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三门花桥:零工业镇的共富“三重奏”
2021年05月19日 09:05:56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共享联盟三门站 任平 章海英

  地处县城的边远乡镇,居民人口和地域面积均在全县靠后,但户均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却在全县名列前茅,是三门县最早实现无经济薄弱村的乡镇。一个零工业乡镇是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率先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资源禀赋在当地并不独特的乡镇是如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鼓起村民腰包的?一个先天条件并不优越的乡镇,是如何借力施力把一手“差牌”打赢的?

  让我们走进花桥镇,看看这个零工业乡镇的共富“三重奏”。

戴鹏飞 摄

  一重奏:从零敲碎打到盘活资源的“硬件筑富”

  花桥镇连下村老人协会里,90多岁的陈兴本看看电视,和老友聊聊新闻,至饭点回家。这样悠闲的日子,他已过了二十余年。“一轮滩涂转租2.2万元,每年国家补贴3千多元,在农村,吃穿用度绰绰有余。”陈兴本说,“我是村里收入最少的那部分人了,我都觉得自己挺富裕了,这应该就是你们说的共同富裕吧。”

  陈兴本的“家底”主要来源于连下村栅下片1800多亩滩涂。连下村是浙江省远近闻名的野生蛏苗培育基地。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嗷嗷婴儿,都有分红入袋。

  栅下片70%村民从事野生蛏苗的养殖销售。2020年蛏苗产值达26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2.7万元。连下村是花桥镇17个村的典型代表。过去,滩涂还是盐碱地,种植棉花、柑橘、菜花等效益十分低下,1997年11号台风后,更是损毁严重。在花桥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花桥人进行了“种改养”,形成了红旗塘、下栏塘等总面积达2万亩的水产养殖塘。

  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一遇台风,养殖塘被淹,养殖户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就泡汤。零敲碎打式的修修补补,无法让养殖塘抵挡一年多次的台风侵袭,养殖户单打独斗,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也无法整合优势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2003年,花桥镇成立红旗塘开发指挥部,由于前期基础建设投资较大,合并前的26个村无力负担,便以县内最高每亩800元的价格承包给水产养殖公司。

  资源整合后,工商资本注入,水、电、路、闸门等的统一规划建设,使养殖塘的硬件得到了彻底改善,而每年定期的疏淤疏浚工程,让养殖塘可以始终保持最佳的生产条件。

  跟红旗塘一样,花桥的大大小小养殖塘都进行了统一的规模化管理,花桥镇历届党委政府紧盯2万亩鲜甜产业,抓好做精养殖塘,壮大集体经济这篇文章。近年来,该镇通过硬化道路、疏浚河道等举措,加固提升美丽鱼塘,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集体经济增收。

  一方面,养殖效益好了,村民和村集体可以坐等出租分红。另一方面,农民从人均有限的养殖塘解放出来后,承包本村大面积的养殖塘,或到江苏、山东等地搞养殖,收入大大提高。如下岙村党总支书记带领全村53户外出承包13000亩养殖塘,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

  12年后,红旗塘开发指挥部收回经营权。新一轮的承包价格达到了每亩2600元,年收益增加576万元,6年共计4992万元,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都实现了倍数增长。

  二重奏:从各自为战到“产业+”的“赋能创富”

  走进芝岙村岭南片,一栋栋别墅错落有致,目之所及绿树成荫,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象。

  芝岙村是花桥镇的养殖大村,有养殖塘2000多亩,柑橘种植又是一大特色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0多万元。

  “海有鲜甜、山有甘甜”是花桥大部分村的基础条件,如何让它们转化成致富、共富的最大源泉?花桥以省级农业特色强镇为抓手,做好“产业+”的文章,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

  花桥镇柑橘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约4000万公斤。为提升柑橘产业致富能力,该镇引进多个专业机构,设置3个柑橘品质提升基地,注册“花桥山湾桔”区域公共品牌并成立全县首个柑橘产业农合联,统一管理销售,还在全镇布局多个专业化、集中化交易市场,形成涵盖全产业的营销网络。目前,花桥已建立线下交易市场6个,交易额达9000万元。

  “从各自为战、埋头苦干到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从提前整株采摘到分批采摘,从以筐卖到以箱卖,从线下批量卖到线上线下联动卖。”橘农柯甫春说起致富“密码”头头是道。“以前自己卖几毛钱一斤,现在统一卖可以卖到几元钱一斤。”

  花桥通过连续三年承办柑橘节和参加小海鲜博览会,不断提升“山湾桔”、海鲜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让鲜甜产业真正富民。2020年,全镇实现小海鲜产值3.4亿元,柑橘产值1.43亿元。

  花桥有鲜甜产业,也有秀美的山水。花桥致力于打造以“水产+柑橘”“旅游+生态”为特色产业元素的“海上田园”摄影小镇,农渔旅融合,提高域内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自成为摄影小镇后,到花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个五一假期,我们村的民宿供不应求。游客个个流连忘返呢,都说等柑橘成熟了再来。”下岙村党总支书记方人才说。

  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村实现藏富于民。据统计,2020年底全镇四家银行网点存款总额达9.2亿元,户均超10万元。

俞红卫 摄

  三重奏:从单枪匹马到多轮驱动的“合力添富”

  连日来,位于下岙村的方俊水产养殖合作社的育苗基地陆陆续续迎来了购买青蟹苗的养殖户。“已经卖出去了4万只苗,净收入5万多元。现在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根本不愁卖。”方俊说。

  2005年,方俊从西华大学生物制药专业毕业,在外工作多年。眼看着三门小海鲜美誉度与日俱增,他决定回乡搞养殖,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引入智慧养殖模式,单人管理50亩养殖塘,除自养外,也为当地养殖户提供优质青蟹苗和蛏苗。2020年核心养殖区亩产达21.5万元,极大提升单位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这是数字化改革赋予水产养殖的创富动力。花桥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柑橘、水产养殖两大产业高质量发展。

  花桥镇还深挖电商产业创富潜力。结合“两进两回”行动,组建农副产品销售电商联盟,培育出一批懂业务、会经营的复合型农村电商人才。同时,整合邮政及大型物流配送企业、顺丰冷链物流等各类商贸流通资源,设立镇村两级服务网点,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配送体系。

  如果说20年前,花桥的发展都是“单枪匹马闯市场”,那么,如今花桥的共同富裕则离不开各方的助力,形成了多轮驱动。

  15年来,八任省人大机关驻村指导员一任接着一任干,默默扎根农村,西洋溪整治、道路硬化、美丽乡村建设……每项重点工作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至今,他们落实帮扶项目11个,涉及建设资金1099万元。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携花桥柑橘登上我国最新科考调查船;省海洋局连续五年下拨专项帮扶资金800多万元用于美丽鱼塘、渔村建设;与华顶旅行社合作,搭建花桥至天台旅游跨区域合作通道,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形成了党建统领引富、特色产业创富、集体经济共富的共同富裕体制。

  物质富裕了,花桥的孝义精神同样富有。该镇以“弘扬传统、恪守孝义”为主题开展了“十大孝子”“十大好人义举”“十佳最美媳妇”等3大评选活动,涌现李玉花、毛小娥等道德典型,清廉村居、“全民孝义”蔚然成风。在外乡贤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筹办成立“孝义花桥”教育基金,以奖励优秀师生、助学帮扶为出发点,目前共收到教育基金155万元。

  “花桥的共同富裕,是历届花桥镇党委政府咬住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初心践行。从养殖、柑橘到文娱旅产业,花桥始终坚持组团式发展、订单式培育、结对式扶持,有效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花桥镇党委书记丁宏苗说。


标签: 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 吴丹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tznews/202105/W020210519323721055192.jpg

三门花桥:零工业镇的共富“三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