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山连着山,弯挨着弯——永嘉县溪下乡的这条出山路,潘相鹏摸得一清二楚,总共有340道弯。
自去年6月到溪下乡卫生院任副院长后,十天半个月,他才出山回家一趟,“溪下乡到岩坦镇得跑50多公里山路,到县城开车要两个小时。”他说,出山难,也就意味着村民出门看病难。
溪下乡,素有永嘉的“西藏”之称。这里常住人口不足3000人,多为老人和留守儿童。村民们到卫生院看病,基本靠走路,一走就一两个小时,要是坐公交车去一趟中心镇卫生院或是县医院,一天时间基本只够路上来回。
于是,潘相鹏和卫生院的8个小伙伴们一起,扎根溪下、奔走山区,进村入户、上门诊疗,提供贴心服务,在大山深处点亮医疗服务的“便民之灯”和“健康之灯”。
随叫随亮
乡村“便民之灯”
溪下乡卫生院绿色通道的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亮着。
卫生院9个人,平时都住在宿舍,没有固定的双休日,上十天或者半月班轮休一次。村民有个头痛脑热上门来,医生随叫随到。
小小的山乡,半夜急诊时有发生。44岁的门诊医生戴奶欧记得,一天凌晨1点多,急诊的门敲响了,村民刘金彩腹痛难忍。在迅速做了常规检查、初步诊断为结石后,她开了止痛药,反复叮嘱老人第二天赶紧去山下医院做个彻底检查。“每月有一半时间得24小时值班,再加上还要下村服务,家里的事基本都顾不上了……”戴奶欧说。
另一位门诊医生徐斌隆也记得,一天半夜11点多,一位老人腹痛,在家属陪伴下过来急诊。检查、诊断、挂点滴后,徐斌隆一直在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直到凌晨1点多症状缓解后才让老人离开,并嘱咐其第二天下山去检查。“家属不停地向我道谢,还一直说打扰我们休息了,让我觉得很温暖。”徐斌隆说,其实,缓解了每位患者的病情,他们心里才更踏实……
走进溪下乡卫生院,门口的公示牌上,各村责任医生、联系电话写得一清二楚。去年,卫生院一年门诊量达1.3万人次。院里全部9位医生,除提供24小时基本医疗和紧急救治服务外,还负责辖区内1个卫生服务站和2个村卫生室的工作。
“没有四季,只有淡季旺季,没有白天黑夜,只有早点晚点。”溪下村党支部书记金磊的家,与卫生院相距只有一二十米,卫生院医生们的工作,他一直看在眼里。
“我们注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单位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大家一人多岗、一人多技。”作为溪下乡卫生院负责人,潘相鹏介绍,为了让村民们减少山区“缺医少药”的困扰,卫生院还开通一项“特殊服务”:村民可向乡卫生院预约带药。经永嘉县卫计局开通绿色通道按程序优先审批,如今,乡卫生院已配备有332种药品。
“为了让村民看小病有保障,县卫计局给卫生院调拨了心电图、心电监护仪等医疗设备,有了这些设备和仪器后,可以对病人采取应急措施。”潘相鹏说。如今,卫生院绿色通道的节能灯,从原来6瓦换成20瓦。“比以前更亮了,也许能让摸黑过来的患者心里感觉更温暖。”溪下乡党委委员陈信德说。
大篷车服务
送去“健康之光”
溪下乡有12个村,最远的陈山头村到乡卫生院,步行得6个多小时。一辆穿梭于山间的大篷车,一定程度上解决村民出门看病的烦恼。
每周两天,溪下乡卫生院的医生们,或搭乘乡政府的便民服务“大篷车”,或专程开车进村,为村民送医送药。
不久前,麻村村民金岩希感觉自己感冒发烧,便走路下山前往乡卫生院。谁知走到半路突发脑溢血,被路过的村民送到卫生院紧急处理,直到120救护车开来……
记者随行的这天,卫生院的家庭医生团队来到金岩希家,为瘫痪在床的他做常规检查,并为其妻做了详细的用药指导,叮嘱护理细节。
带着一整箱的药物,颠簸在狭窄的盘山公路间,半天时间,谷建胜、金晓倩等几位医生先后来到马上山村、麻村村以及茶山村。在地间田头,屋檐床头……或是量血压、或是测血糖,或是指导用药,挨家挨户对重点人群提供个性化贴心服务,开展“移动诊疗”。
87岁的金付妹,因不识字,吃药时常会乱。金晓倩告诉了她一个“土办法”:在药盒上划“一横两竖”,代表一顿吃一粒、一天吃两顿,一定要“按方吃药”。
金付妹的儿子麻云其告诉记者:“自从卫生院实行预约带药,这药就可以医保报销,一盒药比自己去市级医院买便宜了51元,这还不算去城里的包车费用。”
“乡里重症病人的情况我们基本上都及时掌握。慢性病患者服用的药品种类繁多,我们在每次上门服务时,会及时把药品备上,这样就不会耽误服药周期。”谷建胜说。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溪下乡卫生院推出家庭医生签约可提供预约带药服务,全乡签约671人,其中重点人群654人,大篷车服务覆盖1500多人次。
乡村医疗
呼唤更多“点灯人”
溪下地广人稀,于当地卫生院而言,一道现实难题摆在了眼前:卫生院12个编制远不够,如今在岗在编才9人,3个编制空缺,现有9人中,工作最长的呆了5年。人数最少的2016年,院里总共就6个人。
“基层卫生院都比较远,尤其溪下这个地方最偏远了,报考的时候有一些年轻人就不愿意来。即使有大学毕业生考过来了,在上岗之前也需要进修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临床工作。到了基层后,还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去了解熟悉当地群众的健康情况,这样一来一去,就要用好几年了。加上环境、生活、家庭等各种因素影响,基层卫生院留人存在难度。”有着8年基层卫生院工作经历的潘相鹏说。
对于乡村卫生院来说,大多都有“溪下式的烦恼”。如何破解这烦恼,我市目前也正探索一些有效的破解之道——
一方面,全面深化“双下沉、两提升”,通过医联体模式,进一步推动省、市、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另一方面,优化基层卫生人才资源均衡配置,通过招录和人才柔性引进多重办法,优先向基层卫生所提供医疗人才。
市卫计委统计显示,目前,我市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人员结构正不断优化,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占比逐年提升,分别由2012年59.78%、5.67%,提高到2017年74.36%、12.89%。下一步,我市将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相关的支持性政策,重点加强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比如,永嘉县从今年起,计划3年共向社会公开招聘(选调)300人,录取医学定向培养生本科60名、专科15名,力争3年内招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员。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愿意扎根山村,让乡村振兴有更多的‘点灯之人’。”作为“85后”的乡村卫生院负责人,潘相鹏这样期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