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首届“浙江制造”大工匠发布典礼在杭州举行,20名“浙江制造”大工匠获奖。首届“浙江制造”大工匠的出炉,也为“浙江制造”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
梳理每一个大工匠的事迹,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质:长年累月苦练职业技能,精益求精面对每一个产品、每一道工序;甘于奉献,刻苦耐劳,持久地、专注地深耕所在的领域;他们经手的产品质量上乘,他们教出的徒弟技术过硬,他们创造的业绩为他人所敬仰。他们获得的荣誉是其身上工匠精神的体现。
近年来,全国各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厚植工匠文化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绍兴市柯桥区“万名工匠库”启动,在全区职工中掀起了“人人学一技、人人有一技”的热潮,由此带来的蝴蝶效应日益显现。
厚植工匠文化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文化需要深厚的土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厚植工匠文化的底蕴?笔者认为,一是全社会都要重视工匠文化的培育,对产业、企业和职业的文化要求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创设载体,形成氛围。二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优秀敬业教育,培养职工的责任心、事业心和感恩之心,培育团队合作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文化。三是传承工匠的精神道德,让全社会尊重劳动,通过层层选树工匠,挖掘工匠文化,讲述工匠故事,来传递工匠精神和思想美德。四是建立健全工匠评选机制,对工匠的待遇、荣誉予以倾斜。
营造厚植工匠文化大环境,需要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持之以恒地“补课”,从职业精神的培养到文化土壤的培育,多管齐下形成合力,让大工匠人才辈出,后继有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