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让阅读如呼吸般自然 今年温州计划新建城市书房11家
2017年07月17日 20:21:52 来源: 温都网 记者 叶锋

  编者按:昨晚,由中宣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导,中央电视台承担制作的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一套开播,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引起了温州市民的关注。本周五,该专题片将展现我市两大文化建设品牌——温州城市书房、温州市图书馆理事会。

  温州这两大文化建设品牌创新在何处?凭什么样的魅力入选节目?记者再次深入温州城市书房和市图书馆理事会,探讨这两大品牌的文化内涵。

1487448668

  这座城市里,当璀璨的灯火随着夜深逐渐熄灭时,却总有一些街头、广场边的书房彻夜明亮着。一盏盏橘黄色的台灯照亮了一本本打开的书,灯光透过橱窗,城市书房成为夏夜清心透凉之处,又因为24小时开放,被温州市民亲切地称为“深夜书房”。

  自从2014年4月我市第一家城市书房——县前分馆开放,至今我市已建成27家城市书房,有197万人次享受了城市书房的便利,外借图书103.8万册,办理借书证4.1万张。用图书业内人士的话说,其产生的服务效益相当于一座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的中型图书馆。

  城市书房,已然是温州的文化符号,也是新的文化地标。

  市民学习休闲好去处

  温州城市文化新地标

  今年6月26日,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在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耕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市府路城市书房进行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城市书房的运行成效,赞赏温州文化。

  今天上午,阵雨之后依旧难挡酷热。县前城市书房地处老城区,临街。街上,汽车过后,留下一股热烘烘的尾气,让人感觉更加燥热。

  市民张衡女士用市民卡刷开城市书房的门,这里是另外一片天地,虽然书房内坐满了读者,但依旧感觉静谧和清凉,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和走路的脚步声,读者在这里不会随意交谈。张衡带着她12岁的女儿陈诗倩来县前分馆学习看书,一待就是一天,“这里学习氛围比家里好多了,能静下心”。

  张衡家住市区信河街,经常到城市书房看书,“我喜欢看文学作品。这里的书籍更新挺快,一些新书,都能找到。而且,这里阅读氛围不错,适合看书。不过,位置很抢手,经常坐不下,有时只能站着看书”。县前分馆约60个座位,经常座无虚席。

  在张衡看来,城市书房,不仅是书的海洋,更是一个传递温暖的精神栖息地。她经常被城市书房里的温暖故事所感动:看到垃圾桶满了,有人会顺手帮忙理掉;有人在书房门口捡到10元,就留下了一张便笺,同一张10元纸币夹在一起,留给需要的人;30多位社区女性居民组成“妈妈团”,与学生们自发组建志愿者队伍,经常到南塘城市书房轮班义务打扫书房、整理书籍……

  温州城市书房,24小时全天候开放,无人值守,面向所有人群免费借阅。自从建设开放以来,在全省乃至全国文化界都受到了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央视《朝闻天下》《焦点访谈》等国家主流媒体都作了特别报道,2016年入选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十大创新项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和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等专家学者都给予城市书房充分肯定。

  3年多来,全国各地已有百余批次人员前来考察城市书房项目,十来个城市在落地推进。我省已全面推广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经验,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城市书房建设,到2018年底建成100家城市书房。

  经过3年实践探索

  形成多项创新做法

  今年5月2日,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等领导实地察看了市府路城市书房。周江勇指出,城市书房的建设和运行模式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今后要进一步优化建设布局、明确配置标准、加强运行管理,以城市书房为载体,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全民阅读氛围。

  2014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推出的24小时不打烊服务,引起了温州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的思考。当时,图书馆经常接到读者电话,要求延长开馆时间。“当时,市图书馆县前头分馆一楼租出去的3间门店正好到期。我们就把它收回来,将门店打通,做成全自助、24小时不打烊的图书馆,让市民的心灵有个栖息地。”胡海荣说。

  2014年4月,胡海荣和同事尝试在县前头分馆馆舍基础上建设了首家馆外24小时自助图书馆,内部设置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数字资源查询机等先进电子设备。简洁舒适的环境,配以丰富的图书,迅速成为市民看书学习的理想场所,引得社会一片叫好声。一传十,十传百,小小的书房,传遍了整个温州城。

  城市书房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多次对城市书房进行实地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要把城市书房打造成为城市的文明路标、市民的阅读家园、群众的心灵港湾,着力构建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城市书房为配套、共享书巢为补充的城市阅读体系。

  2015年,该项目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的组织和协调下,城市书房从市图书馆主导到全社会“众筹”。

  瓯海梧田南塘1组团的南塘城市书房占地230平方米,位于黄金地段,如果当作商业用房,每年租金不菲。2015年下半年,南塘1组团业委会有人提议,把东大门旁店面拿出来打造城市书房。于是,小区拿出临街店面,文化部门和梧田街道拿出近50万元资金,瓯海区图书馆拿出1.5万册好书,小区业委会另外投入35万元。经多方合作努力,2015年12月15日,修葺一新的城市书房南塘分馆顺利开张,成为居民读书的好去处。这是我市首家由街道向市图书馆自发申请建设的城市书房。

  “城市书房让很多市民受益,也激发了市民的善意。比如场地,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单位甚至是个人愿意向我们免费提供场地。去年新建10家书房时,社会各界提供了将近30个场地供我们选择。”胡海荣高兴地说。

  后来,城市书房又被列入2016年、2017年“十大民生实事”。我市先后利用社会力量共建设27家城市书房,一个全开放、不打烊、高品位的城市书房体系在温州初步形成。

  胡海荣说,经过3年多的实践,温州建设城市书房探索出多项创新做法:通过图书馆与企业、社区、政府等多方合作创建,以24小时自助实体图书馆为馆舍基础,利用信息化和RFID技术,实现无人值守和读者自我管理服务,打造全开放、不打烊、高品位的自助实体街区图书馆。

  今年计划新建城市书房11家

  制定长效运行机制保驾护航

  今年5月12日,市委宣传部召开城市书房建设专题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就下一步城市书房建设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指出,逐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打造城市永不熄灭的“阅读之光”,营造书香满城浓厚氛围。

  温州城市书房已形成一定的建设模式,具有可复制性,不仅在外地能建设起来,在温州本土也将全面推广。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市文广新局和各级图书馆正在着手推动城市书房的建设和提升。

  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处处长王乐琴是城市书房的推进者之一,她说最近和同事们正在为城市书房四处考察选址,大热天忙得不亦悦乎。

  王乐琴表示,今年我市计划新建城市书房11家,要在机场、动车站、汽车站等重要窗口,以及人流密集的大型社区和文化主题公园等公共场所设置城市书房,其中4家城市书房已进入装修设计阶段,海坛广场书房和庆年坊书房已于4月底建成开放;另外,在精品农家书屋的基础上,提档升级建设20个(其中市本级10个)“百姓书屋”,使其成为城市书房的延伸版,满足农民群众阅读需求;并完善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把精品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范畴,通借通还率达70%。

  今后,我市不仅要提升城市书房的品质,在城市书房中植入非遗、瓯越文化元素,丰富文化创意与服务功能,尝试打造专题城市书房;同时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引入智能化控制设备,对灯光和空调进行集中控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志愿服务体系;还要积极探索布局优化、规范管理的长效保障机制,研究制订《温州市“城市书房”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从政策层面为城市书房的长效运行保驾护航。

  阅读,在温州正如同呼吸一般,成为许多人的日常。如果说城市书房是温州人创作的一首诗歌,那她才刚刚开始吟唱。

标签: 温州;文化;书房;图书馆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