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起,温州市进入汛期。今年,温州市防汛防台形势十分严峻。
一方面,受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的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温州市气象年景较差,预计汛期极端天气较频繁,气象灾害偏重,特别是出现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较大。强对流天气和局地强降雨较频繁,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风险较高。
另一方面,温州市防汛防台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今年各级机构改革,再加上这一轮村社规模优化调整,防汛职责、指挥体系和工作流程都发生变化,调整后的防汛机制将在今年首次接受汛情考验。
为此,记者昨天走访温州市应急指挥服务保障中心,了解当前备汛情况。
加快理顺防汛体制机制
重修预案落实基层责任
据市应急指挥服务保障中心负责人黄凡介绍,机构改革后,防汛防台组织指挥职能,由水利部门调整到应急管理部门。市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中,水利、国土资源、海洋渔业、民政等13家单位的防汛职责发生重大变化。“超过一半的防汛相关机构人员将发生变动。”黄凡说,“更重要的是,从前期备汛到防汛指挥再到灾后救援,这一整套体系需要重新理顺。”
当前,温州除了加快理顺相关体制机制外,尤其注重重新修编防汛防台各项预案、落实基层责任人。其中,新预案不仅从本地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和行动等方面迎来大幅调整,还要和上级部门衔接。目前新预案已基本完成修编,预计下月正式出台。
针对村规调整,温州已根据原有的村社数量,在本月底逐村落实所有基层防汛责任人。等下一步村规调整到位后,再进行二轮筛选,减少优化人员,在主汛期到来之前完成这一轮基层防汛责任人落实和培训。
创新探索堤防灾害保险
成为全国基层治水典型
台汛期间,水利工程尤其是堤防水毁损失严重,是温州防汛防台的另一项重点环节。据统计,堤防水毁约占所有水毁水利工程损失的三分之二。
而台汛堤防水毁的特性,又造成了其风险防控难度大。由于灾害时空分布不均,受灾几率高的堤防,保险公司意愿不高;几率低的,管理单位意愿不高。按预算安排水毁工程修复资金,也存在平安年份资金结余,大灾年份资金不足的问题。此外,修复补助资金下达需经历多道程序,在台风接连影响的情况下,无法适应快速赔款修复需求。
去年,温州在全省率先探索堤防灾害保险机制,以全市统一投保来平衡灾害时空分布不均难题。突破堤防价值难以统计的技术问题,将不固定的灾害分散支出,转化为可预算安排的固定保险费支出,实现用1000万元资金撬动3亿元堤防修复资金。探索建立快速赔偿、预付赔款、快速定损等多项机制,只要丈量受损堤防长度、面积或体积,就能当场完成定损,核灾后5到7天到位修复资金。
由此,该机制入围去年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候选名单。下一步,温州计划适度扩大保险范围,持续推进水利工程灾害保险工作。
针对重点部位薄弱环节
开展隐患排查限期整改
今年汛期,温州防汛防台面临的安全隐患还包括:全市仍有病险山塘水库76座,沿海一线病险海塘约55公里,三江和灵昆岛等区域仍未实现堤防闭合,平阳水头、鹿城藤桥等传统易涝区的防洪排涝问题尚未根治等。
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温州已开展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对前阶段发现的331处隐患,将建立整改清单,逐项抓好督查落实,确保限期整改到位。对水库逐一开展汛前检查,落实安全度汛责任人,执行控运计划和险库放空、病库限蓄等工作制度。对剩余的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确保主汛期前完成工程治理,对已治理但未经历汛期考验的隐患点,继续加强动态监测。对已停止使用的城镇D级危房,落实管控措施,防止人员入住。对存量城镇C级危房,落实监测、拆除、维修加固等措施。对城市易涝重点区域,加强排水排涝工程建设改造,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对水上防台安全,加强渔船归港避风、瓯江采砂船、近海休闲渔船和无动力船只的管控力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