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8日讯 5月4日凌晨3点多,一场大火将温州永嘉的司马第大屋吞噬。过火面积达上千平方米,三分之一的主体建筑被毁,所幸无人员伤亡。
这起火灾事件经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不少读者留言评论,为百年古宅在一夜间的消逝扼腕叹息,直呼“太可惜了”。
水火无情,但身为“国保”,司马第大屋是否做好了足够的防患准备?灾后次日,钱江晚报记者深入火灾现场,并探访了多位司马第大屋内的居民。
记者采访时,起火起因在调查中,但多位居民不约而同地提及——大屋四周有几处消防栓在事发时却派不上用场。一位居民认为,“如果当时消防栓好用,不会烧毁这么多建筑。”
据了解,司马第大屋周边共配备有七个消防栓。“事发时,大屋附近确实有几处消防栓没有启用,是因为它们距离救援队的救援位置较远。另外,如果七个消防栓全部启用,会影响水压。”永嘉县文广旅体局核查后表示,在此次司马第大屋火灾中,共使用周边5个消防栓,均能正常出水,在火灾救援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记者了解到,4月12日,司马第大屋西侧刚发生过一起火灾。
“那起起火事件发生在司马第大屋西侧道坦后,并非司马第大屋文物本体,不属于文物。”永嘉县文广旅体局回应说,据现场勘查,因火势控制及时,那场火灾并未对司马第大屋主体造成损伤。
根据公安部门调查,起火原因为小屋内燃烧垃圾。肇事者为司马第大屋原住村民,60余岁,患有精神类疾病。
同时,有居民告诉记者,半个月多前的这场火灾过后,司马第大屋西侧围墙外多了十几个大水缸,他们猜测,水缸准备用来防火,只是还没投入使用。
对此,永嘉县文广旅体局回应,这些大水缸已经到位并投入使用,“但近日为防范登革热传播,要求院子内部不能有积水,因此水缸中日前并未储水。”
事发时,司马第大屋仍生活着12户人家,一半是陈氏原住民,一半是外来租户。
“作为旅游景点,司马第大屋的保护还缺乏明确定位。”祖祖辈辈在此生活,80岁的陈光华对司马第大屋充满感情,希望大屋能有更好的发展,他建议,可以由村集体统一收归,并安排统一的规划设计,按照旅游景点标准进行改造提升。这是不少居民的共同期盼。
同时,钱江晚报记者查询到,2012年,浙江省对永嘉县制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嘉芙蓉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进行了批复,文件指出,要逐步调整规划范围内用地性质,认真落实新村选址,积极发展新区建设,合理疏减传统村落内居住人口。
对于至今为何仍未将司马第大屋中的居民全部疏散,永嘉县岩头镇回应说,此前,在芙蓉村委会的牵头下启动过搬迁计划,且在司马第大屋围墙外已找好宅基地,但因分配方式迟迟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导致搬迁计划无法推进下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