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记者带你探秘温州水文监测站——风雨中,有一群“防汛哨兵”
2020年07月07日 05:57:49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王艳琼

  浙江在线7月7日讯 今年的梅雨季“超长待机”。我省连日降雨,江河湖库处于高位,防汛形势严峻。在全省各地,有一群“防汛哨兵”时刻在岗,密切监测水情雨情,为防汛防台提供数据基础——它们就是遍布各地的水文监测站。浙南沿海城市温州,因常年受台风“青睐”,全市目前在大江大河、水库山塘、重要集镇、山洪灾害易发点等地带,设置了876个水文监测站点,数量及密度居全省前列。眼下,为做好今年防汛防台工作,温州市水文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不停奔走,已基本完成监测点设备运行排查,并且在重要站点加设卫星装置等,全面提升水文监测能力。



  文成峃口水文站于飞云江上设置水尺。

  “防汛哨兵”们是怎么开展工作的?如何精准掌握水情变化?近日,记者走访水文站,探秘汛情监测的故事。

  “哨兵”们的忙碌:分秒必争,时刻做好准备

  无惧风雨,闻“汛”而动,又到一年水文工作者们最忙碌的时候。得知我要探秘水文监测,温州市水文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春晋邀请我先到“总指挥部”看看。

  日前,记者踏进温州市水文管理中心,推开水情测报办公室大门时,李春晋扯着嗓子,正和四五个同事围着会议桌,热烈讨论着最新的温州防汛工程进展情况。

  这里早有全员作战的氛围。桌子上,一句标语格外醒目:“温州水文24小时值守,实时监测水雨情”。抬眼四周,整面墙的监控大屏上,一闪一闪地,不停切换河道、水文站点画面,另一侧的电视上,投影着“水文数据分析平台”,并显示温州水文监测站点地图。另几面墙壁,被各种“作战图”贴满:值班流程图、预报流程图、重点水位警戒表等。

  “看,地图上这些密密麻麻的小点,就是你好奇的水文站。”听口音,李春晋是个北方人。作为温州水利领域的“老行家”,他介绍起水文监测十分生动有趣,“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雨量、水位和流量,为防汛作依据。水文站就相当于我们布点在前线的‘哨兵’,散落在全市各大重点防汛地带,哪里的江河水位高、水库蓄水超警戒线、实时雨量多少,它们都第一时间掌握。我们则是后道的‘侦查员’,紧盯数据变化,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在旁的水情预报员厉海斌话不多说,马上演示起水雨情监测平台的操作流程,以平阳县水头水位站为例,他熟练双击站点名,大数据信息立马弹出。当下水头镇鳌江流域北港河段的水位显示4.45米,“按标准,这里的警戒水位是7米,一旦超出,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水情预警,站点显示从蓝转红。”厉海斌说。

  我发现,每个水文站点,每分每秒都在监测,每5分钟计算一次雨情、水位的变化,系统里,过去任意时段的站点水位变化,甚至此刻水位的剖面图都能直观呈现。

  紧盯“防汛哨兵”,厉海斌和同事们也分秒必争。刚收到一份自动传输来的数据后,只见他马上对水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汇总,15分钟后就拿出了一份新出炉的洪水预警报告,“我们还能一键‘群发’给各部门,作好防汛准备。”

  看完后端水文监测,我还在感慨技术的力量,李春晋便打算带我再去水文站现场转转,“看到‘哨兵’们真实工作的场景,你还会有直观体会。”



  文成峃口水文站工作人员在检修铅鱼设备。

  85后的乐观:虽然皮肤黑了好几圈,但看起来更阳光

  带着疑惑,我们一路驱车从市区往县城赶,此行目的地是文成飞云江流域的峃口水文站。李春晋告诉我,这里是全市水文监测设备最齐全的站点之一。

  飞云江流域峃口段是重要河段,我打开导航地图发现端倪,原来,这里不偏不倚,正好处在温州两大水利工程的中间地带——珊溪水库的下游、赵山渡引水工程的上游。这也意味着,该地带汛期水位的变化,紧密关系到两大水库是否需要开闸泄洪。

  正说着,车子停在了一处河道旁。我下车后,远眺看去,路边设置了廊道,峃口水文站靠着山建设,门牌被刻在石头上。

  峃口水文站负责人陈光跃在此等候多时,见到我,打趣说道:“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他迫不及待先带我去见识下“哨兵”们的“武器”。

  在半山腰的缆道房,我们看到了一米长、形似火箭的装备,原来这是“铅鱼”,用于河道测流量;沿着山腰石阶向上,是峃口雨量站,这里围起栅栏,摆置草皮,四五个监测设备各显神通,银色的金属铜是雨量自动观测仪,脸盆样盛满水的是蒸发自动观测仪……这天,正巧有人上门维护,加装卫星装置。“这让今后的遥测数据传送更有保障。”陈光跃说。

  虽然每天水文数据会自动传输到系统,但站点的工作人员还是要准时前来核实数据。翻开值班表看看,峃口水文站的5名工作人员常年驻守,值班的时候每天早上8时报汛、核准设备数据、整理水情资料。驻点10余年,见证历年的台风,陈光跃算是“老资格”,他要负责排班、站点管理,打开大家微信工作群,都是他在分享气象动态,提醒大家保持警惕。

  当天轮值人员刘彪是名85后。他整理好雨情资料后,带我去岸边体验水位观测。我们穿着雨衣和雨鞋,蹚过茅草,没走几步汗珠就往外渗,水尺就竖立在河中央,我们眯着眼,对准蓝红相间的刻度,仔细记录。我问刘彪,这样的生活是否适应?他笑笑,没有抱怨,说自己皮肤黑了好几圈,但看起来更阳光。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既然有了监测设备,我们为什么还要盯在这里。”陈光跃说,其实每年台风期都有村干部担心他们的安全,喊他们离开,但大家还是选择站好每一班岗,报准每一次水位数。每当被质疑的时候,不善言辞的陈光跃也不愿做太多解释。他选择带我去河道边的水位站看看。只见门口墙壁上标注了历史洪水水位:100年一遇,15.85米……

  防患于未然,设备总有“失灵”的时候,驻守也是一种守护。也许这就是他要转达的意思。

  “老水利”的坚守:干一行爱一行,感觉很幸福

  在水文站,对水文监测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后,我对水文工作者们的敬佩油然而生。

  温州水文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程鹏现在负责水文站标准化建设,他告诉我,目前,温州仅有5个大型水文站有人员24小时驻守;还有100多个国家基本水文站,有安排代办员看护;其余700多个水文站点无人监管,只用定期开展设备维护。

  在程鹏的指引下,第二天,我打算选点,去看看基本无人值守的小型水文站如何正常运行。这些小型水文站只承担监测水位和雨量的功能,一般被称为水位站。

  作为国家基本水位站,温州水位站建在市区望江路郭公山公园里,门口一棵大榕树,绿意盎然。水位站立于江边,圆顶白墙,三层楼高,仿佛欧式小别院。门口牌匾显示,这座水位站建于1930年,虽然2015年翻新过,但仍颇具历史韵味。

  推开门走进站内,正值早上8时半,年过六旬的水文代办员俞文伟刚准备回家,见我来,主动当起导游,“水位站内的设备简单,内部放置两个水位监测仪、一个雨量仪,外面江面上设置水尺。”由于无人值守,我们参观发现,站点内还特地安装了监控摄像头。

  平时,俞文伟是怎么工作的?原来,俞老也是老一辈的水利人,家就住在温州水位站边上10分钟路程的地方。每天早上7时30分,他起床后就踱步到水位站,除非生病,365天风雨无阻,8时查看水位监测数据,记录在册,确保8时20分前提交系统报汛。

  “干一行爱一行,退休了还能为水利做服务,感觉很幸福。”俞老看着我,脸上满是和蔼。他说,现在自己还保留着许多水利人的习惯,例如一遍一遍地核对数据。他揣在手上的两个本子被翻得发皱,一本测量本,一本草稿本,打开看看,字迹格外规整,一天四次的潮位信息,每个对准时间顺序排列,被抄录两次不止。

  历经岁月,对水文数据精益求精般的追求,也从老一辈水利人手上传到新一代的水文监测管理上。“我们已基本完成200多个水文站点设备改造和50多处站点新设,务必严阵以待应对今年防汛!”李春晋说。

标签: 监测;水文站;水位;水文;防汛 责任编辑: 黄优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wznews/202007/W020200707492232849333.png

记者带你探秘温州水文监测站——风雨中,有一群“防汛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