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精确找准新方位 撸起袖子加油干
潮涌龙湾 蝶变征程
2017年02月16日 02:49:40 来源: 浙江在线 尤建明 黄日聪

10.jpg

整治后的龙湾黄石山后河。江国荣 摄

  浙江在线2月16日讯 八百里瓯江,奔腾不息,融入烟波浩渺的东海。在东海之滨,龙湾正朝着新方位,全区上下开拓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书写着一部荡气回肠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史。围绕温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个转型、三个城市”的战略部署,在龙湾这片洋溢着激情的土地上,城市发展新动力正在加速生成:“大拆大整”、“五水共治”、科技创新等助推城市转型、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

  站在大罗山高处望去,龙湾城市中心区逐渐成为集行政办公、商务商贸、文化体育、生活居住、旅游休闲等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温州东部新城,核心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浙南科技城正成长为辐射浙南的科技高地;东部综合交通枢纽将为龙湾打造开放型经济、提高城市首位度夯实基础……如今,城市形态、功能、环境日益完善的龙湾,已成为温州新型城市化的主战场、转型发展的主阵地和海洋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也是温州践行“三大城市、三大转型”模式的核心区域。

11.jpg

龙湾实施大拆大整现场图。杨豪 摄

  大拆大整 城乡蝶变焕新颜

  日前,位于龙湾区瑶溪街道白楼下村的原温州海洋渔业公司工人宿舍腾空了。作为历史遗留问题,原温州海洋渔业公司D级危房的处置一直难以推进,但龙湾采取“问题清单”挂牌销号模式,强势清除“拦路虎”,进一步助推“大拆大整”工作。

  据介绍,在“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龙湾全面铺开七大专项行动,对在基层一线实际操作时遇到的执法主体不明确、人员和经费保障不足、部门联合执法不够等影响“大拆大整”的问题,集中力量深入排查梳理。为了更迅速有效地攻坚化解“问题清单”,龙湾区召开问题交办协调会议,全面细化问题,逐个明确区牵头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人。此外,龙湾去年还结合区领导联街、部门联村、街道干部联户的“三联四推五提升”活动,梳理需要部门和街道层面解决的问题,能当天协调解决的问题,当天落实解决。

  龙湾以“大拆大整”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突破口,自去年10月以来,龙湾区结合专题学习教育,注重发挥基层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不留一处、不剩一户”的工作思路,明责任、交任务、压担子,形成干部带头、带动一片的效应,推动拆整工作顺利开展。

  在“大拆大整”行动中,该区要求全体干部做到“带头承诺、带头自查、带头自纠”,并签订承诺书,对照“大拆大整”专项行动要求,围绕“八个是否”标准逐项开展自查自纠,通过“组织自查、街道核查、部门联查、结果反馈给当事人自纠”的形式,最终签订承诺书15000余份。

  在全区上下联动推进下,龙湾城乡全面拆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截至2016年底,龙湾区完成10整村(区块)5832户改造,拆除旧房114万平方米,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腾空、当年拆除”目标,货币化安置率达50.6%。“大拆大整”专项行动整治“四无”企业9834家,处置违法建筑144万平方米,搬迁整治旧市场28家,腾空龙泽社区危旧房,成功拆除原海洋渔业公司职工宿舍。实施新一轮重污染行业整治,改造提升铸造、金属表面处理等重污染企业39家、淘汰关停215家,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五水共治 绿水青山织美景

  驱车前往龙湾黄石山公园,远远便能望见一座朴实、庄重的大禹塑像矗立在黄石山后河河岸,目光灼灼,神情坚毅。作为治水精神的象征,龙湾将大禹塑像立在这里,守护着一方安澜。作为大禹精神的传承者们,龙湾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咬紧牙关不懈怠”的狠劲,坚定不移、步履铿锵,将“五水共治”推向新的高潮。

  2016年初,龙湾便将“创成‘清三河’达标县,再夺大禹鼎”定为全年攻坚的总目标,打响“清三河”巩固提升战、“河长制”建设持久战、劣Ⅴ类站位水质消除战、河湖库塘清污(淤)歼灭战、重点工程建设攻坚战、舆论宣传阵地战“六大战役”。重任如山,只争朝夕。2016年,龙湾全区共完成“五水共治”投资10.61亿元,完成率143.9%。成功创成“清三河”达标县,2016年“五水共治”考核排名温州全市第一,各项工作均位居全市前列,群众满意度在全省排名上升33位,在龙湾的治水长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龙湾将“五水共治”作为贯彻实施生态化战略的重中之重,坚持区主要领导“一月一督查”,分管副区长“一周一协调”,上线“五水共治”微信平台,定期开展部门联村,凝聚治水合力。科学开展水质监测,对4个市控站位、22个街道水质监测点、6个重点区域水环境、12个生态村的水质“一月一测一考核”;对125条已通过整治验收的黑臭河“两月一测”,为河道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龙湾区对223条河道实行“三级河长”全覆盖,编织出一张“管、治、保”无缝对接的“保护网”。该区以河道为单位,组建34个河长微信群,实时共享日常巡河、整改反馈情况。全区343块河长牌全部张贴二维码,通过“扫一扫”构筑“线下巡访+线上反馈”立体联动巡河网络,有效破解监管“时间差”。对河长的督查考核进一步加压落实,去年6月,该区对经督办后水质没有明显改善的8条河道的街道河长进行约谈;随后,该区作风效能办对3名未整改到位河道的河长通报批评,成为强化河长履职的又一“撒手锏”。此外,该区坚持治水监督不断档,该区人大通过“五水共治”专题问政、专题询问会、人大代表监督已治理的河道等活动,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该区政协组建“治水治气”监督调研组,开展民主监督“回头看”“政协万千行”等专项集体民主监督“五水共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治水战役中,始终并肩同行。

  2017年,龙湾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领导的讲话精神,以剿灭劣Ⅴ类水为核心,决战治污水;全面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大战防洪水、排涝水;统筹推进保供水、抓节水,进一步深化全民治水,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五水共治”纵深发展。

12.jpg

温州高新区一瞥。江国荣 摄

  创新驱动 聚力扬帆再启航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温州都市主中心,龙湾始终保持城市、产业、人三位一体和谐共进、协同融合的态势,这个和美、幸福的空间,正承载着人们更多的梦想,在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新型城市化轨道上高歌猛进。如今,提及龙湾,人们更多地把目光集聚在科技创新板块上:浙南科技城、海归科技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园……一系列创新平台,点亮了龙湾发展的新征程。

  走进浙南科技城,南、北起步区开发建设全面铺开,目前已完成投资64.7亿元。创新创业新天地、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项目集体开工,旧工业区征迁工业企业82家、腾出用地778.35亩、拆除厂房48.56万平方米,完成“五村二区块”3254户城中村改造。该区文昌创客小镇先导区建设也已初具雏形,获首个温州市级众创社区资质认定。令人欣喜的是,该区加强招商引智,引进海龟科技园等科创项目34个、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支,培养高技能人才562名。

  此外,龙湾加快产学研平台建设,创成省级科技大市场试点区,培育国家级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3家、市级5家,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2家、市级6家,引入浙工大温州科技研究院等研发机构5家,新增省级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2家。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1.46亿元,科技进步综合变化水平位居全省首位。

  转型发展,龙湾找到科技新引擎。该区建设孵化加速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和社区生活平台,加速创新资源聚集,深挖存量资源潜力,激活创业创新活力,构建“互联网+”应用产业生态体系,重点推进E+创业园、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等产业平台项目建设。在新的一年里,创新驱动的目标已经亮出:全力建设科创主平台,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着力打造温州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文昌创客小镇、温州海创园、国际激光与光电产业联合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被列为重点建设对象。按照“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思路,龙湾将投入100亿元,加速实施创新创业新天地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市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聚区、国际人才公寓等15个重大项目,投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等2个科创平台。

13.jpg

瓯海大道。江国荣 摄

  过去的五年,是龙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经济平稳发展,区本级地区生产总值从280.3亿元增加到384.4亿元,年均增长8.7%;财政总收入从30.3亿元增加到39.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4.6亿元增加到25.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7%、8.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38.5亿元增加到370亿元,年均增长11.2%。

  ▶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2.3亿美元增加到24.6亿美元,年均增长2.6%。

  ▶累计完成限上固定资产投资1346亿元,年均增长25.9%。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21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855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8.8%、9.3%。

  ▶创新能力稳步提高,获批成立国家级高新区和浙南科技城,创成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区、省创新型试点城区,建成海洋科技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5个,引进北航温州研究院等高端研发平台4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2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15家。

  ▶引进“国千”20人、“省千”19人、“市580海外精英”22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4.2%,R&D经费支出占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8%。

  2017年龙湾区十个方面民生实事项目

  1  着力推进安置提速

  2  构建畅行交通网络

  3  改善城区人居环境

  4  发展优质均衡教育

  5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6  促进社会就业创业

  7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8  加大社会关爱力度

  9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10  强化便民服务举措

  两会声音

  “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交通建设、科技创新、教育人才等成为温州市龙湾区“两会”热词,该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抒己见,为龙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话题:“五水共治”

  龙湾区政协委员、温州市瑶溪杨梅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龙湾区农民体育协会会长叶秀青:

  农村生活污水在剿灭劣五类水整治中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龙湾很多农村化粪池排污管主要采用水泥筒为主,化粪池排污管道渗漏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洗衣粉、洗洁精等化学成分日积月累渗透附近地表层,造成河道污染。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连接每户家庭化粪池出水口,但对渗漏处置效果不明显。建议出台龙湾区农村化粪池建设标准,对每户家庭化粪池进水和排水进行测量,合格颁发农村生活污水排污许可证,不合格促使自费改造合格。并且今后农村的新盖农房和农房改造,化粪池排放必须达到标准。同时,设立农村生活污水管理机构,定期维护管道等设施。

  话题:“三改一拆”

  龙湾区人大代表、龙湾区瑶溪街道朱宅村党支部书记朱志鹤:

  我所在的朱宅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是民众普遍关注的焦点。村里干部将这一民生项目与“大拆大整”专项行动相结合,组织村两委和干部、志愿者等,走街入户开展系列活动累计298场,有效推进了项目进度。我认为,围绕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要落在实处,特别是在推进朱宅村城中村改造中,骨干发挥旗帜表率作用,这成为破题关键。随后,我们按照签约率、腾空率、拆除率三个100%的目标,组团攻坚、综合施策、细化服务,有效加速了朱宅村城中村改造项目。

  话题:科技创新

  龙湾区人大代表、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柏小平:

  科技创新是温州转型升级必由之路,龙湾区要以“浙南科技城”为新引擎,以“海创园”为孵化器,在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业自动化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关键是人才。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是借才,通过合作平台,借助外部人才,帮助企业自主创新;其次是引才,通过引进对口高层次人才,提高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最后是育才,企业要通过“送出去、引进来”培养自有人才,同时借助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本土专业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源泉。

  话题:教育人才

  龙湾区政协委员、龙湾区教育局教育审计站站长、民盟龙湾基层委副主委陈金杰:

  近年来,龙湾区教育硕果累累,未来发展可以说是充满希望和机遇,然而打造东部教育高地依然任重道远。我们还需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快完善校网布局调整。根据龙湾区城中村改造、浙南科技城建设、龙湾状蒲片时尚圈建设、空港新区建设需求,加快完善校网布局调整;二是加快教育基础建设提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硬件,提升办学软实力;三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建立起以学校为主体的新机制,让每个办学主体创造出好的特色办学模式;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锻造本土教育铁军。

  话题:交通建设

  龙湾区人大代表、永强供电公司总经理方劲松:

  按照《龙湾区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龙湾确立了“优化公路、提升空港、强化枢纽、突破城轨”的目标。我想,龙湾交通建设重点在于贯通公路对外主要通道,优化完善区域内部公路网络;挖掘航空设施及服务潜力,全力打造千万级大型国际机场;完善升级枢纽站场,大幅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推进市域铁路建设进程,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我们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在“十三五”期间,龙湾交通投资规模将达300亿元,仅今年就计划完成超40亿元投资。巨额的投资,需要干部身体力行,持续攻坚作战,把百姓出行便利作为头等民生大事来抓。


标签: 龙湾;发展;建设;民生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