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双向飞地”,如何飞得更高
沪温两地以飞地为牵引 协同提高产业能级、提升一体化格局
2021年02月22日 07:58:3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施力维 周琳子



  位于上海的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一期园区。 

   浙江在线2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周琳子)春节长假刚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升温。在上海嘉定新城核心区的希望路旁,温州在沪“科创飞地”——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正在建设中。而450多公里外,嘉定在温州的“产业飞地”——嘉定工业区(温州园)飞入瓯江畔,为上海初创企业产业化提供空间。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浙江各地纷纷在沪布局“科创飞地”或“人才飞地”,以协作共享科技创新资源、人才资源。

  如何用好各类“飞地”,让技术、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跨过空间阻隔、畅通流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温州是浙江最早与上海合作布局“飞地”的地区之一。两地共同打造的“科创飞地”+“产业飞地”的“双向飞地”模式,推动了双方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的优势互补,在共享一体化红利的同时,也为长三角区域间“飞地”合作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为何飞?

  主动向创新资源靠拢

  2021年伊始,温州市党政代表团到访上海。新年聚首,沪、温两地一体化合作又有新突破。在两地政企代表的见证下,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正式开工建设。

  这块温州在沪的“科创飞地”,由温州国资委下属国企购地建设,与一期相比,二期在园区布局上将有更多的自主权,同时建筑面积也扩大了10倍,达到9.2万平方米。

  温州此番大手笔投入,决心和信心来自于本土企业在一期飞地中的成长和收获。2019年12月,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一期在上海金融谷试水。到2020年底,入驻的温州企业已有29家,推动达成19项产学研和技术项目合作。

  一时间,“到上海去”成为温州企业家的热门话题。热议背后,是温州制造业企业对高端科创资源的普遍渴求。这也是温州着力建设“科创飞地”的重要原因。

  迦南科技是温州一家制药装备生产企业。公司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后步入快速发展期。企业着力推动产品升级,由此伴生的技术需求和人才渴望,也越来越强烈。近两年,迦南广发英雄帖,开出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招引顶尖人才,但应者寥寥。

  “许多成熟的技术团队,已在一线城市扎根,不愿离开。青年才俊更愿意先在大城市一展身手。”温州市科技局科技合作处处长林海说,迦南这样的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对温州众多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的中小企业来说,招才引智更是困难重重。

  “创新规律决定了创新资源天然具有集聚效应,如果只是通过政策优惠来吸引创新资源,往往事倍功半。”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叶建亮说。从长三角区域来看,80%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科学仪器与装置、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都集中在一些区域中心城市。

  那么像温州这样创新资源不占优势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痛点如何破解?2017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支持“飞地经济”发展。

  这让“跳出温州,发展温州”成为可能。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温州与上海嘉定等地往来密切,2019年“科创飞地”一期正式落地嘉定。入驻飞地符合条件的温州企业,可享受房租减免等优惠政策。

  迦南科技是最早进驻飞地的企业之一。团队入驻上海后,相关负责人就拨通行业细分领域专家曾宪良的电话,并作出承诺:“您就在上海搞研发,待遇有保障。”曾经三顾茅庐也没被请动的曾宪良,这次下定决心转投迦南。“在上海,更能掌握医药行业的一手信息。”曾宪良说,换了东家后,现在自己的社保仍然在上海代缴,家人就医子女就学等都不受影响。

  从“科创飞地”中获益更多的,是入驻的中小企业。永嘉泵阀企业纽顿流体,是一家快速成长中的企业,亟需技术人才。但企业资源有限,很难和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对接上。经科创飞地专业运营团队牵线搭桥,纽顿流体请到了7名高技术人才,被列为企业发展重点的“蒸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开发,得以顺利开启。

  “入驻企业越多,集聚效应越明显。飞地‘化零为整’,可以将一些共性的技术需求集中起来与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对接。”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总经理李海鹰说,“科创飞地”已与中科院微系统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形成了合作对接机制。

  如何飞?

  协同合作提升产业能级

  放眼长三角,除了温州,这两年各地的“科创飞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上海。但仔细观察,有些飞地入驻的企业数量不多,创新资源的“引流”效果有限。还有一些飞地,不过是由传统招商引资中心改头换面而来的“招商飞地”。

  “科创飞地”不能按照传统的招商中心模式来运行。叶建亮说:“地方政府布局飞地时,要梳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共性技术难题,根据创新资源分布,实现精准对接。”

  “温州的飞地,为什么能受到本地企业的青睐?”不久前,江苏镇江相关部门来沪考察调研。大家发现,温州与嘉定的飞地合作,能从一期进入二期,绝不是偶然的“拉郎配”,两地企业在产业链、创新链上能协同合作、利益共享。

  当前,温州市正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而嘉定也面临着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以汽车产业为例,嘉定多年来在整车制造上积累的创新资源,正好能带动温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成长,多家温州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驻科创飞地,对这些企业来说,不仅研发在这里,市场也在这里。

  访沪期间,温州党政代表团就为本地零部件企业做了次“代言”。参观完上海大众MEB工厂,温州市领导向大众公司相关负责人,特别推荐了温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比如生产在温州、研发在上海的瑞浦能源,就可以在新能源电池供应上和上海开展合作。

  “一辆整车,需要上万个零部件,不可能全部由嘉定或者上海包办,需要产业链上企业协同配合。”林海说,对整车企业来说,上游零部件厂商技术突破越多,供应链就越高效稳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嘉定与温州的飞地合作,给汽车产业带来的是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

  与嘉定相比,温州创新资源较为欠缺,但也有自身的优势。温州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相对更低,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这给沪上一些初创企业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立显科技负责人董绍康,最近频繁地往来与上海和温州之间。此前他的团队正面临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关口,“企业初创,我们想找到生产成本低又接近市场的生产基地。”在上海方面的介绍下,董绍康在温州注册生产基地,负责将立显科技在嘉定的研发成果在温州量产。相对较低的土地、人力成本,减轻了企业的压力。

  像立显科技这样“飞”来温州的企业现在已经越来越多。在温州的浙南产业集聚区,占地22万平方米,上海嘉定工业区(温州园)正在紧张建设中,产业主要涉及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预计今年年中建成投产。

  “温州、嘉定两地要把飞地作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发挥各自基础优势,引导要素集聚、平台共建,协同提高产业能级。”嘉定区委相关负责人对“双向飞地”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飞向何处?

  牵引区域一体化发展走向深入

  改革开放初期,江浙乡镇企业兴起时,上海国企大厂、科研院所的工程师,趁着周末空闲到民企解决技术难题,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星期天工程师”群体。

  “星期天工程师”和如今的“科创飞地”,都是突破体制机制瓶颈、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典型。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市场主体的自发行为;而“双向飞地”则是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两地政府部门一次主动的制度创新。

  嘉定、温州打造的“双向飞地”,地理上虽都位于繁华的城市核心区,但在机制探索上仍有不少可提升的空间。比如:两地如何打破行政壁垒,通过“双向飞地”让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资源更好地流动起来;各自飞地上产生的财税如何分享,产值如何统计,这都关系两地的切身利益,需要进一步探索;人才、技术奖补支持政策,大多以户籍所在地、企业注册地为准发放,无法跨区域共享,该如何突破……

  “双向飞地”并不只是科创、产业领域的创新变革,“它牵动的是整个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综合性探索。”林海说,如果只靠科技部门的力量,“双向飞地”很难真正飞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温州、嘉定两地的一体化发展正在走向深入,从最初的产业、科创领域,进一步延伸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领域。

  此次,温州在嘉定的“科创飞地”二期项目,实现了当天拿地,次日开工的新速度。高效来自于温州、嘉定两地的密切合作,嘉定区启动容缺审批机制,保证了项目快速推进。

  在企业关心的行政审批方面,嘉定、温州扩大长三角“一网通办”品牌效应,打造区域政务服务新空间,探索形成以跨省办成“一件事”为目标的主题式套餐服务,努力实现让企业在温州能办上海的事、在上海能办温州的事。

  在科技人才关心的就医等公共服务领域,温州与上海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符合条件的温州参保人员,可在上海主要医院门诊直接刷卡结算。

  嘉定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嘉定、温州两地将深入挖掘“江南文化”基因,共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大礼包”。

  多年来,敢闯敢试的温州与大气开放的上海,有着特殊的亲近感,众多温商曾经在沪上“掘金”,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两地在“双向飞地”的牵引下,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水乳交融的一体化格局——这值得我们期待。


标签: 温州;上海;创新资源;双向飞地;长三角;一体化;合作 责任编辑: 唐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沪温两地以飞地为牵引 协同提高产业能级、提升一体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