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共同富裕,温州踏上新征程。7月15日,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温州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全市上下推进共同富裕树立了风向标、制定了作战图、吹响了冲锋号。
《方案》明确目标:到2025年,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形成阶段性标志性重大成果,让老百姓的幸福感更加饱满,充分展现“在温州感受幸福中国”的美好图景,努力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市域样板。
未来五年,温州推进共同富裕要从哪些方面破题?如何走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典型特征、普遍意义的共富之路?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方案》用“7”“8”“10”三个数字揭晓答案。
7个维度打造样板让百姓幸福感更加饱满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锚定“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市域样板”这一总目标,未来五年,温州将从七个维度破题。
打造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的市域样板——
温州将发挥数字化改革撬动作用和民营经济助推作用,基本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市域一体化发展等机制,形成先富带后富、推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普遍性经验。
打造经济发展更高质量的市域样板——
温州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突破千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500家,创成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和中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作为全省第三极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打造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的市域样板——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将显著缩小,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左右,地区人均收入最高最低倍差缩小到2.18以内,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打造公共服务更加优质的市域样板——
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优质均等可及,更高水平打造“温馨善育”“学在温州”“瓯越工匠”“健康温州”“颐养温州”“温暖安居”“真爱到家”等“七优享”品牌,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向更高层次提升。
打造先进文化更加繁荣的市域样板——
新时代文化温州建设深入实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新时代温州人精神全面激扬,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持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共享,高品质现代文化供给更加丰富,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成为全省诗路标杆示范,高水平建设东亚文化之都。
打造全域美丽更加彰显的市域样板——
城乡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率先基本建成美丽大花园示范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品牌更加响亮,力争创成国际湿地城市,碳排放争取率先实现达峰,基本建成全域“无废城市”。
打造社会治理更加高效的市域样板——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法治温州、平安温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高水平创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全国领先。
8个方面先行示范做大“蛋糕”也分好“蛋糕”
围绕党中央赋予浙江“四大战略定位”和浙江建设七个方面省域范例要求,《方案》提出,温州将努力推进八个方面先行示范,率先形成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率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率先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创业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和谐之美更加彰显。
做大“蛋糕”,是人人分得到更多“蛋糕”的前提。《方案》明确的首个任务,就是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努力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据悉,温州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优势把“蛋糕”总量做得更大,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提升“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能级;深化“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每年谋划实施一批回应企业诉求、具有引领性的新清单项目;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五年内“5+5”产业集群达到万亿级规模;打造“双循环”枢纽城市,高质量建设都市区3个“1小时”交通圈;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大力实施“百项万亿”重大投资工程和超百亿重大产业项目工程,五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0亿元;培育和发展富民产业,推进森林康养、“侨家乐”民宿、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等。
中山公园“濠河泛月”景观区 刘伟 摄
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才能确保更多资源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方案》紧扣缩小地区、城乡、收入“三个差距”这一主攻方向,聚焦公共服务这一短板,着眼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这一要求,明确提出:
优化共同富裕群体结构,努力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先行示范——
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到2025年,力争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不低于45万人;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十四五”新增技能人才40万人以上,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5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达50万人次;实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计划,到2025年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到80%;完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探索完善分配再分配机制,到2025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乡村振兴比例达到50%以上等。
丰富共同富裕服务供给,努力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上先行示范——
打响“学在温州”品牌,建设全省三大教育中心城市之一;加快“健康温州”建设,有序推进三甲医院从中心城市向县市延伸,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推进市县乡三级为民办实事迭代升级,坚持每年办好十个方面民生实事;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明眸皓齿”等民生工程,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深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着力解决好民生“关键小事”等。
筑牢共同富裕兜底防线,努力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先行示范——
推进社保制度精准化结构性改革,构建大病精准保障机制,实现低收入群体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全覆盖,探索建立困难人员大病医疗家庭支付封顶制;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深化“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品牌创建;推进“温暖安居”建设,多途径解决新市民、青年群体和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着力破解农村“建房难”问题等。
推动共同富裕全域协同,努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示范——
构建市域一体化发展格局,着力形成共同富裕东部先行、中部崛起、西部振兴的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县城、镇域、乡村“三个空间”布局;大力推进市民化集成改革,开展户籍、农村土地、公共服务、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综合集成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和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房财产权更丰富的权能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试点;大力实施强村惠民计划,实施“千村百亿强村计划”,到“十四五”末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60%以上等。
古村落美丽梧溪水 雷忠义 摄
强化共同富裕文化支撑,努力在先进文化繁荣发展上先行示范——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理论教育走进学校、走进青年、走进普通市民;高水平推进全域文明创建,到2026年,实现市县两级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构建优质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高水平城乡一体“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独具瓯越特色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创作一批展示温州人文精神、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大作、大戏、大剧、大片”等。
营造共同富裕宜居环境,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示范——
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编制实施行动方案及“6+1”重点领域专项行动方案;持续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基于生态价值、环境质量评价考核的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提升共同富裕治理效能,努力在市域治理现代化上先行示范——
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治理体系,推进基层组织“四治融合;深化法治温州建设,全力推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深化平安温州建设,推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等。
7月9日,第二届国际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温州拉开帷幕。刘伟 摄
10大行动精准发力书写“温州味”共富答卷
实现美好蓝图关键看执行。《方案》用“十大行动”挂出“作战图”,号召全市充分发挥温州特色优势,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找准推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着力点、发力点,打造具有温州鲜明标识的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实施民营经济赋能行动
加快发展新经济,打造都市经济、幸福经济、未来经济新蓝海;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深入实施“百企上市、千企上规”计划,打造“隐形冠军”之城;构建创业创富共同体,引导“链主型”企业构建与员工、客户利益共享机制;大力培育税源经济,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挥民营经济在做大“蛋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厚植民营经济共富“土壤”,放大民营经济“创富属性”,拓宽共同富裕途径。
实施百万市场主体新增行动
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渠道,力争到“十四五”末,内外温州人市场主体再增加100万左右;强化创业创新政策支持,完善促进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打造全链条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加强内外温州人互动,实施“温商走天下、温货行天下、温州名天下”工程,以市场主体培育带动创业就业,促进全民增收致富。
海创园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行动
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重点,积极推动富民增收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通过实施低收入群体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和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确保共同富裕“一户不少,一户不落”。
实施西部共同富裕振兴带建设行动
构建“一县一策”新机制,推动5个山区县走在全省26个山区县前列;加快西部山区产业发展,落实西部共同富裕振兴带产业项目500亿元以上,高质量建成109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把飞地经济作为帮扶结对的重要举措,提升5个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发展水平,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促进区域共同富裕。
苍南-龙湾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
实施教育、医疗、帮扶共同体建设行动
探索建立城市优质普通高中和县域薄弱普通高中结对帮扶机制,积极化解“学区房热”等问题;加快“县级强院”建设,加快建成永嘉县人民医院新院、文成县人民医院新院、平阳县中医院新院等10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开展“百个部门扶百村、百个企业结百村、百个侨团(企)帮百村行动”,全市确保帮扶覆盖1000个村以上。
实施“美丽家园”环境提升行动
大力谋划和实施一批功能性引领性城市新地标项目,构筑温州大都市“三环绿色生态圈”,争创“国际湿地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5㎡/人,启动实施市区排水管网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为共同富裕创造宜居宜业环境。
实施“幸福通道”提速行动
打造“521”高铁时空圈,力争实现“县县通铁路”目标,加快填补区域高速路网空白,实现5万人口以上乡镇15分钟上高速,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通道;深入推进快递业进村进企出海“两进一出”工程,打造便捷高效的物流通道;加快推进5G“百千万”行动计划,打造触手可及的信息通道。
俯瞰三垟湿地公园美丽景色。叶建文 摄
实施共同富裕未来单元建设行动
开展以未来乡村、未来社区、未来工厂为重点的现代化单位建设,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打造共同富裕基本单元。
实施精神家园共筑行动
启动温州共富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打造“大爱城市、善行天下”品牌,全面激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进一步凝聚内外温州人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发展认同,为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城市大脑” 陈翔 摄
实施社会治理强基行动
加快构建“市级智慧治理、县级集成指挥、镇街一体两翼、村社多元共治”的四级架构,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筑牢共同富裕安全底线。
此外,《方案》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清廉温州建设、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强化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建立评价体系和争先创优机制、凝聚共同富裕的强大合力等方面,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我市还将科学设立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评价体系和目标指标体系,突出打造一批共同富裕场景,深入开展“温州擂台·六比竞赛”平台,建立“共富鼎”评选机制,强化亮点展示和实绩比拼,引导各地各部门大抓落实,加快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