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温岭市城东街道岩下文化礼堂正为第三届村晚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一年一村晚,靠的是村文化礼堂的支撑。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不仅能提高村民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更能铸造村民们的乡村振兴魂。
一村一韵,传承传统文化
目前,温岭市共建成305家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可以为村民们提供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场所,还能起到传承传统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这一点,石桥头镇上王村村支书王福塘深有感触。
王氏大花灯,是上王村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它始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主要用于元宵迎灯活动。2010年,王氏大花灯制作工艺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以前闹花灯每三年一次,正月初六把灯骨拿下来,初八上街购买纸张,开始做花灯。十三亮灯,十四至十六连着三夜闹花灯。闹花灯完毕后,把大花灯点火烧掉,剩下灯骨收藏起来。
如何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大花灯文化,这是上王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14年,村里决定兴建文化礼堂。王福塘说,建文化礼堂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村民文化娱乐有去处,二是让花灯有安身之处。
2015年11月,文化礼堂建成并投入使用,其采用的是徽派建筑风格,建有室内的花灯展示厅、文化讲堂、文化大礼堂,以及室外的花灯文化广场。
花灯展示厅陈设着数十盏小花灯,还设了村史廊、氏族廊、文化廊等特色长廊,介绍了王氏大花灯的历史和发展。文化讲堂内陈设了各类花灯制作所需要的工具以及小型的学习工作台,便于非遗文化的民间老艺人向年轻的一代传授各项制作技艺;文化大礼堂特意安排了多媒体投影仪,为村里开展庆典、礼仪、培训、学习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群众性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温岭市让民风民俗、传统民间技艺等乡村文化在文化礼堂绽放光彩,得到传承和弘扬,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滋养,凝聚文化力量。每个文化礼堂各具特色,突出各村独立的文化韵味。如城南镇彭家村文化礼堂设了“谷岙记忆”展示馆,以村里一户村民家为原型,设置了厨房、卧室、纺织间、杂物间、猪栏等,所有的家什摆放基本上都保持着上世纪的风格;新河镇硐天东村文化礼堂设了石文化展厅,展示村里的采石历史。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温岭将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展示当地乡村旅游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特色文化产业的一扇窗口,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在农旅融合、文化产业发展等领域的载体功能。
两年不到,硐天东村完成了蜕变,从原先新河镇环境最差的村,变成了如今的美丽新农村。硐天东村的蜕变,正是从文化礼堂开始的。
硐天东村由原先的东湾村和丁岙村合并而成,硐天东村的文化礼堂是原东湾村建成的。原东湾村党支部书记李伯春说,这条蜕变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东湾村原本是典型的“脏乱差”,垃圾遍地。2017年村级换届结束后,新一届村班子就着手村庄建设,改变落后面貌。
村庄建设的第一件事,就是村部大楼改建,原先的村部大楼只有两层,破旧不堪,面积有限。改建的村部大楼,还增设了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按照市一类文化礼堂建设标准,配备文化礼堂、文化讲堂、文化长廊及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及相关设施。自文化礼堂建成后,东湾村开展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农村基层文化”晚会、邻居节、露天电影播放等众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受到村民的欢迎。
人心齐,泰山移。东湾村的发展势如破竹,拿下了“一事一议”道路硬化(即上山路)、美丽庭院和村庄整治等项目,并于去年6月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
东湾村与长屿硐天景点相邻,东湾村提出了打造乡村旅游的振兴之路。这条上山路就是连接村里和长屿硐天景点的。李伯春说,他们将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产业,为村里的经济注入活力。
去年8月17日,东湾村与丁岙村合并,硐天东村揭牌成立。乡村旅游规划的辐射范围更大了。
类似硐天东村的发展故事,在温岭市还有很多。文化兴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乡村振兴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温岭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温岭通过大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