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耸立依旧的烟囱让人依稀感受到久远的工业文明
浙江在线9月7日讯 上周,苍南县矾山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福德湾村,因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而进入了大众视野。福德湾村凭借什么和昆山周庄、绍兴乌镇等往届同类获奖者并驾齐驱,得到世界性组织的肯定?
即便是苍南本地人,也不一定知道矾山镇福德湾村这几年的变化。这个原本没落的矿工村,早已不是往日那种荒废的景象了。
记者上周特地走访福德湾,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古村落形象。从村口望去,山上一片高低错落有致的石头房,非常引人入胜,而现存的房子大多有上百年历史。除了当地原住民外,已经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逛逛这个正在恢复和建设中的矿工古村。
顺着村中小山道往上走,发现村中古屋虽以石头围墙,但内部基本为木质结构,一派古色古香。山路两侧不仅有当地著名特色美食“肉燕”,也有非遗手工艺品展示,还有布置典雅的茶苑供休憩。
据介绍,尽管眼下福德湾还在修缮中,未展开旅游宣传,但每年节假日的日客流已有数千人次,一家肉燕店铺一天便要招待1000多人。除了政府拨款的资金,原住民也自发投入共同建设矿工古村。目前已有一两百名福德湾村的老居民回到修缮过的故居,开农家乐、茶庄、小吃店等。
这背后,还有着一个600年工业文明起起伏伏的故事,记者专访苍南县政协主席、温州矾矿申遗促进会副主席张传君,为你娓娓道来。
政府民间携手保护
记者:这次申报获奖的过程困难吗?福德湾村凭借什么在亚太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13个获奖项目之一?
张传君:这次申报源起今年3月,首都师范大学戴湘毅教授第三次到矾山调研时提及,大家听了都很感兴趣,然后开始合力申报。其中,英语出色的义工张耀辉和江为鹏,光为把申报表格从英文翻译成中文便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苍南博物馆馆长蒋久寿则为申报材料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老旧照片资料,并参与了文本规范性表达的工作;戴湘毅教授团队负责申报,还受政府和促进会的委托到评审现场进行答辩。
这里有一大批有情怀的同仁志士,无偿地、热情地参与到了福德湾的保护工作,福德湾如今实现“破茧成蝶”的初期效果,才有了这次的获奖,当地老百姓知道结果后,都非常开心。
此次获奖,可以说是苍南县政府和民间力量合璧,携手共进的一个成功典范,是政府、民间组织和热心人士联手促成的。
这个奖项不仅要求对古村保护得当,更要求原住民的主动参与并得利的可持续发展,申报还必须是民间为主体,政府主导。获奖本身便是对福德湾保护方式的肯定。近年来,矾山镇协调有关部门和温州矾矿,邀请省、市、县文物专家多次进入福德湾村,开展调查、保护、管理工作,不仅完成了《苍南矾山矾矿旧址保护规划》和记录档案,还完成矾山镇旅游产业发展总规和福德湾古街区等专项规划等。
中国民族工业的样本
记者:身在山中的福德湾村,经历过辉煌,也感受过萧条,这中间都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张传君:矾山镇有“世界矾都”的美誉,已探明储量达2.4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80%、全球的60%,采矾的历史则可追溯到宋朝末年。600多年前,古人见暴雨过后其他地方的溪水都浑浊了,但矾山的溪水永远清澈,从而发现了明矾净化水质的妙用。明矾时代随之到来,兴盛的时候明矾堪比食盐,家家户户都要用。
福德湾村的形成,也跟采矿息息相关。矿工们从山顶开始凿洞挖矿,就近聚居,就地取材用矿石盖房子。后来,山顶的矿采完了,村子随着矿洞往山下延伸,使该村逐步形成了当前从山上至山下依次为矿洞(采矿区)→居住区→炼矾区的基本布局。而这种从“上而下”的发展轨迹和模式,在我国城镇发展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可以说,在中国其他地方还是农耕时代时,这里便发展工业文明了。这600多年来,这里矾矿开采一直是民族工业,从未有一分外资进入,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样本。从清朝到民国时期,这里都还非常繁荣。
而在解放初期时,明矾还是国家战略资源之一。为此矾山镇当时还有海陆空驻军,当地一条名为“八一路”的街道至今还保留着称呼。上世纪50年代,矾山的工业产值更是占到了全市的38%,可见当时依旧兴盛。在抗美援朝的时候,矿山还捐了半架飞机的钱。
那时候,矾矿工人是很吃香的,很多当地姑娘以嫁矾矿工人为荣。因为矾矿工人工资高、稳定,生活有保障,还可以入集体户,可当家属工。我知道有户人家,父亲是城镇的供销社干部,他女儿也嫁到福德湾山上去了。
后来随着技术革新,明矾替代品出现,市场开始萎缩等原因,矾矿业开始没落,到上世纪80年代,矾山镇的矿工慢慢撤离,因矿而生的福德湾也陷入了萧条。但600多年的矾矿开采历史,还是给当地留下了吃苦耐劳、创新创业等不朽的精神。
你看那些高耸的煅烧炉,便是解放初期工人们根据经验摸索创新设计的。后来,矿工离开矿洞,又不想丢掉老本行,所以凭借开矿技术和大胆创新的头脑,成立开山队到全国各地承包矿山以及地下工程。当时,中国很多地方的地下工程都是他们搞的,这些人也是温州出去的第一批“煤老板”。
巨大的矿洞令人叹为观止
记者:福德湾或者说矾山转型之路要怎么走?如何挖掘自身价值?
张传君:矾山镇作为全球唯一的“世界矾都”,以及依矿而建独一无二的福德湾矿工古村,所蕴含的工业文化价值无可估量。且这里的工业文化具有世界唯一、不可复制的特点,极其珍贵。
矿石会挖完,矿业会没落,但工业文化不会消失。因为采矿生产并没有彻底消亡,所以目前当地工业遗迹保存完整,除了大量遍布该村各角落的矿洞(采空区)、街巷、石抬阶、古树、古井及特色工业村落民居,还现存有数万平米的矾矿厂房,均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风格的;因为古老、传统的工艺,连几条生产线都可成为“艺术”。
通过这600多年的连续开采,矾矿矿山的内部矿洞规模极大。其中,平洞在海拔312米处,向下3层深入山体底层190米,向上4层可达海拔500米,共分7层。山体里面四通八达的矿道令人叹为观止。这么现成的工业旅游资源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当地每一位矾矿老工人,都是矾矿工业文化的一部分,都有着大量的正能量故事。
没有开展保护开发之前,当地百姓认为矿业没落没希望,纷纷出走发展,以前很多老屋没人住,不少倒塌。2011年开始政府投入上千万元通过两期的修缮,开始逐渐让这个矿工古村回归本色。那些倒塌民居需要修复的,也都用原来的材料“修旧如旧”,努力重现福德湾的当年生产、生活原貌。
政府的重视,民间的努力,让福德湾开始“破茧成蝶”。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老屋,以前2000元都没人要,现在你再问问,20万没人卖!
所以说,在工矿资源、企业、市场萎缩时,挖掘工业文化,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很有意义的。但矿山转型发展是世界性的难题,福德湾和矾山镇该怎么走?还需要摸索前进。
福德湾村第三期的修缮资金,省里已经批下来了,主要用于上面还有十几幢大房子的修缮,那些以前主要都是资本家、矿主住的,比较大。近期我们计划拿下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矿山公园、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等,为进一步申报世界工业文化遗产打下基础。
都说世界文化遗产必然是世界旅游目的地。我们努力申报成功,让这里古老的工业矿业文明走向世界,那将来就不是一般的乡村旅游的概念了。政府和老百姓都非常支持,我们对此有信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