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离家”33年寻温州亲生父母 寄回一束头发圆了“寻亲梦”
2018年03月16日 11:12:35 来源: 温州网 记者:张银燕 实习生:胡思怡

  “33岁的我,终于有父母,有兄弟姐妹了,我不再是孤儿了。”前天,远在山东的杨晓,收到了温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传来的好消息,她所寄来的头发,从中采集DNA样本后,通过在数据库中比对,找到了亲生父母。

  女儿出生不久被送走

  寻找多年均杳无音讯

  前天,记者在温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见到了杨晓的亲生母亲林荷花,说起失散33年的女儿,她不由得喜极而泣。

  1985年农历五月廿六日,林荷花生下二女儿,就是杨晓。林荷花说,“孩子出生第41天,家里人瞒着我,雇人把孩子偷偷送到了温州市区八字桥的一棵大树下。没多久,据说就有一位老人把孩子抱走了。”

  自从孩子被抱走后,林荷花便开始了漫长的思女之路。这些年,每当她在车站坐车,都要看看人群中有没有跟她长得像的女孩,并且她与丈夫还去过电视台、报纸刊登过寻女启事,可惜多年过去了,始终没有回音。

  虽然同在一个寻亲群

  也有聊天却擦肩而过

  林荷花的大女儿宋茜,也就是杨晓的姐姐,于去年6月28日通过网络找到了“温州松台寻亲团”的寻亲热线,并联系上松台寻亲团组织者之一芳姐。“在芳姐的建议下,我带爸爸去温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采血,将DNA信息进入数据库。”宋茜说。之后,她又加入了“温州松台寻亲团”微信群,在200多人的微信群内,将60多名1985年出生的寻亲者全部加为微信好友,一一问了个遍。其中就有家住山东、2011年开始加入“温州松台寻亲团”的杨晓。

  宋茜加了杨晓微信后,两人还曾聊了一段时间。

  “我妹妹是1985年5月出生的,在温州市区八字桥被人领养,你呢?”宋茜问。

  “我是1985年7月出生的,养父母在温州市福利院领养了我。”杨晓回答。

  彼此提供的出生日期和领养地点不一致,让这对亲生姐妹就这样擦肩而过了。而事后她们才知道,其实宋茜说的5月是农历五月,杨晓说的公历7月,实际上是在同一个时间段。

  由于在微信群里的寻亲者都跟自己妹妹的身份信息不符,宋茜只能慢慢等待。

  寄出头发采集DNA

  很快传来了好消息

  去年,杨晓了解到,温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有一个专门针对寻亲者的DNA数据库。

  “那时候我刚怀二胎,一直没机会来温州采血。今年2月下旬,我听芳姐说邮寄头发就可以,我就把头发寄到了温州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杨晓说,让她意外的是,好消息来得好快,3月12日,她就得到消息,她跟永嘉一户人家比对成功了,而这户人家正是林荷花一家。

  前天晚上,杨晓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她的预产期在下个月,行动不方便,所以没能马上来温州跟亲生父母相认。而林荷花与失散33年的二女儿通话后,激动地说:“你不要来,我们去看你。”

  这两天,想着二女儿即将生产,林荷花寄了很多红糖、姜粉、素面到山东,给女儿坐月子吃,这是温州的风俗,也是她做母亲的心意。前天,她还准备了很多黄鱼和自己养的鸡,放在装了冰块的泡沫箱里寄往山东。她说,未来的日子,要好好弥补。(应采访对象要求,本文名字均为化名)

标签: 女儿;司法鉴定中心;荷花;医科大学;好消息;数据库;头发;DNA;领养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