次性塑料碗留着下次使用。食堂提供的饭菜有好几种,但在外就餐实在不方便,只能把饭菜都放在一个塑料碗里。由于汤很容易泼洒,给车辆打扫带来不便,我们很少打汤,我在执勤期间,一次都没打过汤,而阿克苏的战友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用餐方式。虽然是吃饭时间,但也不能撤岗的,大家轮流吃饭站岗,算下来一天起码要站6小时。

  有一次,我站到第5个小时的时候,实在疲惫,就和一起站岗的新疆战友说,我们在边上的护栏坐一会儿吧。战友说:“没事,你歇一会儿吧,我来站。”至始至终,我从没见过他们在执勤过程中坐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自律和坚守,在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夏玉林除了参加日常执勤外,还要参与跟阿克苏的警航合作计划。训练场在戈壁滩上,每天,他们顶着强紫外线,吹着风沙,吃着掺沙的饭菜,一次次调试,一遍遍磨合训练,一练就是一整天。几天下来,整个人就晒得黑黑的。有次在训练过程中,无人机在投放烟雾弹时,弹头落地后反弹,打在夏玉林的后背,当时就起了一圈淤血印,夏玉林像没事儿一样继续进行训练。

  越是艰苦越向前

  体能训练也是一大考验。第一次跟阿克苏支队一起训练就是跑5000米,营区的操场正在修建,我们选择绕营区外围公路跑。跟身旁的小年轻们比,我早就不占优势了,刚开始还能勉强跟上,两圈后还是被队伍越落越远。这里海拔1000多米高,加上沙尘天气,我感觉胸闷气短,战友们不断为我鼓劲,让我一直咬牙坚持跑下来。

  5月12日,援疆实训队组织塔克拉玛干沙漠拉练,全程10多公里。我们早上8点起床,驱车两个多小时到达沙漠地带。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是我国最大的沙漠,这里终年少雨,昼夜温差20摄氏度以上,被称为“死亡之海”。

  初次见到大沙漠,我们被眼前从未见过的壮美所吸引,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脚下的沙子又松又软,一开始,脚感还蛮舒服的,但没过多久,就体会到它温柔下面的杀机,脚变得越来越沉,走起来非常费力。

  骄阳似火,沙子也变得滚烫,在太阳的照射下格外刺眼。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整个人变得恍惚起来,头昏目眩,包裹在身上的防弹衣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我眯着眼睛,盯着前面队员,用意念告诉自己绝不能停下来。途中,有一名战友中暑,他吃了防暑药稍作休息后又一路向前。在这次拉练中,我们台州特警援疆实训队没有一个队员掉队,全部胜利抵达终点。

  (本稿配图由讲述者提供)

标签: 阿克苏;巡逻;塔克拉玛干沙漠;战友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