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黝黑,脸上、脖子上的汗水在太阳下“反光”!近日,瓯海区天长岭温州市西向生态填埋场(以下简称填埋场),记者见到潘金福的时候,他正在烈日下检查填埋场的供电线路,并组织人员整理被“利奇马”台风折歪的防护栏和树木,保障垃圾填埋工作正常运行。
每年汛期,温州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台风影响。今年,从7月开始,潘金福基本就没离开过填埋场。
潘金福,现任市公用集团下属环发公司温州市西向生态填埋场厂长。此前,他任环发公司工程技术部经理兼温州市西向生态填埋场厂长。
自2007年开始,他总是奋战在工程建设管理、填埋场营运工程管理一线,守卫温州城市环境洁净优美的最后防线。
扎根海岛在工程管理路上不停歇
2013年,位于洞头区小门岛的温州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开始建设。当时,小门岛还未通车,要从灵昆码头乘船到大门岛,再坐公交车到达小门村,接着步行半小时才能到达施工现场。潘金福索性扛起图纸、背着包,吃住在海岛,有时一个月才回一次家。
在岛上,潘金福把2张简易桌拼成1张用,在上面铺满建筑图、给排水电气管线图、设备工艺图,图纸因为翻的次数多而破了,他就用胶带纸粘上继续用。
岛上施工条件恶劣,因为码头条件所限,所有的设备和施工材料都要选在农历初一、十五涨潮时通过船运。从码头到大型车辆停放的位置有一段距离,需要人工搬运。潘金福担心搬运工不够细心,每次都在现场和同事小心翼翼地搬上车。
赶工那段日子是最艰苦的,潘金福和同事天不亮就步行到工地,在泥泞里走着。雨天,鞋上“包着”水泥,脚步变得沉重,年轻的施工人员笑言:“脱了鞋我们就能起飞。”
为了减少返工率,他们开协调会的地点并不拘泥于会议室,而是哪里方便就在哪开。为节省时间,他们轮流凌晨5时出发坐渡轮送审批材料,以便能和洞头住建局的工作时间无缝对接。就这样,潘金福在小门岛一干就是3年。
2016年,温州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建成,它是我市唯一一家集焚烧、物化、固化和填埋于一体的综合性处置单位。年处置规模29950.5吨,可处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版)内46类危废中的32类410小项,承担我市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
勤学苦练从谦做学徒到“门门通”
温州市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建成后,潘金福又转战温州市西向生态填埋场,负责施工建设和项目营运。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项目涉及的焚烧、物化、固化、填埋等处理工艺技术颇为复杂,在温州地区无先例可循,对于生态填埋场及固化飞灰营运也缺乏经验。为做好工程管理,潘金福踏上学徒路,到杭州环境集团天子岭填埋场、广东佛山填埋场学习,向上海市政院、华北设计院的博士级设计师学习。有同类技术的高工来温州,潘金福总是特别高兴,想方设法去请教问题,他每个月自掏腰包用在技术问询的电话费有400多元。
在他的努力下,摸索出了分区填埋制度及消防、安全、卫生区域责任管理分区包干到人制度,他说:“我是通过应试才走出了山区,深知知识能改变个人的命运,而科技能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
在属地政府与主管部门通力支持下,潘金福积极协调各方参建单位,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相关的手续办理。同时,潘金福带领工程建设团队一路攻坚克难,及时解决施工现场施工、设计等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近800个。他针对综合材料生态处置中心项目提出的采用地基强夯代换桩基设计,优化了工程基础设计方案,共节约工期10个月,节省费用将近600万元。
2016年10月温州市西向生态填埋场飞灰库区建设顺利完成,2017年1月开始固化飞灰应急填埋。随着西向填埋场飞灰库区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温州城市垃圾处置的困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