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在全省排位稳不稳?台州制造实力强不强?台州项目后劲足不足?台州科创水平高不高?台州营商环境优不优?”这是市委书记陈奕君在全市“两抓”年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开年“五问”,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对标“五问”,台州在建设现代化大湾区过程中存在哪些短板?针对这些短板,又该如何精准施策,迎头赶上?
扩大开放力度,补经济支撑短板
湾区经济靠港而生、依湾而兴,具有天然的开放属性。然而,在台州发展湾区经济的过程中,港口对湾区经济的支撑不足,开放平台的规格和能级有待提升,经济外向度仍需提高,均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短板。
据统计,2018年,台州集装箱生成量约130万标箱,其中陆运至宁波港箱量达102万标箱,而在台州港进出口的集装箱仅占8.7%。
台州“两头在外+陆运主导”的物流结构与台州港资源禀赋、水运条件优良不相匹配。这直接导致台州港对湾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未能发挥,经济腹地受挤压态势明显。
2019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物流运输‘弃陆走水’”,对此,曾任市发改委海经办主任,现任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副局长的徐海蓉深有感触。她指出,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台州港各港区的功能定位和近远期发展重点,向开放前沿和先进地区学习,打造服务现代化湾区建设、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对台贸易运输的区域性重要港口及国际贸易启运港。
“一方面从港口运营管理、港口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协作,推进与宁波舟山港深度融合,改善港区的通航环境;另一方面,深化进出口货物的通关建设,优化港口通关服务。”徐海蓉说,“通过宁波舟山港对接干线船公司设立‘FOB台州’,加快‘启运港退税制’落地,提升台州港核心竞争力。推动大麦屿、龙门港区与宁波港实现‘天天班’,发展多方向内贸航线,鼓励开辟近洋干线港。舟山港EDI系统有机衔接,推行7*24小时预约通关,实现全程电子化的业务办理。”
据了解,以上规划将充分发挥海港优势,通江达海,预计2019年,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将分别压缩至80小时和8小时。
打造开放包容湾区,不但要将经济触手伸向港口,还要搭建高能级开放平台做优开放型经济。
目前,台州开放型经济发展处于较低层次,仅有4个公共型保税仓库。针对这一现象,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中,台州将建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综合保税区,以及面向海上丝路沿线贸易对象的国际合作园区……以一系列举措补齐湾区经济支撑短板。
加强创新基础,补产业层次短板
市五届三次党代会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湾区,核心定位是‘先进制造’。以先进制造业夯实现代化湾区的产业基础,强化七大千亿产业的集群布局和战略支撑,以万亿工业打造甬台温临港产业带的重要一极、长三角的重要板块。”
在湾区当前的产业体系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高端生产服务业和休闲度假产业等新经济集聚度不高,工业设计、技术检测和科技中介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需要。
产业层次有待提升的背后,是湾区的创新基础比较薄弱。数据显示,台州是全省为数不多的缺少国家级平台的地级市。
对于这一短板,市科技局副局长杜学中表示,台州将在本阶段实施科技企业“育苗造林”工程,深化“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
“以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创新发展为重点,催生一批拥有全球竞争力、引领创新方向的科技型航母企业;对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扶持,培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小微企业掌握行业‘专精特新’技术,成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杜学中说。
市科技局成果与科技合作处负责人介绍,为高效利用科创平台,实现科创要素的良好流通,我市将出台“绩效考核办法”,从加强科创平台的科技服务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入手,要求科创平台提供技术交流服务,并在生产分工、新材料等项目培养方面提供技术指导。据悉,该办法从今年开始实施。
注重协同发展,补城市功能短板
台州是个年轻城市,撤地设市仅20多年,城市功能配套欠账较多,各县(市、区)间融合度不够,协同性不强。与嘉兴、温州等周边城市相比,台州湾区的总体发展情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现代化的湾区必须港产城湾相互依托,依港建城,拥湾发展,以城促产,产城融合。
近年来,我市先后设立台州湾集聚区、南部湾区和北部湾区;对椒江洪家、黄岩江口、院桥等融合区块统筹规划、一体布局、连片开发;推动临海、温岭与中心城市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形成更加紧密的发展共同体,重塑台州发展格局。
在环境共保方面,跨区域的生态协同保护开发和生态补偿机制也不断升温,跨区域水系联防联治、饮用水源地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的协同保护格局正在形成。
但是,既要看到政府在区域协同机制上的完善,也要看到我们在产业联动、湾区衔接脉络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产业联动方面,仍需进一步谋划建立跨区域招商合作机制。健全“南北协作(山海协作)”机制,以“飞地”政策为抓手,联动全市各地重大产业平台,推动招商引资一体化、产业布局协同化,更好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产业规模效应放大,全面优化湾区生产力布局。
今年是湾区大项目推进的攻坚之年,重点推进湾区建设“八大标志性工程”。从目前的规划来看,我市正以沿海高速、台金铁路等建设为契机,挖掘现有甬台温铁路货运能力,支持湾区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不断完善“七横五纵”的多方式集疏运体系,推动陆海联动发展,弥补湾区各区域间的交通设施短板,解决湾区外联、内通的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