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汪先生昨天拨打新闻热线反映,10岁儿子小汪偷偷转走妈妈微信钱包里的37000元,用来购买游戏装备和游戏币、打赏主播等。汪先生希望借助报道,帮他找到一个解决这一烦恼的妥善办法。
小汪的妈妈说,前天她通过微信发红包时,发现余额竟然不足。查询微信的账单记录,发现在一个月内被儿子小汪用转账的方式转走了37000元。
“儿子偷看了密码,趁他妈妈不注意时将钱转走。”汪先生说,儿子的行为把他妈妈气坏了,这两天她只得躺在床上休养。
汪先生提供的相关微信转账记录显示,小汪在9月30日到10月29日的一个月内,先后分8笔转走这笔钱,每次金额从2000元到10000元不等。关于这些钱的去向,其中5340元用于酷狗音乐、16373元用于手机游戏、6473元用于腾讯充值等。
“我们给儿子买手机,主要目的是为了外出上培训班时联系方便,哪里料到他迷上了手机游戏。”汪先生说,儿子有了钱后,花钱大手大脚,有时候一次就花掉几千元。
记者查询发现,酷狗音乐有打赏主播功能,给主播打赏一件礼物“宝马轿车”就要花1000元。10月27日晚上,小汪在酷狗音乐上仅打赏就花掉了2500元。在手机游戏方面,小汪大多是购买装备,其中一个晚上购买装备与游戏币花掉了3000多元。
汪先生说,他和妻子在反思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希望此事见报后,能引起其他家长和社会的重视,在这方面加强对孩子的教育。
对于汪先生的烦恼,读者朋友如果有好的建议或意见,可以与温都联系,提供给汪先生参考。
专家观点
律师林合敬:
从法律层面来说,10岁孩子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他处理大额财产的行为如果没有经过他的监护人同意,其处分行为属于无效行为。监护人可以到法院申请确认孩子的行为无效,并要求相关单位返还钱款。
从社会层面来说,腾讯公司应该加强对微信红包的监管,对未成年人的微信支付要进行最高额度的限制,超过最高额度的,在支付时要进行拦截。
从家庭教育层面来说,父母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同时当好榜样,少做“低头族”,抽出时间陪孩子看书、接触大自然,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果孩子沉迷游戏过深,建议带孩子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让心理医生给予必要的干预。
心理专家林信洁:
孩子的偷窃行为被发现后,家长先冷静了解一下,孩子是否有内疚感,内疚感是促使孩子自发、主动地修正错误,发展正面行为的重要心理动力。如果孩子存在内疚感,那么建议家长冷静、理智地应对,不要让孩子因为家长的过激反应而产生逆反心理。
另外,不管孩子有没有内疚感,家长都必须了解孩子偷钱背后的心理动机。比如,孩子为什么会痴迷这些游戏?打赏主播会让他获得哪些心理满足?对此,家长可自我检讨一下,是否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是否因为自己关注孩子不够,才导致孩子在虚拟世界里寻求满足?是否孩子的朋友太少,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知己?找到原因后再沟通、引导,亡羊补牢。
最后,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身体力行,当好孩子的榜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