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1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汪振坚)“这5台冷凝器激光焊接流水线,是新昌一家企业定制的,价值超1000万元。”久恒光电总经理吴旭浩高兴地说。从迁入瑞安市阁巷高新产业小微园仅月余时间,公司就接到了价值千万元的订单,超2017年全年产值的2.5倍,极大释放了原先因厂房不足抑制的产能。
在温州,像久恒光电这样受益于小微园发展的企业超过3000家。自2013年以来,温州已实施了两轮小微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规划小微园142个;当前,温州已建成85个小微企业园,竣工面积198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3300余家、产值近800亿元,走出了一条以小微园建设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温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面对小微企业用地难、融资难、创新弱等产业发展的“短板”,把小微企业园建设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激活小微企业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是温州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然而,温州市70%以上的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厂房,有的甚至在违法建筑中生存。缺空间、缺平台、缺规范、缺配套,成为温州小微企业提档升级的“短板”。在此背景下,2013年温州在全省率先启动小微企业园建设,严把出入园关,配套服务机制,打造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综合体。
划出入园高线,划定出园底线。“入园企业三年内必须达到亩均产值260万元、亩均税收20万元以上。”这是平阳县万洋众创城的准入门槛。严把企业入园关,温州建立了“科技高度、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度、两化融合度、员工文化程度”五个尺度为核心指标的小微园入园企业评价体系,优先安排高成长性企业、科技型企业、“机器换人”重点企业等7类企业入园,彻底封死低效企业进入园门。如瑞安市江南科技孵化小微园通过把握“一产五度”,集聚59家高成长型、科技型企业,亩均税收比全省规上工业平均税收高30%。
改变传统工业园简单的“工厂集聚”模式,温州小微园配套政策可谓“阳光雨露”般滋润,打造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平台。针对小微企业“缺钱少地”的卡脖口,在全省率先推出工业厂房产权分割政策,允许企业单独办理不动产权证用于融资,帮助解决小微企业入园资金难题。引入“标准地”改革,实行小微园“限房价、限转让、限自持、限面积、摇号分配和封地价竞贡献”的“四限一摇一竞”、“限房价、封地价、竞承诺亩均税收”等机制,使得温州亩均供地均价从高点时的68.9万元降到现在的41.2万元,降幅达40.1%。
政策加改革,温州开创小微园区建设新模式。同时,市场加企业,催生出园区运营新产业,培育了万洋、置信、华鸿等一批小微园开发建设运营企业。目前,温州的小微园建设运营已成为一个新行业,也打造出“万洋众创城”等品牌,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