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晨)本周,钱江晚报联合中国指数研究院推出省内城市楼市巡礼第二站——温州。
温州投资客,在浙江甚至全国楼市,都曾经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词。他们嗅觉敏锐,他们行动迅速,他们抱团作战,他们曾经在楼市赚得盆满钵满,也曾经在上一轮楼市调控期遭遇“腰斩”,折戟沉沙。
2017年,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温州楼市新政贯穿全年:地价、房价限价新政出台,禁止审批类住宅,房票制等轮番上阵,整体市场呈现平稳态势,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如此调控之下,原本活跃的温州投资客最近又瞄向何方?他们的心态又如何?
全市三年平稳增长
乐清市成交量领跑
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温州商品住宅销量延续近三年平稳增长态势。2017年,温州市共销售商品住宅624.8万平方米,较上一年增长11%。从全年走势来看,第一季度各月销量较为冷清,二、三季度开始回暖,四季度前两月成交回落,投资客开始谨慎对待后市,12月销量实现年度最高。
住宅均价小步走高,2017年温州市销售均价为1577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仅4.1%。
从全年来看,温州全市全年商品住宅供应略低于需求,需求量稳步超过前两年,供应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主要是旧城改造带动一大波拆迁刚需,以及投资带来的需求置业,加上政府大力推动货币安置,很大程度上助推了需求量;另外一方面新盘供应骤降,也使供应量有所下降。”当地一位房产投资顾问告诉记者。
分区域来看,去年温州楼市最大的亮点是乐清市。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年,乐清市商品住宅销售131.63万平方米,面积位列第一,几乎是第二名苍南县的近一倍。泰顺县、洞头区、文成县成交量均低于20万平方米,表现偏弱。“主要还是前几年的供应量,集中在2017年释放了,之后要想延续这样的势头,可能性不是很大。”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成交价格上,郊县市之间量价分化明显。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鹿城区遥遥领先,均价为25405元/平方米,紧接着是瓯海区、龙湾区和瑞安市。而洞头区和泰顺县2017年的成交均价还未破万。
“限低”新鲜出炉
进入温州门槛不低
过去一年,温州的土地市场几乎是政策唱主角。
2017年6月,温州市住建委、市国土局联合发文,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和出让土地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竞价方式,包括“限房价、竞地价”、“限地价、竞房价”、超过溢价率一定比例或地价达到一定水平后转为竞保障性住房、现房销售或竞自持面积等,坚决防止出现区域性总价、土地或楼面单价新高等情况。
2017年下半年,温州多宗地块的出让公告中显示,地块的建筑高度需大于等于40米且小于等于80米。“限低”意味着过去开发商通过玩“高低配”赚取差价利润将成为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温州所出台的这一系列土地新规(限价、竞配建、带安置出让、土拍限低)并不是“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差别化试行。这些地块大多位于主城区或郊县市的热点板块,以出让公告的形式告知。
面对高总价、高保证金、高体量的门槛,温州市拿地量排名前十的房企,很多是实力雄厚的外来品牌房企。万科、新希望、碧桂园、德信、祥生、恒大等外来品牌房企在温州频频拿地补仓,快速扩张版图。拿地金额TOP10房企成交总金额占全市宅地出让金总额69.8%。
“现在一线城市的土地不敢拿,而像杭州这样的准一线城市,土地又拿不到,反倒是一些二线城市或者三四线城市,有一些进入的机会,甚至一些项目利润还不错。所以才来试一试。”刚进入温州市场的一位开发商坦言。
政策频出的一年
温州投资客更理性了
2017年是温州政策频出的一年。
为遏制“炒号”现象,温州市从2017年7月1日开始启用网上销售管理系统“认购定位单”功能。监管措施主要有“购房实名制”,“开盘启动认购定位单”,“不准办理退购手续”等几点。
“有时候网上销售信息与开发商销售情况不一致,给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捂盘惜售等违规行为提供空间。这也是进一步规范市场的行为。”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对类住宅项目,温州市也祭出“狠招”。为防范开发商利用政策漏洞擅自改变功能,自2017年8月1日起,市区停止审批酒店式公寓、LOFT、SOHO等“类住宅”。而这一块,直接把原来可以将写字楼改成小户型公寓的擦边球,彻底封杀。
如此政策频出的一年,原来非常活跃的温州投资客又将瞄准哪里?记者从当地几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这拨投资客现在更理性了,甚至比一般投资客还要谨慎。
“2012年以前,在温州本地市场的投资客还是不少,但之后几年,由于市场原因和连续调控政策,温州市场几乎腰斩,不少投资客深陷其中,所以对于本地市场,他们几乎不轻易出手,除非有很可观的回报;而之前活跃在杭州市场的投资客,虽然依旧关注楼市,但他们也不会盲目杀入。据我了解,很多被限购的温州投资客目前看好桐庐,认为那里是价格洼地,配套潜力大,买入持有1~2年后卖掉,然后就可以来杭州市区置业。调控大趋势下,温州投资客还是以观望为主,大规模的炒房团估计很难看到了。”一位当地二手房中介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