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病方便得很!就在家门口。”说起近些年看病的变化,家住玉环市坎门街道海港社区的陈女士深有感触。以往从坎门街道赶往城区医院,一来一回至少得两三个小时。现在每周六下午,就能在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坎门分院挂上专家号,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从病人找医生到医生下沉基层医院,这背后离不开一张小小的“疾病地图”。2018年以来,玉环市开始启动“疾病地图”绘制工作,通过收集疾病病种、疾病区域分布、发病时间等多维度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实时动态分析。
这张小“地图”发挥了怎样的大作用?这几天,我们来到玉环,跟着医生、患者感受数字化带来的就医新变化。
医生上门测血压。
疾病信息一图在手
我们的第一站选择了玉环市卫健局,在这里,诞生了第一张“疾病地图”。
“这张地图是由每个患者的数据构成的。”在专用的数据系统里,玉环市卫健局医政医管科科长罗永松边操作边介绍,他们通过疾病地图中对住院病人的疾病分布、职业分布、发病时间等要素形成的数据分析,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各区块的医疗资源需求,进而提前谋划医疗资源分布。
我们实操了一下,只需在数据源栏中输入某种疾病名称,一系列数据模型就呈现在眼前。
左边第一栏是病种名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肺部感染、腰椎间盘突出等十多种常见疾病通过色彩不一的柱状图显示患病人数;中间则是一张橙红相间的玉环地图,鼠标点击就能看到常见疾病在各个乡镇街道的分布情况,我们看到每个村(社区)上都有一个气泡,患者越多则气泡越大,颜色也越深;最右边的是职业、险种和性别等;最底部的一栏则是发病时间轴。
“疾病地图”根据所选择的数据源,通过大数据实时分析比对,就能生成健康数据模型。这些“疾病地图”,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管理健康、预防疾病、预判未来。
“这张‘地图’真有那么大作用,还能预判未来,精准防控?”听到我们的提问,罗永松举了个例子:“通过疾病地图显示的健康数据模型,我们分析出玉环处在45-55年龄段之间的人患宫颈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风险较高,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就可以及时调整筛查策略,加大对风险较高对象的筛查力度,实现早介入、早发现、早治疗。”
原来,绘制“疾病地图”并不只为了治病,它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为老百姓的健康加了一道保障。
在家门口精准就医
家住海山乡小青村的郑阿婆患风湿病多年,以往犯病疼痛的时候,郑阿婆都是抱着“出岛看病,太折腾,忍一忍就过去了”的念头。
海山乡四周濒海,距离玉环市区水陆兼程约14公里,未通高速前,出岛只能靠轮渡。郑阿婆要去市区看病就得赶早上的轮渡出门,下午的轮渡归家,错过了就得在玉环市区等一天。
郑阿婆没想到的是,这几年看病不仅不用出乡,还有医生上门问诊。“我们海山也有专科门诊,市里的医生来坐诊,我这病再也不用忍了,犯病次数也少了。”谈到就医的变化,郑阿婆高兴地说。
2018年5月,玉环在全省率先启动“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共同体建设,全市3家市级公立医院和11家乡镇卫生院整合成2个健共体集团,建成整合性医疗服务体系。一根根无形的纽带,正在输送看得见、用得着的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资源。海山乡现有总人口76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35%。根据“疾病地图”显示,海山乡因风湿病、骨关节病就诊的患者较多。为了让村民能在家门口看上病,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在海山分院开设特色专科门诊,针对需求每月从人民医院派出3名以上专家医生下乡坐诊。
玉环通过“疾病地图”方便了病人看病,也留住了不少病人。近年来,玉环市依托“疾病地图”,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在各基层分院精准开设24个“全-专科”联合门诊和14个专科专病临床诊疗中心,专家长期在分院排班坐诊,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在分院就可以为居民提供医疗机构转诊、专家联系、病床调配、检查检验预约等连续性服务,实现患者“就近跑”。
“联合门诊和诊疗中心成立后,我们相应地投入高端医疗设备在一些高发病种上,同时引进专业人才,将每个中心的分工更加细化,让患者看病更有效也更方便。”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党委副书记、院长董寅说。据统计,2020年,玉环健共体总院下沉专家同比增长72.32%,分院诊疗健康病种数增加35%,一二级择期手术量增加60%,基层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23%。
健康管理提早介入
“医生说我的血压很不错,要继续保持,这多亏了我的‘家庭医生’杨医生!”在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共体集团清港分院,我们见到了刚刚走出诊室的彭阿姨。彭阿姨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服药,最近,她谨遵“家庭医生”的医嘱,血压、血糖控制得都很不错。
“现在看病可方便了,来医院有人领着,在家里杨医生他们又常来。医生们对我的身体都这么上心,我自己可不得多多注意着。”以往只觉得看病开药麻烦的彭阿姨,如今无时无刻都感受着被关心的暖意。
健康管理,疾病预防是关键。“通过‘疾病地图’分析,清港镇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发。我们作为基层的卫生院,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这些慢病患者,同时降低发病率。”为了完成这两个目标,清港分院院长高成龙和11支家庭医生队跑遍了家家户户,开出了“两张处方”。“一张是患者的用药处方,一张是健康宣教处方。既然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到这些是高发病,那就要让老百姓了解该如何保障自身健康。”高成龙介绍道,自“疾病地图”和家庭医生联手,清港镇心脑血管户籍发病率已经连续三年持续下降。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也许并不了解‘疾病地图’的具体作用,但大数据带给卫生健康领域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罗永松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