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叶小西 黄日聪)依山为媒,傍水为介,一件件或具象或抽象的雕塑矗立在绿茵草地上,成为城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近日,由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政府和中国雕塑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姿态·2017首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在中国姿态·黄石山雕塑公园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历经一年多作品征集遴选,共有来自国内外的30件优秀雕塑作品入选参展,并将永久留在黄石山雕塑公园内,成为温州城市文化不朽的名片。
这些被人们称为“城市眼睛”的雕塑,显露的不只是龙湾的文化内涵、审美品位,还是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让老百姓有了真切的文化获得感。
与雕塑“对话”,
开启一段默契的“心灵之约”
“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大展”由中国雕塑学会创办于2008年,是目前国内唯一以“中国雕塑大展”命名的雕塑类展览。其专业性、学术性和前瞻性,领跑国内同类雕塑展览。此番落地温州龙湾,是“中国姿态·中国雕塑大展”品牌国际化、空间化、立体化的一次升级。
30件户外雕塑精品,高3~15米,材质包括石材、不锈钢、铸铜、耐候钢等。其中的一些作品具有“接地气”属性,与“温州人精神”相契合。这意味着,观展市民不会“看不懂”,而是可以与雕塑精品实现“对话”,开启一段默契的“心灵之约”。
一山飞峙大江边,一禹守护一安澜。高7米的《大禹治水》作品,十分夺人眼球。人像背对黄石山,面朝瓯江,神采奕奕,用威严守护着东海之滨。
这是温籍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先生的作品。他介绍,作品从设计到制作完成历时三年,采用了具象的表现形式,体现的正是大禹治水精神。在中国远古神话故事中,他找到了与温州人冒险精神相对应的精神,即大禹治水精神。这个作品是他创作生涯中花费心血最大、耗时最多,也是最满意的,倾注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深情。
雕塑是铸造灵魂的艺术,总是通过自身特殊的材料、生动的形式语言、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可触摸的形体和可体验的空间维度,以蕴含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不分季节,不论昼夜,默默地放射着艺术光华。
获得此次金奖的作品《竹痕-8》,用耐候钢、不锈钢制成,被安置在黄石山脚。作品似一幅立体的“水墨画”,逸笔草草,力透纸背,构成刚与柔、静和动的强烈反差。规则里彰显自由,光亮中潜藏深沉,明晰下弥漫诗意,拨动着观者的心弦。作者冯崇利注释为:“矛盾、相容、冲撞、共生——”,是作品要表述的文化、生态关系。在自然与工业、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中,呈现出有意味的形象,诠释的是“自然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的永恒主题。
完善服务设施,
以文化铸城市发展之魂
从污水横流的采石场,到温州市首个雕塑公园的华丽转身,再到如今国际雕塑大展落户地——黄石山雕塑公园的“前世今生”,是其所在的龙湾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写照。
71平方公里、投资超500亿元、实施项目230余个……15年间,龙湾城市中心区从昔日荒凉的田野,蜕变为如今高楼林立、路网畅通的山水智城。随着龙湾文化中心、区文化水街、科技创新大楼、规划展示馆、附二医龙湾分院、温州奥体中心等科教文卫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大幅度集聚人气商气。
作为温州城市向东发展主战场的核心区,龙湾的发展愿景远不止于此。“未来,中心区将紧扣经济、城市、社会‘三大转型’,以‘大拆大整、大建大美’为契机,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本底与丰厚的人文资源特色相融合,为城市植入文化灵魂。”龙湾城市中心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胡中海介绍说,当地目前正在依托黄石山国际雕塑展等活动,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符号,提炼融入历史文脉、地域风情、城市发展等题材,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做深文化惠民,
演绎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除了雕塑展外,在“书巢”、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图书馆里静静阅读,也是而今龙湾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12月,龙湾图书馆新馆建成投用。充足的文献资源、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各类读者主题活动与惠民服务,让龙湾市民享受到了丰厚的文化福利。在此同时,城市书房、图书馆街道分馆、社区图书室、图书流通点遍布龙湾全区。今年,龙湾还在主题公园、景区等地创新推出“诚信书巢”,进一步完善15分钟阅读圈。
自2013年以来,龙湾区已建成了56家文化礼堂和21家企业文化综合体,通过把有效供给服务和按需提供服务有机结合,将优质、多样的公益性“文化福利”送到百姓生活中,年活动场次达到1000场以上,使“月月有节庆、周周有好戏、天天有欢乐”不再是梦想。2016年,龙湾被评为市文化礼堂建设积极区,并于近日通过省级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验收。龙锦、镇中、兴北3家文化礼堂获评市级示范文化礼堂。
依托区、街道、社区、村居四级联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龙湾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城市再无文化死角……文化惠民,如此实实在在,正深入城市肌理,让人感受到真切的“心灵收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