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渔港
渔港管理站执法人员开展港内巡查
渔船安检
渔港通APP
港长制公示牌
渔民给新上岸渔获物贴二维码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千百年来,勤劳而智慧的台州沿海渔民,面海而居,靠海而生。台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海相依、与渔相生、与湾共荣的灿烂历史。
向海而生、听涛而立。从古至今,大海孕育了这方水土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气神。
进入新千年,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们面临了新的挑战。如何促进渔船安全生产,实施资源总量管理,推进渔民转产增收,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命题,如何解答?在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支持下,台州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主动扛起了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的大旗。
“在现代化湾区建设的新征程上,深化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是基础工程、民生工程、平安工程。”市委书记陈奕君表示,“我们将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渔港振兴,努力实现渔业强、渔区美、渔船安、渔民富。”
击鼓催征千帆竞,踏歌奋进逐浪高。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验的大船,正在新时代的大潮中,劈波斩浪,驶向深蓝!
>>>实施“港长制”,构建渔港管理新格局
这段时间,温岭市石塘渔港管理站站长彭航伟格外忙碌,几乎24小时驻守在港区。
随着5月1日全面休渔期日渐临近,温岭石塘镇的各处渔港码头迎来了上半年最后的繁忙期。
“今年清明节过后,不少渔船结束了捕捞作业返程,赶在伏休前进港待休。最近一周,平均每天都有30多条渔船进港。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进港渔船会更多。”彭航伟介绍,他现在每天的任务就是维护港内秩序,做好进出港渔船的检查和上岸渔获物的登记工作。
渔港是渔民生活的集聚地,也是渔船的休憩地。
台州是海洋大市,是国内少数拥有三大湾区的城市。全市共有渔业乡镇28个、渔业村241个、渔业人口24.64万,拥有机动渔船5675艘、85.75万总吨、125.4万千瓦,共有渔港44处,渔港水域总面积4573万平方米。渔业是推动台州乡村振兴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捕养加一体、渔工贸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渔业新格局。
管好渔港,是建设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验基地的一个关键环节。
自去年3月31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复台州建设国家渔船综合管理改革试验基地以来,我市着手全面构建依港管船新体制。而“港长制”正是试点的特色招法。
江陶舜是温岭石塘镇党委书记,自去年11月开始担任石塘渔港镇级“港长”至今已过去半年。
“我们石塘渔港属于国家中心渔港,实施的是‘双港长制’,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市级港长,按照职责分工、各有侧重的方针,共同负责依港管理工作。”江陶舜说。
“近年来,我省逐步推行‘河长制’‘湾(滩)长制’,以河长管河,以湾滩长管海洋岸线。如今,我们创新推出‘港长制’管理模式,以港长统揽全局,构建渔港管理的‘县域统筹、分级运行、综合管理、全域覆盖’新构架。”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局长张宇介绍,去年以来,全市首先在温岭开展“港长制”试点,建立县乡两级渔港“港长”组织体系,县级政府负责人任总港长兼中心渔港、一级渔港港长,有些重要渔港实施“双港长制”,其余渔港则由属地乡镇政府负责人担任港长。
温岭市政府副市长、温岭市渔港总港长兼中心渔港港长张升说:“‘港长制’可协调推动渔政、公安、边防、乡镇等管理要素向渔港集聚,统筹强化渔业资源管理、渔船安全管理、渔港生态保护和渔港经营管理,实现依港管船、依港管人、依港管渔。”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院长唐议认为,实行“港长制”,可以把资源集中在一起,台州在全国率先尝试了这样一种制度。
>>>精细化管船,打通渔船管理“最后一海里”
实行渔船公司化经营、法人化管理是夯实石塘渔船安全管理基层基础的关键一招。
4月13日,在石塘镇人民政府隔壁的渔业公司集中办公区,尽管是周末,这里依旧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石塘镇对原54个行政村所辖的渔船整合到22家专业渔业管理公司,并进行专业化管理,实现从以前村级“不愿管、没人管”到现在的专业公司“主动管、积极管”的转变。
台州市日兴渔业服务有限公司是这22家专业渔业管理公司之一。企业负责人刘子胤说:“我们22家渔业公司管辖着石塘镇1500多艘渔船,原本分散在石塘各个区域的渔业公司现如今集中办公,强化了海上生产应急响应,从以前的分散实现了联动。”
温岭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局长金力表示,探索实施渔业公司集中办公,逐步建立“统一管理、联动处置”模式,打通渔船安全管理“最后一海里”,使渔业公司成为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的“桥头堡”。
基层渔船管理组织是渔船安全生产的“末梢神经”。我市高度重视基层渔船管理组织建设,基层渔业公司从160家整合到37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配足安全管理人员,使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石塘渔港管理站大厅内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动态显示港区内渔船的动态痕迹。“这个系统叫‘渔港通’系统,是由台州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开发的,从去年开始上线试运行,我们站是第一个试点机构。”彭航伟说,“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了一线管理存在的人手不足、覆盖面窄、管理方式滞后等问题。”
据统计,自去年运行以来,“渔港通”手机APP普及率达90%以上,进出港报告4300多次,船东船长进出港系统操作报告率达93%,有效推动了渔船监管关口前移,为渔船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去年8月,台州还出台了全省首个渔船安全管理记分办法。跟管理机动车辆一样,《台州市渔船安全管理记分办法(试行)》围绕船东船长的主体责任和渔业基层管理组织协管责任,有扣分记录者必须通过参加公益服务等方式消分清零,对记满12分的渔船,实施扣证、停航整改等惩戒措施。
“这个办法其实也是对整个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的一项配套措施,让依港管船真正落地落实。”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副局长王直君表示,如今在台州,渔船北斗在线、服从指挥、动态编组、进出港报告已成为渔民的自觉行动。
>>>全流程管渔,有效保护渔业资源
在浙北渔场177海域,浙临渔12963船正在进行收网作业,一只只肥大鲜活的梭子蟹缠绕在网上被捕捞上来,不到一会儿就填满了十几箩筐,船老大潘敬好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以前不限额,大家无序竞争,网随便放,不管放多少时间都可以。限额捕捞规定了作业区域和总捕捞量,这样有利于提升梭子蟹的品质,价格也能涨不少”。潘敬好自1984年开始就出海捕蟹了,2017年在得知临海要实施梭子蟹限额捕捞试点工作后,申请了第一批浙北渔场限额捕捞梭子蟹特许捕捞证。
渔业资源总量管理是台州建设国家渔船渔港综合管理改革试验基地一项核心内容。台州率先在全国开展浙北渔场梭子蟹限额捕捞试点,建立健全了浙北渔场梭子蟹配额确定、分配、管理、监管制度,落实了路桥、临海、三门等3县(市、区)试点渔船104艘,初步摸清了试点水域水文环境特征、总体渔业资源状况,积极探索海洋渔业资源利用管理新模式。
渔获物溯源管理是渔业资源总量管理的重要措施。我市依托温岭中心渔港石塘港区、礁山渔港等试点渔港,选择了110艘试点渔船,开发了渔获物可追溯绿色标签管理系统,渔船在海上过驳、交易和进港前均及时通过系统上报渔获物来源、数量、品种等信息,验证了渔获物溯源管理可行性,摸索出了渔获物溯源管理的有效处置流程。
不仅在温岭,玉环有一条被誉为“虾航母”的海上加工船——浙玉渔加99999也开展溯源管理试点。该船集加工母船、过驳子船、生产船为一体的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在全国开创了先河。
“以往拖虾渔船作业返港都要五六天,必须要靠虾粉添加剂来保持虾货的品相。现在我们把加工厂移到海上,及时收购渔民刚捕捞的虾,第一时间加工成成品,同时保证了虾干的卖相和品质,自然能卖好价钱。”玉环东海船仓现代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招永说。
该加工中心还创建了全国首个一站式综合海洋捕捞水产品可追溯平台,整个加工流程全程记录在案,扫扫二维码,全程追溯信息一览无遗,实现了虾米“从海洋到餐桌”的全程透明。
此外,我市还明确了椒江中心渔港等13座渔港为定点上岸渔港,禁止伏休期间渔获物在定点名录以外的渔港上岸,有效杜绝了伏休期间不符合最小可捕标准及幼鱼比例管理规定的渔获物上岸。
不仅如此,我市还率先开展了海洋捕捞生产抽样调查试点,为进一步科学制定海洋渔业资源总量控制目标和措施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信息化执法,确保作业安全有序
在临海红脚岩渔港管理站三楼信息中心,大屏幕上的电子地图正清晰地显示近海渔船所在的位置,渔船动态、有无进入敏感水域等情况也能在该平台实时了解。
管理站负责人毛坚军说:“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监控渔船有没有实行编组生产,另外,如果哪条船发生险情,还能通过平台及时通知附近的渔船紧急救援。”
去年,临海市还投资300万元建设了海岸线实时动态监视平台,已覆盖当地56公里大陆岸线,并与“湾(滩)长制”管理平台APP对接,纳入红脚岩渔港管理站的监控中心共同监控,实现了“市级监控中心——镇指挥平台——滩长”三级监管体系,便于及时发现和处置私造船舶、违规出海作业、破坏滩涂资源等违规违法行为。
目前,红脚岩渔港管理站目前已配备完善了各类软硬件设施,整合了管理力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为渔民提供便利,实现渔民办证“最多跑一次”。
确保渔业安全是台州改革的引擎。
我市率先在全国成立了地市级渔船应急管理指挥部,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长,由七个部门组成,改变了渔业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提升了应急指挥层级和执行力;出台了《台州市渔船应急管理预案》,通过强指挥、强干预、强震慑、强处置等创新举措,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治理,渔船实际掌控率达100%,实现了渔业安全管理的根本性变革。
4月11日上午,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执法支队组织执法人员对椒江沿岸码头的渔船生产作业进行执法检查,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部分救生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当场要求船长整改。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执法支队执法科副科长张雷说:“自从对渔船实行信息化管理以后,我们可以及时、精准地掌握每一条渔船的动向。”
据了解,今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渔船安全生产“隐患严查、隐患严治、违规严打、动态严控、制度严督”专项整治“五大攻坚”行动。目前,全市多项执法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自从“渔港通”信息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市县两级的执法力量实现了全员、全频联动。
“通过平台,各级均能实时掌握渔船动态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对违规的渔船盯牢看死,提高了打击违法效果。”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执法支队支队长吴军杰说,为检验信息化执法成效,今年出海的频次是历年来最高,打击力度也是近几年来最大的,除了市本级外,全市沿海六个县(市、区)的渔政执法船基本都在一线执法。
如今在台州,“行行衔接”机制产生震慑效应,“打非治违”实现无盲区,渔港定人联船、海上精准打击、陆上联防联控已成为常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