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集思广益来献策 资本市场 “温州板块”如何崛起
2017年06月19日 09:21:30 来源: 温州日报 叶凝碧

  温州网讯 当前,温州已经奏响了“向上市冲刺”的最强音!

  4月26日召开的温州市企业上市工作推进会上,传递出了一个强烈信号——要把上市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争取到2021年底上市公司累计超100家。

  冲锋号一吹响,全市上下迅速形成了浓厚的上市氛围。5月25日酝酿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的十条意见》将上市的浪潮推向了新高潮。

  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下,企业该如何登上“上市”阶梯,温州要如何跑出上市加速度?日前,部分市政协委员从政协的视角,解读了企业上市工作的意义与难点,为打造形成与温州“铁三角”地位相称的资本市场“温州板块”建言献策。

  一组数据,

  看数字背后的上市困境

  有这样一组数字:目前,温州境内外上市企业累计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0多家。

  “20家上市公司”,相比杭州市的100多家与宁波市70多家存在较大差距。

  “数据非常重要,作为衡量指标,它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市政协委员、温大法政学院副院长缪心毫表示,上市企业偏少,反映出温州企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的问题。“要成为上市公司,其规模、利润都要达到一定程度。温州上市企业数量少,可见我们上规模、利润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少,难以使本产业得到集聚。”

  “这组数据很早就引起了我们关注。”市政协委员江衍妙曾在市“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提案。其中明确写道:相比‘铁三角’杭、甬的上市公司及直接融资总额等方面数据,我市多层次资本市场短板明显。“如果上市企业数量上不来,那么就难以率领本产业转型升级,无法发挥提升产业链和产值的带动作用,对当地经济发展不利。”江衍妙认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是实施金融供给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任务,是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创业创新、解决经济脱实向虚的有效手段,更是降低企业杠杆率和融资成本的必选路径。

  一个案例,

  看企业上市后的“蜕变”

  柯泽慧是诚意药业的董事会秘书。对于这样一个“特殊”身份,她解释:“所谓董事会秘书,相当于一家企业的管家。在上市前承担着各方协调的职责,帮助企业上市成功。”今年3月15日,这家扎根海岛50多年的企业终于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洞头区首家、温州第20家上市公司。

  有了“上市企业”这张金名片,诚意药业就有了新的发展机遇。他们通过IPO发行,共募集到2.8亿元。“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在吸引人才方面更具优势了。换上‘上市’身份,不仅让人才力量源源不断地输入,更增强了内部员工的归属感。”除了吸纳人才外,诚意药业的融资成本也降低了,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以诚意药业为例,通过上市收获的“惊喜”远不止此。缪心毫认为,“上市”是一家企业想做大做强最适宜的途径。“企业做大做强涉及到资本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以非常低的成本融到资金。诚意药业在上市后除了融资便利外,还能进一步确立他们在行业、社会中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有利于拓展业务。”同时,他又提到了一个“原始股增值”的概念。“公司在上市之前发行的股票即原始股,等日后企业一上市,手上的原始股就能迅速增值,带来不小的收益。”

  市政协委员、北京德恒温州律师事务所管委会成员薄士坤的工作岗位是企业上市的中介服务机构之一,经常接触到上市公司与拟上市公司,可以说是“最前沿”。她认为,无论是温州陆续出台的政策利好,还是地方各中介机构的不断完善,都在表明当前是企业上市的最佳风口。“只有紧紧抓住这波浪潮,才能浮上来,成为金字塔尖的企业。”

  委员“金点子”,

  助力企业上市腾飞

  既然企业上市是一件有着积极意义的好事,为什么这几年温州没有推动起来,“上市数据”落后了呢?

  薄士坤提出了“上市与温州基因有抵触”的观点。她说,温州人素以“敢为天下先”闻名,但温州特殊的靠海文化,使得温州企业家对于企业发展规范的引领作用不强,还存在一些不遵守规则、投机逐利的特点,与上市后的规范化管理不太匹配。“经常有企业家问我,上市或上新三板有什么好处,为什么隔壁企业上新三板后没什么动静?从这些问题就能看出他们太追求短期效益,没有看到长远的发展。”

  也有委员表示,一些企业怀着小富即安的意识,对上市意义并不理解,加上前期国内资本市场没有规范,企业家对上市后企业的未来抱有不确定性。

  如今,温州设立了“2021年累计上市企业超过100家”的目标,可谓旗帜鲜明,动力十足。温州市副市长殷志军表示,我市将建立市县两级领导联系制度、上市服务专员制度、上市工作促进会、中介机构专业服务机制等来实现上市之路的加速跑。

  市政协委员、市供应链学会专职会长黄小明说:“现在关于推进企业上市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希望政府能让相关政策尽快落地实施。”他还建议政府成立一个上市企业基金,打造资金池,形成资金的循环使用。

  “企业家改变观念是关键。要把目标放得更加长远,扛起责任与担当。其次,服务于拟上市公司的中介机构应该本土化,从而提高与企业的粘合度,提供更‘接地气’的服务。”薄士坤说。

  江衍妙则认为,要积极动员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竭力为拟上市企业提供细致贴心的“保姆式”服务。“建立一个拟上市企业动态管理数据库,进行关键指标的跟踪服务,并培育建设上市挂牌后备梯队。”他还建议整合“全球温商”的上市公司资源,提高“招商引资”的温暖力度,从而带动本土产业链区块发展。

标签: 温州;企业上市;上市公司;政协委员;药业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