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获悉,浙江省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2018年度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考核结果,温州位列全省第一。
温州原有省定薄弱村1707个、占全省1/4,年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村3323个、占全市3/5,“消薄”任务十分艰巨。自2017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坚决打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来,温州全面巩固提升“消薄”成果,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现强村惠民的温州样本,奏响了从“消薄”迈向“强村”的集结号。
2018年,温州实现全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增量13.49亿元,增速32.84%;经营性总收入增量7.76亿元,增速29.69%;经营性收益增量5.78亿元,增速26.32%;百万元以上村1211个,增长41.97%。2018年省对市考核的8项主要指标均为全省第一,全省“消薄”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总结推广温州经验。
在这张“成绩单”背后,坚持大抓项目、加强村级“持续造血”功能,是一以贯之的主旋律。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温州市县乡村四级坚持“项目为王”,压实责任,聚力攻坚,严抓整治,有力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从“保基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合力念好“准”字诀——全市按照“一村一项目、抱团抓项目、高效上项目、从严审项目”要求,实行集中开工、推行飞地抱团、开展村企结对,通过一揽子举措实现新增村级集体发展项目4264个。多方下足“实”字功——加大政策倾斜和投入力度,整合方方面面力量为“消薄增收”铺路搭桥。2018年市县两级安排财政专项资金8.9亿元,资金支持、土地指标等要素保障上均高于前年。各地“带着项目找乡贤、拿出规划引乡贤”,引导在外能人回报家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如平阳县普遍成立了乡贤共建理事会,发动3000多名乡贤筹集发展资金3880万元。
随着市两会召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再次吹响,新一年“消薄增收”路线图随之展开。据介绍,今年,全市将继续以项目为王,开展“千家企业结千村、千个部门包千村、千名干部蹲千村、千名乡贤帮千村、千个项目落千村”五千精准攻坚行动;实施“551”飞地抱团发展计划,经济发达地区启动5个跨省飞地抱团发展项目、5个加快发展县在结对区(市)有飞地抱团项目、每个县(市、区)至少1个跨乡镇(街道)的飞地抱团发展项目。同时,定期开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专项督查审计,加强大数据分析,建立“红黄绿”三色管理制度,按季亮色、动态预警,防止“注水”“返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