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苗 通讯员 王蕊 王婧)每个中国人从小到大一定听过很多版本的偏方:生吃蛇胆能明目、吃何首乌可以让头发变黑、生姜能治冻疮……
偶尔试用过的小偏方也许真的帮过我们的忙,可中国人这样“偏爱”偏方的“传统习俗”,让肝病专家们有些忧心忡忡。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偏方说到底还是属于“药”的范畴,2月20日,在上海召开的亚太肝病学会年会上,中国医生报告的中国人群药物性肝损伤最新调查发现,在每千人次的住院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比例达1.75人次。因为该问题的突出与紧迫性,药物性肝损伤成为本次亚太肝病学会年会新增的两个主题之一。
每1000人次住院病人中
有1.75人次发生药物性肝损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教授茅益民介绍,近年来我国各临床科室报告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增多,引起业内关注。
2015年,茅益民与上海南京军区肝病研究中心陈成伟教授共同发起建立中国药物性肝损伤专业网。该专业网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00多家医院,纳入近3万名病人病例数据,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药物性肝损数据库。
基于该平台,对中国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发生与治疗状况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每1000人次中有1.75人次发生药物性肝损。其中,二级及以下医院药物性肝损发生率明显高于三级医院,西南、华南地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实际生活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肯定更高,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茅益民说,他们初步研究发现,中草药、中成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比例为30%,大量病例报告使用了“不明中草药”。其余药物性肝损伤由各类西药导致,主要为全身性抗感染药物,也有一定数量的病例报告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损。
潜在肝毒性药物
多达1000种以上
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黄建荣教授刚刚从上海参加亚太肝病学会年会归来,他介绍业界对于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有多个研究报道,并进行过分类:
抗结核药 32.7&
中草药 23.4%
抗肿瘤药 10.9%
解热镇痛药 9.0%
抗真菌药 6.3%
抗生素药 6.1%
心血管药 3.0%
激素类药 2.6%
抗病毒药 1.5%
抗甲状腺及糖尿病药 1.3%
其他 3.3%
“全球有已知的1000种以上药物具有潜在肝毒性。”黄建荣说,让人头疼的是,大部分的肝损伤病人,都是在各种疾病治疗过程中,按照医嘱服用药物造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治疗关节病的雷公藤,长期服用就会造成肝损伤,而治疗骨折的土三七,也易造成肝脏的血管堵塞。
不过这些药物的用量和肝损伤的程度因人而异,“在医生的指导下,再加上定期的检查,能及时检测到肝脏的损害。”黄建荣说,这就是在原先的疾病和肝损伤当中“取其轻”的选择,并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
一家三口泡何首乌
两个进了医院
最让专家们警惕的,是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的药物服用了,这其中,各类偏方爱好者是最遭罪的。
在黄建荣的科室里,就曾有两位夫妻病人,今年还不到50岁,最早被送来的,是丈夫陈先生,“他一送来就是很典型的急性肝衰竭症状。”黄建荣说,陈先生眼睛都发黄了,这是黄疸的表现,还有发热、乏力、出血的现象,陈先生的肝脏是怎么出问题的?黄建荣一问就清楚了——他喝了半个月何首乌泡的水。
“何首乌还挺有效果的,你看看我的头发现在这么亮黑的,以前都没光泽的。”
黄建荣有些哭笑不得,这又是一位不明白何首乌的毒性而受到严重肝伤害的病人啊,“我老婆女儿都喝啊,我看她们都没什么问题。”陈先生嘟囔了一句,还想为何首乌做最后的辩驳。
黄建荣赶紧为陈先生的老婆孩子做了检查,不出所料,一家三口都是同样的毛病,而他的老婆肝损伤也很严重,需要住院治疗,“还好女儿的损伤情况比较轻,只要停吃何首乌,慢慢能好。”
接下来,陈先生和老婆住院接受治疗,通过人工肝技术,才得以修复肝脏。
“还好这是急性肝损伤,如果是慢性肝损伤,以温水煮青蛙的形式,病人们的情况往往就没有这么乐观了。
作为普通人来说,该怎么远离这个自己吃出来的毛病?
黄主任给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要遵从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即使服用对肝脏有影响的药物,也能通过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另外,就是用药前知晓药物的治疗机制和毒副作用,有肝损伤既往史和慢性肝病的人用药要特别谨慎,“掌握用药规则,不滥用药物,不过量用药,不要长期服用保健品。”
最后,有药物性肝损伤既往史的患者避免服用同类药物,“一旦出现某种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立即停用。” (感谢胡女士报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