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广大家长们,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合读哪些书?怎么读书?
这份阅读“宝典”请收好
2021年07月09日 08:52:49 来源: 台州晚报 记者 王怡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一份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一个人在阅读中走向“优秀”,走向“优雅”。在一份对“全国十佳少年”孩子的调查报告中曾显示,这些获奖的孩子们阅读能力普遍都高于一般的孩子,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他们都提到读书使人受益匪浅……

  为什么读书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现代中小学生有什么适合、推荐的阅读书目?作为家长,又该如何正确辅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期,记者采访了儿童MAH阅读体系培训师、书香中国——领读者计划推广人海阳,为大家答疑解惑。

  小学:低、中、高段学生有不同阅读重点

  有哲学家曾说过,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心思、不同的状态,但让大脑变得更加聪明的方法,无外乎是不断地进行阅读。在海阳看来,小学阶段阅读和中学阶段阅读,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处在具有一定学习基础,但缺乏丰富学习经验的个性化阅读阶段,而前者,则属于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重要养成期。

  低段阅读以激发兴趣为主

  海阳介绍说,小学六年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学段,即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为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对于不同时期的阅读内容、任务和要求相对来说也是不同的。

  一学段的阅读主要依靠父母的亲子阅读陪伴,以养成阅读习惯为首要任务。阅读目的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

  “这时候,我们对孩子阅读能力的要求重在复述,也就是读完一个故事后,孩子们是否能抓住重点,有条理、有逻辑地把故事讲清楚。”海阳说,与之相比,更高一级的方法则是按照故事情节讲,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设悬念、问问题。

  在一学段,孩子们以阅读绘本及带注音的文字为主,体裁可以是短篇的童话、民间故事或寓言。但亲子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能一味地做一个“讲述者”,甚至养成父母读给孩子听,但孩子本身不愿意听的状态。

  “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和孩子进行角色互换,例如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你再讲一个故事给我听。”海阳说,讲的过程中,家长们也可以适当让孩子带入情感,尽量把故事讲得生动,讲得动听,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中段阅读强调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二学段阅读以纯文本自主阅读为主目的,以拓宽孩子的眼界和知识面,激发更多的兴趣为主。

  体裁主要包括神话、中长篇童话、儿童诗歌、科普、文言文等方面的文学名著,例如《中国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给孩子的诗》《青鸟》等。

  海阳建议,二学段阅读的题材选择范围,要尽可能广泛,最好包括历史、地理、科技、传统文化和生物等方面。对孩子的能力要求以“体验”为主。

  “通俗地讲,就是让孩子懂得书中的环境、人物的喜怒哀乐,最好融入书中世界中去,感受起伏跌宕的剧情和经历。”海阳说,文学名著的阅读,是对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它不但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拓宽视野,也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建立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较强的认知能力。

  高段阅读要学会概括、总结和推理判断

  三学段的阅读主要以一些中外名著、古典文化书籍为主。这里,海阳推荐了《骆驼祥子》《城南旧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论语》等类型的书籍。

  “在阅读这些书籍时,我们对孩子的能力要求是概括、总结和推理判断,能够清晰地抓住文字的脉络,对书中情节的发展有着自己的分析和预判,以及看完书后的一些相应评价。”海阳说,在小学六年级到初中的这段时间,大家最好能有计划地读完四大名著、《儒林外史》《封神演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

  家长作为孩子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在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同时,还要起到帮助孩子适应各种体裁的阅读,有效提高阅读素养的作用。当孩子们通过广泛课外阅读,把在书中获得的推理判断、概括总结、鉴赏评价、知识迁移等能力,运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时,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效率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初中:学会自主阅读,必要时进行课外补充

  从长远来看,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只有科学的培养、生动的引导、用心的关注,才能为孩子们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那么对于初中阶段的的孩子来说,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的培养,重点放在哪些方面呢?

  初中阶段重在培养自主阅读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相较于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思维习惯。这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要让他们意识到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在阅读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提升阅读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两个最突出的问题,首先是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如果被要求看自己不爱看的书籍,那么他们很难认真投入地阅读。其次,是缺乏充足的课外时间,尤其是放在阅读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海阳介绍,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点,一方面孩子不愿意看自己不爱看的题材,另一方面,他们又没有时间去看自己愿意看的题材。因此,更要学会“精打细算”,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阅读和休闲时间。

  学会进行课外补充阅读

  “对于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强调他们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海阳说,例如,教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是“四季美景”。文章内容既有散文也有诗歌,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何其芳的《秋天》等,那在散文和诗歌的阅读中,孩子们应该抓住什么要点?作为家长,又该怎样引导孩子理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情感”的单位主旨?这时候,课外补充阅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孩子们课外阅读量的增加,有助于掌握读各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拓宽视野,提高语文素养。”海阳说,平时可以多读汪曾祺、老舍、沈从文等作者的散文小说作品等。在阅读中学会把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等文章三要素。课外补充阅读除了欧亨利、莫泊桑、契科夫的作品集以外,还可以阅读《猎人笔记》《悲惨世界》等,以人物塑造和时代背景代入感很强的名著作品。通过品味小说的语言,学习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尊重“大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兴趣方面,海阳强调,要学会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阅读中,让他们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题材,但同时也要注意到,除了散文、诗歌、优秀的短篇小说和传统文学作品外,不要让孩子们凭兴趣阅读大量的、单一类型的文学体裁,例如看很多动物小说、历险小说、奇幻类小说等,这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任何裨益。

  “在阅读方法的要求上,海阳建议大家可以采用“批注式阅读”的形式。“对于中学生来说,‘批注’是一种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也是阅读过程中必须进行的环节。”海阳说,每个孩子所经历的成长环境不同,对阅读题材中的故事情节、文脉自然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情感态度。通过批注,可以帮助孩子们活跃大脑思维,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标签: 阅读 责任编辑: 吴丹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这份阅读“宝典”请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