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温州市发现1例境外输入病例,全市卫健系统随即启动响应措施。截至6月14日,温州市已完成重点区域的两轮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5天完成重点区域两轮核酸检测的背后,是卫健系统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的成果。换班休整时,他们脱下防护服,那些被汗水浸透以致能拧出水的衣物、那些被面罩勒出道道印痕的脸庞、那些整个成片发红起痧的项背,是紧急状态下迅速响应、默默付出的医护群体特殊的“标配”。
医生朱永福
离家前,妻子送出门轻声叮嘱“注意安全”
温州市中医院是全市第一批支援平阳核酸采集任务的市级医院之一,6月12日,温州市中医院派出33名医护奔赴平阳县万全镇。
任务是6月11日深夜下达到市中医院的,很快,30位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医护骨干集结完毕。这一夜,对医院很多人来说,都是不眠夜,有人落实人员,有人紧急安排车辆,赴一线名单里的医务人员则在连夜安置家中老小,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清晨5:00,肾病科医生朱永福从家中出发,怀孕6个月的妻子送他到门口,轻轻嘱咐:“注意安全。”
6:00,市中医院33名医护人员在医院集合完毕,8点抵达各个采集点。当天,室外温度32摄氏度,且闷热,身处在户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连续工作数小时,如置身于一个蒸笼里,每个人的身体面临极大的挑战,每个人的脸上都勒出了深深的印迹,手上被汗水浸泡到起皱。
医生朱永福是一位身高一米八的大高个,因为任务临时,防护服只准备了均码,为了能让防护服盖住脚,不让双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长达一天的核酸采集工作中,他全程驼着背,不敢伸太直。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除了衣服汗湿能拧出水,腰也直不起来了。
核酸基地主任技师童郁
精准检测不容任何疏忽,不容一例漏检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温州市卫健系统有一整套完备的疫情预警措施,所有医疗机构都有应急预备队伍。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当地及全市医疗机构就会迅速响应,抵达不同工作岗位。
6月9日晚上,位于市人民医院的市核酸检测基地30位技师接到命令全员待命。10日10:30,第一批来自平阳的核酸样本抵达基地。该核酸基地主任技师童郁和同事们从那时起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点,完成第一批4757份核酸标本的筛查。
6月12日6:00第二批核酸筛查样本抵达该基地,童郁和同事们开始了又一次连续作战,直到13日00:30,他们完成6100多份标本的筛查。
核酸检测基地是一个加强型二级实验室,对病毒的防范高于普通实验室。童郁所在的技师团队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这份工作既考验体力,又有极高的严谨性要求。
童郁说,防护装备全副武装,让病毒进不去,也让技师身上的汗无法散发到空气中,“每次做完实验,一个个都像落汤鸡一样出来”。
去年疫情期间,一工作就是10多个小时,眼睛高度缺氧,童郁视网膜脱落了。他说,对于核酸基地的技师们来说,压力最大的不是连续工作多少时长,而是精准检测不容任何疏忽,一旦有一例漏检,后果将十分严重。所以,技师对每一个编号、每一次操作、每一次质控都不容疏忽,这也是整个质量体系、培训体系的要求。
刚刚完成本次第二轮核酸样本筛查的童郁说,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但是希望永远有备无“战”。
护士吴少静
“我们都觉得付出很值得”
炎炎盛夏,酷暑难当,记者尝试采访的几位医生护士都因连日劳累疲惫不堪,状态让人实在不忍心长时间去打扰。
6月12日4:30平阳县中医院医共体鳌江分院护士吴少静和周边几个乡镇卫生院的40位同行一起集结出发,参加万全镇第二轮全员核酸采样任务,根据指示,他们需要在当日5:30到位。
当天,穿着防护服的吴少静在采样中途出现轻度腹痛现象,但她没吱声。直到9:00换班后剧烈腹痛难以忍受,才被同事们发现送去万全镇卫生院就诊。经医生诊断她是中暑了。同事为其刮痧后吴少静症状稍稍缓解,很快,她再次申请回去一线工作。
她告诉记者,出点痧不算什么,这几天累病倒的同事很多,有人低血糖了、有人晕倒了,大家都还在扛着,自己下火线休息感觉很愧疚。
了解到两轮重点区域、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全部阴性,吴少静说:“我们都觉得我们的付出很值得。”她希望自己能尽快回到一线,参与即将开始的第三轮核酸检测采样工作。“这一次,我会早点喝藿香正气水。我觉得我可以的。”
吴少静说,6月12日在医院值班,很多民众来电咨询新冠疫苗接种事宜,她说,这次境外输入的个别病例提高了普通民众健康防护意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