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瓯海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0年)》公布 生态环境保护,须占实绩考核38%以上
2021年04月09日 09:27:17 来源: 温州都市报 记者 何群芳

  《瓯海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公布,明确47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包含生态制度创新、生态安全保障、生态空间优化、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生活建设和生态文化传承6大体系、9个子类,预算建设资金688.16亿元。

  《规划》明确了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建设任务。

  将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规划》要求,深化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改革,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建立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如把环境保护作为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评比先进的重要条件,组织制定具体考核指标,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并根据乡镇、街道年度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考评指数优劣状况,对其实施经济奖励或处罚,落实环境质量镇街综合排名制度。

  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任中审计为主、离任审计为辅的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审计轮审制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须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达38%以上。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进行严格追责。

  构建大罗山等山水生态公园

  在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方面,《规划》要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点推进蓝天、碧水、清废、净土保卫战,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规划》提出,按照“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理念,构建大罗山—三垟湿地公园片、吹台山森林公园片、泽雅生态田园片组成的山水生态公园,塑造碧水蓝天的优美环境与绿满瓯海的公园绿境。营造“公园+”开放舒适的生活街区,融汇古今的人文感知和特色鲜明的人文生活,沿河沿山沿路,构建贯通水岸、环绕山体的绿色通道,连贯集生态保育、休闲游憩和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绿道和彩化景观带,打造温瑞塘河、会昌河、戍浦江三大生态廊道。

  加强对三垟湿地的保护和治理力度,挖掘、整合塘河沿岸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特色,凸显塘河“榕—亭—桥—庙—村”的传统特色,加快构建全域40公里长的塘河文化景观带,重塑明净清秀的浙南水乡形象。到2030年,全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达到78%以上。《规划》还提出了推进水环境质量提升的目标——到2022年,地标水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比例持续提高且提高幅度大于全省平均值,V类水体比例持续下降。

  规划期间,瓯海还将重点推进醉美泽雅等10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泽雅龙溪休闲示范带、瞿溪塘河源休闲示范带和大罗山国家级健身休闲示范带等休闲示范带重点项目建设。

  淘汰22个乡镇级园区

  在优化工业发展空间方面,《规划》提出加快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和工业结构调整,有序推动中心城区工业向整合后的重大产业平台转移集中,深化国家自创区和科创大走廊建设,重点在环大罗山区域集聚形成高质量科创产业,辐射带动现金制造业发展。

  规划期间,瓯海将淘汰22个乡镇级园区,2个转型提升打造为小微园,剩余的18个乡镇级园区与现有的省级开发区整合提升为1个开发区(园区),目标为打造高质量骨干级产业平台——浙江省瓯海经济开发区。新的开发区为“一区四园”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数字化赋能、产学研创新生态构建,突出打造以时尚智造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生命健康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规划期间,瓯海将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服装、眼镜、智能锁、鞋革、汽摩配、电气机械、包装、食品加工等八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和“大数据+” 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整合应用,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制造+服务”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等四大新兴产业,形成四大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承接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基地转移。到2022年,建成网络先进、机 制创新、应用丰富、市场活跃的5G 先行区,实现全区数字经济总量达到3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30年,全面建立以数字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到明年,每个乡镇有1家镇街级养老服务中心

  在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方面,《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教育、健康、养老、体育、社区等公共服务业,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区建设。到2022年,每个镇街至少建有1家镇街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机构床位500张以上,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25所以上。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加快奥体中心、龙舟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泽雅环湖自行车赛、漂流比赛、徒步比赛、龙舟竞技等赛事。

  《规划》提出,坚持“一步一景、一村一特色”的创建理念,加快推进梧田老街、瞿溪老街等传统街区的改造提升,建设特色乡村和特色民居,实现“村村有景”。

标签: 生态文明建设;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大罗山 责任编辑: 吴丹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瓯海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20-2030年)》公布 生态环境保护,须占实绩考核3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