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塔后村:浙东唐诗之路的新样本
2020年11月20日 05:46:16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陈婕

  从天台县城到塔后村,短短几分钟的车程。我们把车上的收音机调至当地的频率,恰好听到主持人、小学生吟诵唐诗的声音。赤城山上醒目的梁妃塔告诉我们,已抵达“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

  进入这座宛若世外桃源的小乡村,眼前是青山绿水、白墙黛瓦。农田、溪流间鱼欢鸟鸣;水雾之下,最高处只露出赤城山顶和梁妃塔的塔尖,如梦如幻。

  塔后村民宿协会会长陈文斌在村口迎接我们。他说,这几天忙着升级改造民宿,很快,一批印刻着唐诗精髓的主题民宿,就要与游客们隔着千年时空会面了。

  浙东唐诗之路的塔后样本,呼之欲出。近日,我们走进天台山的南大门——塔后村,从一座小乡村的变迁,看当地唐诗之路建设的铺垫与升华。

  诗路文化跳出笔墨服务现实

  乡贤用“大健康”助乡村振兴

  谈起唐诗之路目的地,年少就从塔后村离乡的“风云浙商”陈立钻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其实古代的天台山是人们养生的目的地,诗文、歌赋只是它的副产品。”

  在陈立钻看来,“汉唐之间葛玄、陶弘景、智者大师、司马承祯等富有才华的杰出人才来天台隐修,吸引了人们礼佛、问道、游学、观光,然后才有感而发,留下了大量的诗歌。”

  天台山道人更是以高寿名世,据传张皓138岁,石泰136岁,薛道光114岁,范青云143岁。长寿基因流传于此,让人有了更多神往。“我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大健康,现在有义务来帮助家乡振兴。”在陈立钻看来,“长期以来,农村优秀人才一拨拨出去,留守的多为老人和儿童,如果没有人去教化,没有人去引导,乡村振兴只能是空谈。”而唐诗之路建设,正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载体”。

  “诗路文化带建设要回归养生本源,要为现实服务。”陈立钻说,天台诗路文化带建设应该以打造康养旅游胜地为目标,挖掘健康养生资源,发展大健康产业,振兴乡村。

  他带头回归,并先后出资数千万元,让更多乡贤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力量。“一条蕴含新时代气息的人文之路,就这么走了出来。” 回归乡贤、塔后村支书兼村主任陈孝形说,有了基础条件,大家就愿意来塔后村投资创业了。

  近年来,村里借力唐诗之路建设,结合中草药花园及中医养生祖方展示,建起了康养理疗馆、中医馆等,已初步形成以精品民宿集聚为特色的禅修养生度假村。前不久,塔后村被评为“2020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民宿老板研读古唐诗

  曾经穷山村变身“网红村”

  潺潺溪水声、黄叶铺满地的乡间院落内,民宿老板娘陈晓红正在给新入住的客人介绍:“塔后村的‘塔’字源自赤城山上的塔,这里是进入天台山的南大门。”

  41岁的陈晓红就出生在这个小山村,见证了家乡这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她学历不高,开起民宿后,受周围人影响,逐渐研读起了唐诗。“仙驾初从蓬海来,相逢又说向天台”,陈晓红说到尽兴时,随口来了一句,“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诗句,可见当时文人墨客对我们这里的喜爱。”

  陈晓红的语气中带着对家乡的爱以及对唐诗的敬。事实上,放在以前,她根本不敢想象,这个相对偏远的小山村,为啥会吸引这么多城里人光顾。

  “在厂里上班的话,孩子的生活、学习没办法照顾。如今办了民宿,除了旺季比较忙,平时有大把的空余时间,可以陪陪家人,还可以学习充充电。”陈晓红有两个孩子,小儿子今年只有两岁,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

  “塔后村古时是台岳南门,现在的塔后村离城区很近,5分钟车程,又紧依赤城山,靠近国清寺、桐柏宫,享受到了诗路文化带建设的红利。”陈晓红解释,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五一”前后才开始恢复营业,但之后的生意比去年同期还好。国庆中秋双节,塔后村人气火爆,完全超出村民的想象。

  “国家富强了,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我们的民宿才会越办越红火。”陈孝形说。30年前,塔后村很穷,村民人均只有几分田,出村得翻山越岭,四面环山,悬崖峭壁,在山靠不了山。

  究竟是什么让塔后变了样?和陈晓红一样,塔后不少民宿老板们知道,引领他们走上这样一条路的是塔后村的乡贤。

  “诗路文化带建设不仅要‘兴盛笔墨间’,更要‘旺在实景里’。”陈孝形颇为自豪地透露了一组数据,目前,塔后村有61家民宿,2019年,全村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民宿、农家乐户均纯收入达20万元。

  打造浙东唐诗之路样本

  未来多条产品线齐发力

  塔后村成了天台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的样本。如今,在天台,浙东唐诗之路文化体验中心建起来了,唐诗吟诵、唐诗活字印刷等体验活动引人入胜;一家家书院建起来了,唐诗讲堂精彩开讲,讲者与听者共同在解密唐诗“源代码”中追寻乐趣;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入选为国家级序列,一批研学营地、线路、课程适时亮相,吸引了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重游唐诗之路。

  实际上,研学游、体验游,只是天台县培育文化旅游产业、推出“跟着唐诗游天台”旅游项目的一个环节。天台还着力培育健康养生产业,挖掘生态养生文化和宗教养心文化,逐步推出一批养生禅修基地、运动休闲基地,打造养生养心产业;深度发掘文化体验旅游、旅游文创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同时鼓励乡村创客发展高端唐诗主题特色民宿,跟着唐诗“养”在天台。

  而在塔后村民们的共同规划之下,未来的塔后要打造三个产品线——养生之旅、唐诗之旅、和合之旅,要让塔后作为切入口带动天台旅游资源的重新整合。

  事实上,如今的塔后也是这么在做。去年,在村中央,乡贤出资建造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塔后书院。书院内文化礼堂的墙壁上挂着“塔后村大健康目标:身心健康,生活健康,环境健康,产业健康,管理健康”,在村民们看来,身心健康,乡风淳朴文明,环境舒适优美,经济自然可以持续发展。

  今年,书院的边上多了一个新建筑:台岳南门文化陈列馆。这几天,陈立钻经常来回张罗,陈列他多年来珍藏的中国古医书古药典,华佗、扁鹊、孙思邈、李时珍……远自三黄五帝,一共摆放了800册,呈现古代医药养生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他说,这些古籍是国之瑰宝,要好好保护起来。

  这个陈列馆定位为展演馆,平时用于村里的各种展览、文艺演出、用餐和共享空间。除了养生文化之外,还将重点展示浙东唐诗之路源起、唐诗之路目的地等内容,为推动更深远的发展奠定基础。“中医、中药、中文、中餐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命根,只有这些优秀文化得到复兴弘扬,才能奠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陈立钻说。

  新闻+

  前不久,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在天台县召开。大唐盛世的礼赞诗歌已传承千百年,如今成全省文化与旅游建设的重要载体。

  把握契机,撸起袖子加油干,天台具有独到的优势。“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李白的《琼台》,或是天台最好的代言。400多位诗人写下并流传至今的浙东唐诗达1500多首,其中300多位诗人的1300多首诗表达了对天台山的无限神往。天台潜心挖掘唐诗文化资源,匠心修复唐诗之路古迹,融入新时代特色元素,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

标签: 责任编辑: 王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塔后村:浙东唐诗之路的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