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一天中午,泰顺县仕阳镇溪东村文化礼堂前的空地上,村民朱臣生招呼来几个舞龙队的队员一起训练,引来不少村民驻足围观。伴着动人心弦的配乐,耍到精彩处时,村民们还会齐声喝彩。
溪东村是泰顺县的人口第一大村。村委会主任陈正贤说,溪东村文化礼堂是在2012年由原先的林氏祠堂改建而来,如今已逐渐成为仕阳镇的文化地标、村民的精神家园。这座文化礼堂不仅是艺术表演汇集地,更是当地的非遗传承地。在这里,碇步舞龙、提线木偶等非遗项目的排练和演出,已经成为村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大餐。
溪东村村民在当地文化礼堂进行舞龙表演
一年20多场大型晚会
村民自编自导自演
今年春节前后,泰顺县举办了一场晚会。晚会几乎完全由非遗项目表演组成,被村民称为“非遗秀村晚”。仕阳镇宣传委员蓝丽娜说,他们镇推选的节目在那次的晚会上还夺得大奖。
这并不意外,因为仕阳镇的艺术表演开展情况是泰顺全县最好的,光是大型表演晚会一年就有20多场。而在仕阳,又尤以溪东村最为活跃,有一半以上的表演活动安排在溪东村文化礼堂,且大多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
秀才艺,溪东人有多热衷?不妨逛一逛溪东村文化礼堂。在溪东村文化礼堂的二楼,村民表演节目用的乐器摆满了一间20多平方米的屋子,有吉他、二胡、唢呐、锣、笛等,不下20种。
在乐器房的隔壁,是存放演出服装的道具房。房间内挂满了各式的演出服,还有舞龙队、腰鼓队等专业队服,至少20种。
“一套服装,就是一个节目。”仕阳镇文化员杨舒雅说。的确,能像溪东村这样,村民自建道具室,专门用于业余文艺表演的,在泰顺并不多见。
溪东村文化礼堂方位图
60岁的他有个梦想,
期待重现碇步舞龙盛景
泰顺是非遗大县,碇步舞龙、提线木偶等都是当地的国宝。非遗项目需要传承,在溪东村,村民将非遗融入文艺,用舞台表演的方式,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使得非遗传承经久不衰。
今年60岁的朱臣生记得,1978年那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自费请来福建一位师傅传授舞龙技术。学了一段时间,他们就去县里比赛,夺得了桂冠,拿到奖金不说,还得了件舞狮用的狮皮。
不过迫于生计,舞龙队很快就解散了,朱臣生转行当了一名泥瓦匠,平时以打零工为生。但他对舞龙,特别是对碇步舞龙依旧痴迷,2008年他再度在村里组建舞龙队。
舞龙队的队员们基本是兼职,20多人的舞龙队能找齐10人训练,都很不容易。眼看着自己到了退休的年纪,朱臣生干脆挑了一名有资质的队员扛起龙头,培养后起之秀,自己则拿起龙珠,当起舞龙队的“指挥家”。
“比如‘龙跳绳’这些固定套路,我转一下龙珠,或是棍子在地面上划一下,队员们就能心领神会。”朱臣生说,舞龙队的固定套路,大多是他从网络或电视上学来的。不仅如此,朱臣生总是挑福建等舞龙文化兴盛的地方去旅游,旅途中碰上有舞龙表演,他习惯性凑上去瞧一瞧,顺便“偷师”,回去让队员们练一练。
自从文化礼堂建起后,朱臣生和队员有了合适的训练场,招募新队员也变得容易多了。前几天,朱臣生33岁的大儿子也加入了舞龙队。朱臣生希望,队伍里能尽快涌现出一个替代自己的人,甚至带领大家重现碇步舞龙的风采。
接地气的文化礼堂,
拉近非遗与老百姓距离
今年60岁的徐细娇,在溪东村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她是泰顺仕阳人,同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提线木偶戏)传承人。
这几年,文化礼堂在泰顺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百姓舞台拔地而起。徐细娇明显感觉自己更忙了。“每周六去泗溪镇文化礼堂进行公益演出,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一到周五演的是传统剧。每周日上午在县图书馆给学生们教两个小时的木偶剧表演。”徐细娇说,在溪东村文化礼堂等地百姓舞台的表演就更多了,虽然辛苦,但她依然乐在其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细娇的表演场次不得不缩减了一些,但她依旧坚持更新剧目,希望将传统的非遗项目与新时代的理念相结合,为群众服务。
前不久,徐细娇特地演了一出《济公爷爷考考你》的新编剧。“济公木偶的眼睛一动一动的,观众们看得目不转睛。”徐细娇说。
“非遗加上现代元素,更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徐细娇说,这还要得益于文化礼堂的建设。她平时在表演节目期间,还会提着提线木偶来到观众中间问好,“孩子们也问我很多问题,我很乐意教他们,或许他们中间就有下一个非遗传承人。”徐细娇说,接地气的文化礼堂,一下子拉近了小小木偶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温都记者 朱斌/文 姚卡/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