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去年被洪水冲垮的三座廊桥修复,工程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
乡愁再续,泰顺廊桥重生
2017年12月08日 06:08:14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汪子芳 通讯员 郑浩

浙江在线12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汪子芳 通讯员 郑浩)泰顺多山,立于溪水之上的廊桥,躲不过风雨抗衡的命运。数百年来,古廊桥一次又一次在水毁中修复、重生,岁月未止,廊桥对于偏居浙南的泰顺居民来说,桥和人从未分离。

日前,泰顺收到一个好消息,薛宅桥、文兴桥、文重桥三座国保廊桥修复工程,顺利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

修复廊桥通过专家验收

16日圆桥

去年中秋节,三座数百年历史的廊桥被洪水冲垮,伤痛席卷整个浙南。洪水过后,泰顺政府和乡民搜遍方圆百里,第一时间抢寻被水冲走的木构件。很多前来中秋团聚的温商为了抢修廊桥慷慨解囊。经过努力,今年中秋节,三座廊桥重新立于碧波清溪之上,主体修复工程提前一个月完工。

上周末,浙江省文物局的专家对国宝廊桥修复工程进行实地走访踏勘,并召开廊桥修复工程验收会。

泰顺非遗中心主任季海波介绍,专家组七人来到现场,根据设计施工图纸实地踏勘,仔细推敲设计和修复细节。听闻消息的居民们,早早聚拢在廊桥边,等待专家们对廊桥的评判。

修旧如旧,让乡民记得住乡愁。

周日下午,经过专家组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泰顺县三座国保廊桥的修复达到验收标准。省文物局文物处调研员赵勇介绍,廊桥修复过程中,几位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传承人全程介入了廊桥维修。在原木构件没有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原有的构件,最大限度保留了廊桥的历史信息,总体验收情况良好,质量符合设计方案和各项规定。

顺利通过验收,意味着国保廊桥的修复工程正式完工。

“感觉长舒一口气。”这一年多以来,季海波承担了太多的重负,“廊桥上还有160年以前的木构件,它们是活着的历史,我们要给后人留下可纪念的东西。”

“廊桥是有生命的,它的修复、守护和传承,永远都在路上。”回忆起一年多以来的奔波,季海波甘苦自知,这个硬气的泰顺人不愿意倒苦水。今年5月份,钱报记者随着他探访廊桥修复现场,一天奔走多处地,看着他一遍遍沟通协调非遗工匠和文保专家的设计要求。

从小在廊桥边长大的他,把对廊桥的迷恋融入了血脉。季海波介绍,廊桥验收完工后,也已经开始对廊桥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

据他透露,12月16日即将举行三座廊桥的圆桥仪式,“这是泰顺廊桥传统营造特有的祈福仪式,将最后一块桥板装好,就意味着一座廊桥的正式落成,民众在桥上踏桥,寓意福气满身,从此畅通无阻。”

廊桥新生

他用14793张照片记录

三座廊桥修复期间,很多有心人都默默参与,比如90后小伙郑浩。他是泰顺筱村镇文化员,去年被洪水冲垮的三座廊桥,其中有两座就坐落于筱村镇。他历时半年多拍出14793张照片,并剪辑成3分多钟的延时影像,记录了文兴桥和文重桥的修复过程。

戴着文艺范儿的黑框眼镜,说话爽朗阳光,在丽水学院学习国画的他,毕业后到了家乡筱村镇。一个三脚架、一台单反外加一个大双肩包,就是“野生拍照师傅”郑浩的全部设备。他全程参与了抢寻木构件的工作,之所以选择延时摄影,郑浩说是因为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到廊桥的建造过程。

拍摄首先要选择取景点,必须能远观廊桥修复全景,光线又充足,郑浩细细寻觅,终于在距离文兴桥直线距离160米左右定下拍摄点,剩下的便是坚持了。

整个拍摄跨度从4月份到10月份。“延时摄影一秒钟需要二三十张照片,一天预计制作三秒的素材,加上剪辑和过渡,需要拍7秒左右的素材,这意味着,我一天起码要拍210张。”

每天早上,郑浩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背着双肩包骑着电瓶车去文兴桥的拍摄点,一个多小时后,再收工回单位上班。

郑浩介绍,延时摄影要保证画面不出现抖动,构图必须保持平稳一致。在后期制作时,还花了特别多时间校准一万多张素材的画面位置,“把照片转换为视频,基本上所有图片都是后期处理过,要么剪裁要么调整角度。”

7月12日是文兴桥廊桥拱架归位的日子,这是廊桥修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那天他从早上六点半拍到下午六点半,“结束后感觉整个人被晒懵了。”不过非常值得,“因为拍摄每一帧停下来,都记录着一个廊桥归位的步骤。”这是结束浩瀚工程之后郑浩对自己的鼓励。

廊桥回来了,更重要的是有太多像郑浩、像季海波一样的人,默默守护着廊桥,期待它们的新生。


标签: 廊桥;修复;泰顺;专家;廊桥修复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