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公园路十景”设计怎么出炉?揭秘改造提升背后故事
2019年07月16日 08:39:59 来源: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记者 张新彤

  温州网5月16日讯 温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近日召开,市委书记陈伟俊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时说,要深化“温州学”研究,深入挖掘“永嘉学派”文化内涵,抓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打造“瓯”系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擦亮“文化温州”金字招牌。

  昨天“公园路十景”刷屛市民微信朋友圈,引发热议。

  那么,在公园路片区改造提升背后有着怎样的理念和故事?“公园路十景”设计是如何出炉的?7月15日,记者采访了项目的相关负责人。

  公园路片区是温州文脉之始

  据载,郭璞建温州古城时,城内以“东庙、西居、南市、北埠、中子城”五行格局布局。2016年,温州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城中不仅较好地保留了古城格局,还保存展现出“四片一带”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五马-墨池、庆年坊、朔门、城西街等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江心屿历史地段”。

  “现在的公园路片区正是古城‘东庙’的核心区域,也是温州文脉的发祥之地。”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古城“东庙”正是现今解放街、人民路、环城东路、百里路所围成的区域,曾聚集“东山书院”“文庙府学(孔庙)”“城隍庙”等文化地标。

  “公园路片区是五马-墨池历史街区的一部分,此前已经打造好的禅街连接的正是信河街的‘西居’风貌,五马街展现的是‘南市’的集市繁华,而现在的公园路片区将呈现的是‘东庙’——历史上的温州文化传播中心,集合了温州‘儒释道’文化古迹,如华盖山上的道家圣地‘容成太玉洞’,公园路上的佛家寺庙‘开元寺’、儒家代表府学文庙。”该负责人说,公园路片区计划以横纵“两轴”展开改造提升,其中横轴是以松台山-禅街-五马街-公园路-华盖山为文化轴线,重点保护公园路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建筑风格,挖掘呈现其间的历史文化内涵,恢复古城东庙的文化氛围;纵轴是以海坛山-华盖山-积谷山为景观轴线,对沿线华盖山、积谷山、护城河、中山公园的山形走势、水体岸线、文物古迹进行保护提升。

  “活化保护”让历史融入现代生活

  “公园路片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但很多古迹已经不存在或破坏,为挖掘再现并把历史文化很好地提炼融入现代百姓生活,助力商圈及产业升级,我们有了一套‘活化保护’的新思路。”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文化遗产“活化”是将文化遗产的内在核心价值经提炼、凝练后,将其中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融化、融入、植入到当今百姓生活中,建立符合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过程。

  “活化保护”主要通过三种方式:

  一是通过在古迹原址设置文字标识、解说文字牌,讲述古迹的历史故事,提醒市民有这样一段历史故事。例如,公园路十景之一的“濠河泛月”,现在仅在中山公园东侧留有东护城河的一小段,环城东路就是被填的东护城河,如果不设标识解说告诉市民,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这里是护城河的遗迹。

  二是对古迹遗迹复制重现,如曾在护城河上修建的连接中山公园的中山桥,将通过原型仿建在“濠河泛月”一景中重新呈现。

  三是在原址再“创造”,将历史物件还原。如在“开元问禅”一景中通过《永嘉县志》中记载的“开元寺”寺中“龙泉宝钟”的尺寸、材质、铭文等文字材料,重新制造一口钟。

  揭秘“公园路十景”幕后

  此次公园路改造提升项目通过历史文化的挖掘、重塑,计划打造“公园路十景”,自东向西分别是“斗城遗韵”“濠河泛月”“华盖洞天”“儒英咸集”“城南旧事”“瓯医溯宗”“九柏峥嵘”“城隍曲韵”“开元问禅”“府学儒风”。它们如何出炉?有哪些亮点?

  -“城隍曲韵”场景源自“老照片”

  “有城必有城隍庙”,历史上的永嘉县城隍庙就在如今的温州大酒店西北侧。“这么重要的历史古迹,如何呈现让我们犯了难,直到我们找到一张老照片,上面正好有城隍庙的局部风貌,于是我们决定尊重历史,根据照片上的局部场景,打造了‘城隍曲韵’。”相关负责人说,“濠河泛月”一景中的“中山桥”也将仿效老照片中的中山桥原貌。

  记者看到,这张老照片呈现的是城隍庙的戏台。《鹿城文史资料》记载,明万历年间,知县刘三宅择定开元寺旧址建永嘉县城隍庙,“戏台设于庙外河上,三月初一一品夫人诞辰,三月初三城隍菩萨诞辰均有戏文演出” 。而此次的“城隍曲韵”一景场景设计主要参考照片,设计了“南戏台,北照壁”,形成一定的围合空间,重塑历史场景,打造当时聚集人群的戏台与休憩连廊。

  -古城墙将“延长”,自华盖山遗迹延伸至公园路

  温州古城具有“山水斗城”格局,其中斗城东面城墙跨海坛山、华盖山、积谷山建筑。1927年至1939年被陆续拆毁,仅在华盖山残留城墙两段。此次“斗城遗韵”一景中,将对古城墙复制延长。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服务中心建设工程科负责人陈华和说:“从华盖山古城墙遗迹起,按照古城墙的历史线路,复制新筑一段城墙一直延伸至华盖山下(公园路上),让市民能看到历史古迹的局部风貌,唤起历史记忆。”

  -原“孔庙”遗址上,设府学文庙展示馆

  温州教育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太宁初年就在华盖山下建立永嘉郡学,唐太宗时下诏各州县学兴建孔庙,北宋真宗时期,永嘉府学迁至九星宫旧址(即今名城广场一带,原市工人文化宫)。由此,这里就成了温州府学与孔庙。

  “府学儒风”一景就选址于此,计划在名城广场南广场上建设“泮桥”“泮池”“棂星门”等文庙代表性建筑物,唤起此为“孔庙”原址的历史记忆。名城广场西楼二、三层设有“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以“学院”“府学”“文庙”三个部分布展,计划于今年10月随名城广场开业同步对外开放。

  -根据文献资料再现“开元寺”的“龙泉宝钟”

  东晋太宁二年所建崇安寺,是温州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寺庙,唐改名为“开元寺”,宋时规模最宏伟,大概范围为现在的新华书店、东南大厦至兴文里一带。《永嘉县志》显示:至元四年(1333),飓风大作,寺内栋宇悉数被毁。那么如何再现开元寺?

  开元寺中的“龙泉宝钟”在《永嘉县志》中有记载,设计者想到根据文献中钟的形状、尺寸、材质、铭文等资料,重新仿制一口钟。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如此一来,这口钟在千年之后又可以再次响起。”

标签: 温州;历史文化街区;公园;华盖山;古城墙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温州“公园路十景”设计怎么出炉?揭秘改造提升背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