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昨天上午,知名学者、浙江文史馆馆员沈克成在“百年守望世纪书香”温州文化论坛暨温州市图书馆建馆100周年庆典上,讲述他与“籀园”的情缘:“正如郑张尚芳先生所说‘我没有读过大学,图书馆就是我的大学’,不仅如此,我还是永远毕业不了的温州图书馆大学的学生。”
郑张尚芳先生爱读书,可惜没有机会让他读书,幸亏家乡有这么一座公共图书馆,让他一生受益匪浅。“我也一样,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我读小学时,想读书却找不到书读,家中只剩一套三卷本的《辞源》,只好往籀园跑。我住东城,它在西头,走路至少要半个多小时,但我还是在妈妈的允许下经常往那儿去。母亲说去闻闻书香味,对孩子有好处。”沈克成说,当时借书需办借书证,办证要商家担保,他的母亲通过熟人,请中英药房老板张公翰先生为他作保,使他小小年纪就有了借书证,“当时我很高兴啊!可惜每个证只能借一本书,只好勤读勤换。”
沈克成在瓯海中学(现温四中,与今瓯海中学并无渊源)念初高中时,温州市图书馆搬到市区沧河巷。“当时我家住小简巷,学校在蛟翔巷,沧河巷是必经之路。这六年里,我几乎每天下午放学都要到图书馆里转转,看看报纸,翻翻杂志。母亲不仅不责怪,还鼓励我多看点课外书。”沈克成在1959年高中毕业后就去打工赚钱,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但不管怎样困苦,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自学,要以同等时间修完大学课程。没有书,怎么办?他就经常往图书馆跑。就是那个时期,他认识了梅冷生馆长、郁宗鉴先生、郑张尚芳先生,“那时候我是个没有书读却想读书的年轻人,图书馆上至馆长下至馆员,都对我非常慈善、关爱,只要我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我。”
“文革”后,市图搬到市区县前头,沈克成先生更是那儿的常客。后来他找到了专业,在搞编码的时候,发现文字有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于是萌发写一本评价“简化”的书。当时互联网刚刚起步,查找资料很困难。他就找到了时任馆长潘旭龙,说了自己的想法,潘馆长一口答应,表示全力支持。潘馆长交代相关馆员,凡是善本库里所藏的,都可以借给沈克成阅读。这样一来,沈克成系统地了解简化字的来龙去脉,使他很快就写成《汉字简化说略》一书,“这么多年了,恐怕见面也不认识了,但他们的大爱,我永远记在心里。”
“现在条件好了,图书馆建得越来越大,藏书也越来越多,但是温图的‘书魂’不能丢。每一个图书馆人,都要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书,同时要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每一位读者。我牢记着母亲跟我说的:闻闻书香,对自己健康成长有好处。”沈克成先生说。
2014年沈克成获得了国家级“书香之家”的称号,他说自己在图书馆的培养下,出版了二十多本专著。接下来,他将和市图的同仁们一道,共同编撰《温州话辞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