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送走3月来做客的大滨鹬后,温州又迎来以黑尾塍鹬、中杓鹬等大型鹬类的“到此一游”。4月27日下午,浙江水利河口研究院生态学博士熊李虎在瑞安丁山围垦滩涂一带做调查时,发现约两万只鸻鹬。鸟友叶成光闻讯赶来记录,在茫茫鸟海中发现一只被环志的黑尾塍鹬。
环志为黄色旗标58号。据经验,这旗标来自澳大利亚。温州野鸟会秘书长王小宁将环志信息发给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工作小组,今早收到肯定的答复:黑尾塍鹬58号是2016年2月在澳大利亚西北部布鲁姆的罗巴克湾被环志的,当时2岁多。更巧的是,答复人正是当初亲自给这只黑尾塍鹬环志的人。“可以推测,跟它一起的这一大群鸟都有可能来自遥远的澳大利亚。”王小宁说。
经鸟类学博士朱冰润鉴定,这是一只雄性成年夏羽黑尾塍鹬。鸟儿性别是怎么鉴定的?朱冰润说,测性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野外观察,通过雌雄体型和羽毛颜色花纹差异可以大致判断。“但最靠谱的方法还是在实验室通过羽毛等提取dna进行鉴定。”
在4月16日的温州首届数鸟活动中,鸟友陈曦恒也在灵昆拍下一只环志黑尾塍鹬。在这张片子里,同时发现少见的半蹼鹬身影。它们的频繁出现,都说明近期是黑尾塍鹬、中杓鹬等大型鸻鹬春季迁徙过境温州的高峰。
送走这批“客人”后,将轮到小滨鹬等小型鹬类登场。春季北上,秋季南下,当它们再次途经温州时,将添许多新成员——它们在北极圈附近繁殖下来的鸟宝宝。
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些迁徙鸟儿体力、毅力惊人,通常是几天几夜马不停蹄地“赶路”。抵达目的地后,体重骤减,赶紧再吃成个“小胖子”,去挑战一段新的旅程。
小贴士:“两万只”是怎么数出来的?
熊李虎解释,当鸟类个头小,数量多,分布范围大的时候,通常采用估算法。用单筒对着滩涂,数整个视野里的鸟的数量,连续数四到五个视野,然后得到一个均值,再用单筒去扫整个滩涂,看一共有多少个全视野里有差不多数量的鸟类,最后全视野数量乘以视野内鸟数均值得到总数。
黑尾塍鹬名片
黑尾塍鹬(学名:Limosa limosa,英文名:Black-tailed Godwit)为鹬科塍鹬属的鸟类。体长约42厘米的长腿、长嘴涉禽,夏羽头栗色。似斑尾塍鹬,但体型较大,嘴不上翘,尾前半部近黑,腰及尾基白色。习性光顾沿海泥滩、河流两岸及湖泊。食性同斑尾塍鹬,但更喜淤泥,头往泥里探得更深,有时头的大部分都埋在泥里。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保护级别:NT近危物种。近年数量呈现下降趋势,需要加以保护。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