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记,我们村私坟生态化改造的事能定下来吗?”清明节刚过,永嘉县岩坦镇溪口村党支部书记戴元彪便打电话给镇党委书记徐翔,主动申请消除村里满山的“椅子坟”。
在以往青山白化现象严重的永嘉县北部山区,当地坚持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基层治理手段推进殡葬改革落地惠民。原本漫山遍野的“椅子坟”经过生态化改造后,坟圈坟头消失了,放眼望去是满目葱郁的山林绿地和点缀其中的鹅卵石,配上游步道和凉亭等组成休闲公园。
漫步山林中,村民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鹅卵石上的二维码,便可缅怀先祖。“溪口村村民看到周边的岩坦村、小舟垟自然村等地的变化后有点坐不住了。”徐翔说,现在大家都念叨着这样的变化好。
换种思路
死胡同打通了
变化来之不易。“动祖坟,这在乡下原本是被视为不可能的事。”徐翔说,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和殡葬改革多年,当地也想了不少办法,用了不少措施,总是反反复复,连带着干群关系都有点紧张。
打通整治周而复始的死胡同,不能再用老办法!那到底该怎么改?
在当地县委、县政府支持下,岩坦镇率先破题,把“拆坟”改为“绿化”,立足乡村实际,不动墓穴,只改外观,让坟圈坟头都消失,以楠溪江鹅卵石嵌入二维码来取代墓碑,既不动村民最关心的“祭祀根基”,又还给村民绿水青山。
思路一转,镇里的党员干部带头作表率。大家拿着图纸挨家挨户给村民算生态账:以前“椅子坟”占地至少10多平方米,还破坏山体绿地;现在生态改造后不仅不占绿地,出门满眼望去是公园,村民也有休闲好去处。
镇里从老年人开始做工作,经过多方沟通,当地较有威望的李永珠和李永满两位老党员站了出来。老人带队进村挨家挨户动员,每个试点村先后举行20多次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一张张精准绘制的效果图发到村民手里,让大家看得明了、弄得懂,生态化改造的钱由政府出,村民签字的越来越多。
多方共建
民生需求满足了
这条生态化改造的路子在岩坦等地打通后,既有的“椅子坟”开始慢慢消失,那么新增的殡葬需求怎么办?
“选址利用荒山荒坡,保留原有山林,增加花木和绿地,先建花园再建墓,把墓穴隐藏到绿化之下,以此解决青山白化‘老大难’。”永嘉县委常委、副县长徐新铺展开试点“归根园”设计图,上面呈现出一个山地花园面貌。选址和设计由政府主导,并拨付建设引导资金,土地由村集体整合荒山荒坡来供地,乡镇(街道)开展服务外包引进物业管理,村民花三五千元用于购买墓位和缴纳物业维护费,形成闭合的动态循环,让公墓姓“公”,成为平价、生态的公共产品。
“与动辄数万元的陵园公墓相比,‘归根园’既生态节地又融入自然。”徐新介绍,目前首个统一建设的“归根园”就近向岩坦村开放,按测算能满足周边未来50年需求,但没几天就被抢订过半。预计今年在永嘉各乡镇(街道)至少再推广建设1个以上“归根园”。
环境变美
观念也扭转了
与自然相生相融的“归根园”建设,引来了全国各地的考察团,也吸引了各地乡村游爱好者“好奇”的目光。曾经私坟遍布的小舟垟自然村门前山是嘉纳庄园农业综合体项目的核心区域,该项目总经理李松飞称,因“坟山”变“公园”一事,去年前来小舟垟实地调研的各地考察团有数百批次,这给原本宁静的周边小山村增添了许多人气。嘉纳庄园周边村民顺势整理起村屋和农产品,开始做起小生意。
环境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也跟着变了。“以往缅怀先祖常是烧纸钱、拜坟头,现在不仅可以扫码了解先人生平,还可以传承家风家训,教育子孙后代爱护环境。”清明期间,岩坦村村委会主任董冬蕊把鹅卵石上的二维码内容做成线上纪念馆,把链接逐个推送给在外村民,让大家实现“云”祭扫。
“从环境改变入手,人们的思想观念正逐步扭转。”温州市文明办副主任余庆说,眼下温州正融合线上线下改革举措,破除旧观念,全面深化移风易俗改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