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日讯(记者 李阳阳 王艳琼)“只有早日战胜病魔,我和宝宝才能团聚!”
1月31日,温州市中心医院南白象院区(温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医生蔡玉伟通过医院内部视频向院领导申请再“战”一回合,而此时他已经战斗了整整两周。
14天前,温州发现全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治疗任务落在了温州传染病定点医院——温州六院。蔡玉伟等17人临危受命,成为第一批进驻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他们中,有的孩子刚出生,有的母亲患尿毒症……
没有任何准备,甚至来不及跟家人打个招呼。14天来,他们“与世隔绝”,悉心医治确诊患者,到1月30日他们共治愈4例。
来不及休息,来不及害怕……他们是冲在一线的英雄,同事用温州话称他们为十七“样勇”。
“能不担心么,可我们是医务人员啊”
1月17日凌晨5时,温州六院感染科63病区主任医师戴建义接到电话,全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即将收治入院。疫情紧急,医院快速腾空病区,分流病人,休假的医生马上归位。
从备战到实战,仅用5个小时,温州六院感染科首批17人救治先锋队迅速集结。
接到消息,该院感染科医生叶新春还在家里照顾4个月大的宝宝,和家人匆匆交代几句,便赶往医院。医生苏小巧没跟父母说详情,立即整理行李住进了科室。护士施晓珍刚上完早班,回家途中又折返医院。那天还是护士郑诗婷的生日,她接到护士长电话便急着去医院。“能不担心么,可我们是医务人员啊。”郑诗婷说。
到了中午,戴建义召集大家开会。“负压病房,我们分6个班次,每天早中晚每隔2小时轮换班。一定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病情有一点变化都要随时汇报……”末了,他顿了顿,忍不住跟大家叮嘱,“记住,一定要做好自我安全防护。”
第一件事就是瞬间学会“全副武装”。沉闷的防护服、压眼的护目镜、憋气的口罩,还有一天浸泡20多次消毒液的双手……负压隔离病房走一圈,不一会工夫就全身湿透。耳边一阵阵的咳嗽声,让他们无暇顾及不适。抽血,给药,输液,搀扶上厕所,换衣服,打开水……17人轮流上阵。一次性的防护服,脱下就得换新的,为了省着用,大家想了很多办法,少喝水、不喝水,有的干脆准备了成人尿不湿。
当天负责收治首例患者的护士李易宸,晚上结束工作后忍不住感慨:“从早上8时到晚上8时,这天过得好漫长,但时间又不够用。” (下转第三版)
“病人的认可,让我们更有力量”
“疫情严峻,第一时间冲火线,不怕吗?”“说实话,确实怕。但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怕。”面对记者提问,蔡玉伟这样回答。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说这是自己作为感染科医生应尽的责任。
为了研判病情,医务人员每天晚上都要对病例集中会诊,总结治疗经验,比如该用什么药、为什么效果好,为后续相似的病例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患者身体稍有变化就要时刻关注,护理工作也更加繁重。“这两周,医务人员在这里每天都像是打仗。”护士长虞荷荷就像是“大管家”,每天负责对接首批17位医务人员,“不仅干着治疗、护理方面的活儿,我们还要充当患者家属的角色,在病床前安慰开导病人。”她说。
医院副院长叶英海说,确诊患者送入隔离病区后,医务人员先检查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病情分类和分级,并进行相应治疗。
体温恢复正常已达3天以上,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1月24日下午2时,患者杨先生向他的主管医生赵丰权深深鞠了一躬,道一声“谢谢”,走出了隔离病区。他也是全省首例被成功治愈的病例。“看到病人出院,我们更有了战胜疫情的信心。”此时,在温州六院当护士的妻子默默地为丈夫赵丰权祝福。
医生的付出,患者看在眼里,隔离病房里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1月27日,一名患者在护士刘思思的防护服上写下了祝福语:“平安喜乐,加油!”“病人的认可,让我们更有力量了。” 刘思思说。
“我留下!” “我还能坚持!”
“今天,我们以党员的名义,以医务人员的天职,向组织保证,挺在防控疫情战斗最前线……”1月30日中午,在隔离病区进行了一场简单而神圣的宣誓,医院党总支宣布隔离病区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仪式一结束,陈烨、施晓珍等就把早已写好的入党申请书交到了党支部书记蔡玉伟手中。“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发挥先锋作用。”蔡玉伟坦言,不想下火线有自己的考虑,一来已经熟悉隔离病房的工作,二来也希望节约医疗资源,让更少医务人员进出疫区。
温州话里,英雄叫“样勇”,如今在医院大家都称17人为“样勇”,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样勇”加入。“明天就要到隔离病房报到了,我很荣幸成为团队中的一员。”温州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护士周爱珍2月1日将正式报到,她把两周岁的孩子送到乡下婆婆家照顾,还跟在外上班的丈夫解释了好几遍。“怕归怕,但选择这份职业,我们就得上。”她说。
近期,一批医务人员自愿加入前线,还有青年员工发起《请战书》,其他科室的护士主动帮忙。“来到隔离病房,意味着我们也要被隔离了,但想到能为医院、为社会做点什么,就不觉得辛苦。”护士姚杨挺说。
“我未婚无牵挂,之前在急诊干了半年多,可以继续奋斗!”
“用熟不用生嘛,我留下!”
“父母健康,我身体还能坚持!”
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心声:温州加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