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王澍和本土建筑教学实验——在乡间,寻找诗与远方
2017年05月16日 04:39:11 来源: 浙江在线 龚丹韵

  浙江在线5月16日讯 近日,一直保持低调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向外界展现了建院10年来所进行的全新教学实验。

  很多人好奇,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的院长王澍,10年来一直率领学院在实验什么?教学课程又有哪些特别之处?

  笔者试图还原的,不只是这场教学实验的内容,更是它的核心精神——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新寻找中国人对城市与乡土的思考;以传统的人文教育,重塑学生的创造力和心灵。

  “动手”先于“动脑”

  刚刚考入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时,新生们对大学生活充满各种想象。但无论如何,都没想到会是这种——去木工房做木工。

  第一节课,木工师傅向新生们演示中国传统木工的榫卯,一口气演示了七八种。接下来几周,学生需要模仿,把其中几种榫卯结构亲手做一遍。

  对90后大一新生来说,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拿起斧子、凿子、榔头、锯子等工具。其笨拙程度,不难想象。每年都有新生不小心凿到自己的手。每节课上,擦伤、磕碰是家常便饭。

  中国大学里的建筑学教育是参照西方体系设计的,一般不会仔细教授榫卯结构,更别提让学生亲手去实践。而这里的学生则自嘲说:“我们是用血与泪,记住了中国传统木工:榫卯”。

  大一需要动手的科目不止这一门,学生们除了当木工,还要当泥瓦工。

  砌筑课上,大家需要用砖头垒起一个物件。隔三岔五,新生们都要去工地上一边垒砖,一边搅拌石灰、水泥。早上5点上工,中午休息,下午3点继续上工,有人甚至披星戴月。

  指导教师陆文宇认为,培养学生“动手”先于“动脑”的习惯非常重要。她期盼学生们通过“动手”,去探索事物的成因、激发建造的兴趣,最终达到“匠人”的状态。

  回顾大一的课程,一名学生说:“大一时,这些课我觉得没用。但是到了大二以后,当我真正开始设计,我意识到,自己能充分理解材料和形态,比如看一眼就知道,哪些地方需要多少水泥,哪些地方光加石灰就行。”

  培养“精神观想”

  如今,王澍已经带出一个青年教师团队,许多实验课程也渐趋成熟。

  宋曙华的园宅课如今是这样上的:前三周,带领学生住在苏州园林附近。学生们白天逛园子,晚上在宾馆的大房间里集中,师生十几人,一起交流观后感。床上、柜子上、桌子上、窗台边挤满了学生,还有人抱着吉他在那里弹唱。

  3周后,每位学生需要交一幅约1米长、10厘米高的长卷,把自己心目中感受到的园林景致,通过想象和加工,绘在卷轴上。总有一些学生的作业带给宋曙华惊喜。比如,有学生用毕加索的抽象视角来表现中国园林,特别当代。

  曾经有人问宋曙华,教那么多中国传统建筑知识,学生毕业后在现代化的环境里,真有用武之地吗?他回答:“这是一种精神观想。”

  中国园林的手法、观念,可以“转译”为现代建筑空间。正如王澍的获奖作品——象山校区的教学楼那样,它们是建筑,但中国人一看就能领会,它们也是园林,充满中国园林一步一景、景中有画的趣味。

  好几次,宋曙华都会反复去看上海松江的方塔园,那是建筑大师冯纪忠的作品。方塔园用的都是现代材料,如大门由型钢、角铁建造,可一眼望去,没有一丝工业味道,观感上它就是一座古典园林。

  可惜,这样的实践太少。中国古典园林的观念、中国本土建筑的传统正在断裂。如今,大家所学所用,大多是西方文化体系里的建筑和设计观念。王澍带领的这场10年实验教学,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志向,那就是在教学相长中,重新修复中国传统建筑体系。

  重构城乡关系

  在中国美院的土壤里,最初这个专业新建时,只有王澍一名教师带着约20名学生。2007年,建筑艺术学院正式成立,此后的10年,一切努力都是为了“重建一种当代中国的本土建筑学”。这条路此前从未有人走过,所有教案内容、课程设计均从零起步。

  “当初很多人说,按我们的教学思想去教,学生毕业会找不到工作。”王澍说,而现在,建筑艺术学院有40多名在编教师,十几名常年加盟的教师,学生入学一直保持着除史论专业的最高成绩,就业也一直保持全校前三。

  更迫切的是,今天的时代验证了王澍的担忧。

  如今,中国城市的建筑千篇一律,方盒子的玻璃幕墙铺满眼帘,还有奇形怪状的建筑点缀其间。城市空间也陷入僵局,人们越住越挤,出行交通拥堵,公共活动空间越来越少,街巷和社区正在衰退,这些都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乃至精神状态。

  教育,尤其是建筑系的教育,被摆在显眼的位置。

  宋曙华说,他们如今做的,就是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种子,静静等待,未来有一天,这批年轻的后继者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重新寻回一个诗与远方的空间。

  有人曾经问王澍:什么是你理解的建筑学的范围?王澍答:从一把椅子到一座城市的全部领域。椅子、房子、城市,大小之间,空间的理念转换又相通。因此,毫无意外,建筑系从对建筑和设计的关注,渐渐延伸到对城市空间的关注。

  王澍说,我们面临的是当下中国城乡建设的巨变,也是本土文化的断裂。“在以模仿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中,当我们在模仿美国、欧洲、日本的时候,中国的传统在丢失,所以,我想打造全新的本土教学体系和方法”。

  而这套教学实验和背后的价值,或许已经超出了建筑专业。

标签: 学生;建筑艺术;实验;建筑;王澍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