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模范村”里话模范
2019年11月04日 04:05:4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攀 黄珍珍 赵静 通讯员 任平 李贝妮

CshKH12_EyGAHBdbAAOLITTzMM0584.jpg

  城西村举办党员活动。 三门县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在线台州11月4日讯(记者 李攀 黄珍珍 赵静 通讯员 任平 李贝妮) 旧城改造需要拆除100多间旧农房,没有一个人顶牛反对:“党员干部先拆了自己和亲戚的8间住房,咱们群众也要有觉悟。”

  村里计划安排“小康楼”居住资格,没有谁急着“插队”“跑关系”:“书记都让出自己的名额,还怕有不公平?”

  ……

  在三门县海游街道城西村,62年里,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关于沟通、信任、认同的故事数数“一箩筐”。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浙江星罗棋布的农村,集体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城西村并不是最富的一个,也不是美丽乡村图谱中村貌最美的一个,却是极具典型意义的“模范村”——从1957年成立第一个党组织以来,八任书记以身垂范,时时当好先锋、事事做出模范、处处立起标杆,生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理想信念的领路人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信仰是什么味道?城西村首任村支书、92岁的章正合说,就算在“苦”里也能品到“甜”。

  夕阳下,上洋路双向四车道上车流穿梭、星级酒店开始闪烁起灯光。章正合依然保持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即使拄着拐也要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眼前“飞转”的图景,常常让他不住感慨:“不一样,不一样了。”

  记忆常常把他拉回到60年前。那时,城西村还叫“翻身村”——刚刚迎来解放,翻身做主人的农民用这个名字表达内心无比的喜悦。1957年,“翻身村”成立第一个村级党组织,只有5名党员。读过3年多书、思想上进的章正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农民翻了身,可村子面貌还没“翻篇”。“路是黄泥路,房是木板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口口相传的顺口溜道出了“翻篇”的艰难。“书记,你说共产主义到底长啥样?现在还是穷啊!”年轻的章正合常常被村民们围着追问。“我一时也说不上来。” 直到组织送他到县委党校学习回村后,他指着地里刚抽穗的庄稼,用一句大白话回答,“共产主义有一个过程,但一定会实现,现在先要让大伙儿填饱肚子。”

  追求信仰的道路上,需要“领路人”。章正合把县委党校的教学方式“搬”到了村里。白天忙生产,晚上补学习。学习没有场地,就借用村小学的教室,点上煤油灯和蜡烛,既学理论又学农技知识,没有丰富的教材,一份“迟”到的《人民日报》无比珍贵。村里的老党员回忆,“大家的学习热情都很高,一学就到深夜。”这样的学习会一直延续至今。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劳动与奋斗是社会的主旋律,激昂的劳动号子喊得震天响。章正合把自己编入生产队,带领农民一起开垦480亩粮田。

  种庄稼需要水利灌溉,最近的水源在距离村庄三四公里外的高山上。没有机械,村民靠一锤一钎和肩挑背扛,硬生生挖出三座水库。章正合伸出满是老茧的双手,“学习我们带头,干事也不能掉队,一筐碎石土100多斤重,党员带头多扛三五趟,肩膀磨出血也不休息。”说到动情处,老人浑浊的双眼隐隐泛了红。

  1962年夏天,章正合和“翻身村”迎来了第一次“高光”时刻,当年村里的早稻亩产超过450公斤,一举夺得台州地区农业生产标兵,上级奖励“翻身村”一头大黄牛。“你们看,照片右边捧着奖状的就是我!”老人指着村委“初心馆”橱窗内的一张泛黄老照片,手指微微颤抖。

  章正合结束自己长达24年的任期时,村里党员已经发展到30多名。在第二任村党支部书记金积贵、第三任村党支部书记章以齐上任前,他一再叮嘱“一定要带头学带头干,你们当‘领头雁’的如果都没信念,怎么带乡亲们一起干?”

  种植经济作物、开发低山缓坡、开办免烧砖厂……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翻身村”村民有生以来第一次收获了年终分红,“‘翻身村’翻身有望!”老书记的嘱托,两位继任者没敢忘。

  干事创业的急先锋

  党建抓得好,前行有动力

  “抓经济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党建嘛,马马虎虎就行,反正看不出什么效果。”每每听到这样的言论,人称城西村“改革急先锋”的叶加法急脾气就上来了,“党建不抓,人心不齐,就算再大的成就也有可能坍塌。”他说这话,足够让人信服。

  今年84岁的叶加法如今仍执掌着一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腾龙电器”,身穿灰色工作服,每天穿梭在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里,和他创业时一个模样。

  时间拨转回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刚经过“农业翻身”的城西村迎来工商业的萌芽和复苏。“加法,村里想办个变压器配件厂,你干过邮递员,走南闯北,见的市面多,脑子活,要不回来试试看?”村党支部向他发出邀请。叶加法略有迟疑,但还是答应了。

  干了几年后,叶加法入了党,当了厂长,但当时社会上关于“姓社姓资”的争论依然存在,他把自己的困惑向党支部反映。党员大会、支委会……一场接一场开,态度观点摆在桌面上。

  在村里干了35年文书的章以简回忆,当时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认为叶加法这么干下去是要吃“牢饭”的,争得面红耳赤。大部分党员拿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认定“农民也可以经商。” 叶加法也反复念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据理力争。

  村庄搞建设,最怕意见不统一。村第二任支书金积贵和第三任支书章以齐态度一致,一起帮着做其他党员的思想工作。当地一位姓包的派出所所长也拍拍叶加法的肩膀鼓劲,“不管不问,尽力搞好,证明自己!”思想统一了,干群凝聚力强,干劲自然足。1988年,叶加法这位致富带头人被选为村党支部第四任书记,继续推动城西村的“改革开放”。在他的16年任期内,城西村各类工商业企业增加到25家,从业人员6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半数以上。1995年,城西村获得了“台州市亿元村”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回望自己的“创业史”,叶加法总结出一句“创业经”——党建强,人心齐,发展好。他说自己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如果当时没有村党组织和上级党组织的撑腰鼓劲,就不会有我和城西村的今天。”

  从村支书位置上退下来后,回到工厂里,叶加法继续认真抓党建。车间里,党员亮明身份,设立先锋岗,组建党员攻坚克难“突击队”。“今年的出口贸易形势不乐观,党员带头开辟东南亚市场,10月中旬,我们刚完成一批近百万元的订单。”“腾龙电器”技术主管章宏仁说。

  党建抓得好,前进有动力。村庄大规模建设过程中,第五任村支书章宏将带领党员自拆,顺利拆出了三门入城第一条十字大街。村庄发展需要新思路,第六任村支书章宏军主动退下来,第七任村支书章平顺利接棒,带领村民发展村子。

  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不搞花架子,为民办实事

  从温饱到小康,2018年村人均收入达8万多元,但城西村人不满足于此,“心气”越来越高——奋力往高水平全面小康前行。商贸繁荣后,为了让村民一起受益,章平将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造,村民人人享有股权……当接力棒到了第八任也就是现任村党委书记章以家手中时,他想得更多。

  10月23日,三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陈安标又一次看到章以家出现在自己的办公室,赶忙搬了把椅子请他坐下。

  “老章,听说你心脏装了6个支架,随身带‘救心丸’,真当自己是‘钢铁侠’啊,要注意休息,别太拼了!”陈安标忍不住一顿“数落”。

  “陈局,村里的养老中心项目,现在土地批复进展怎么样了?”章以家说。“放心吧,一切顺利,明年初应该就能拿到批文。”

  “那就好,村里400多位老人都眼巴巴等着这个项目。”

  2018年,三门县完成了行政村规模调整,经济相对薄弱的山陈村、谢家村合并到城西村,全村人口从1000多人增加到2000多人,党员103人,建立了村党委,章以家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先富起来的,要带着大家一起富。”

  在基层,干部的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文件和会议,群众不爱听“口号”,更喜看实效。村民反映养老负担重,章以家就琢磨着开发50亩土地,投资6000多万元建一座有500多张床位的养老中心,本村村民费用减半,优先入住,同时又可以对外经营,补充运营经费。

  不久前,一村民因病去世,家人到村里办手续时,章以家才知道这一家子前前后后花费了40多万元的医药费。那天,他一夜未眠:“村民好不容易富起来了,不能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能让一位村民因为缺钱看不起病。”他找到保险公司合作,村集体出资为村民购买特种保险——医保报销不了的部分,用保险金抵扣50%至70%。

  干部将心比心,干群才会心贴心。今年,刚刚被浙江农林大学法学院录取的谢淼淼准备争取入党,毕业后回乡发展;刚过而立之年的村民陈巧辉前不久向村党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杭州创业的陈耀强得知老家在争创文明城市,不顾路途遥远总是定期回村参加志愿服务……八任书记的故事,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抉择和生活点滴。

  62年赓续传承的是怎么样的初心?面对镜头,八任书记的回答有相同的“关键词”——富民强村、为群众谋幸福。

  城西村这场最美初心接力,依然在为梦想奔跑……

标签: 台州;三门县 责任编辑: 王志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tznews/201911/W020191104147396096138.jpg

“模范村”里话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