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唐骏垚 吴晔 见习记者 王天骏 实习生 周宇晗)信息经济连续10个季度保持20%以上增长、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两化”融合指数高达93.07……
这几年,杭州紧紧围绕“一号工程”,打出一套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场“持久战”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指出,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概括起来主要就是两项内容,打个通俗的比喻,就是要养好“两只鸟”:一个是“凤凰涅槃”,另一个是“腾笼换鸟”。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杭州的发展,是“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一家国企的“蝶变”
对于老杭州人来说,“杭钢”是一个符号,承载了几代人的记忆。
当时,能够进入杭钢这家国企工作,会引来周围无数人的羡慕眼光。而在向外人介绍杭州制造业时,杭钢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是所有杭州人的骄傲。
今年是杭钢的甲子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建厂至今的60个年头里,杭钢半山钢铁基地累计生产铁4903万吨、钢6265万吨、钢材6136万吨,为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切悄然发生了变化。全国钢铁行业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压缩钢铁产能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当时我们已经涉足非钢产业,近年又将环保、智能健康、检验检测等产业作重点培育。从内部产业来看,半山钢铁基地在亏损,而环保等非钢产业的利润却在不断增长。”杭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月亮眼中流露出一种沉稳的气度,在向记者娓娓讲述杭钢发展史的同时,对杭钢转型升级所面对的形势和任务分析得鞭辟入里。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杭钢半山钢铁基地用了150天,于2015年12月23日全面关停,1.2万人得到平稳有序的分流安置。“关停半山钢铁基地,不是关停杭钢,是杭钢新的发展启航。”陈月亮说,杭钢人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以半山基地为战场,吹响了调结构、去产能的冲锋号,结构会更优,效益会更好,真正实现凤凰涅槃。
半山钢铁基地关停后的2016年,杭钢实际产生利润17亿元,为60年来最高,报表实际反映为13.27亿元,列省属企业第四位;新兴产业销售收入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4.12%和23.67%。今年1~8月实现利润9.7亿元,同比增长87%。
杭钢正在“蝶变”,主攻节能环保产业,做强做优钢铁制造及金属贸易产业,积极培育智能健康、教育与技术服务两大产业。“力争‘十三五’末,培育形成2~3家上市公司,努力打造全国城市钢厂关停实施转型升级的样板、全省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范本,成为拥有实力、富有活力、具有竞争力的省属国有企业。”陈月亮信心满满。
一个小镇的“进化”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腾笼换鸟的目的,是要“培育和引进吃得少、产蛋多、飞得高的‘俊鸟’”。
在杭州的西湖边,就有这样一只“俊鸟”。它就是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这只鸟有多俊?
截至今年8月底,小镇运营仅两年时间,就累计入驻金融机构1935家,资金管理规模突破9100亿元;1~8月实现税收14.5亿元,同比增长71%。今年8月2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成为首批两个被正式命名的省级特色小镇之一。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吴青松仍清晰记得三四年前的玉皇山状况:“这里原来有杭州最早的陶瓷品专业市场,主要以商贸、石材粗加工、仓储物流为主业。旁边就是八卦田景区,离西湖也很近,建材加工会产生粉尘、废水和噪音,对环境影响很大,仓储物流的大货车也严重影响该区域的交通出行。”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杭州市上城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玉皇山南地区腾笼换鸟——把低端粗放型的建材加工、仓储物流迁出去,把环境和配套打造好,把基金产业引进来。
安丰创投是入驻基金小镇的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截至今年7月,其旗下管理着15支基金,资金规模超过30亿元。“创投公司也是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的,因为我们的资金是投给新兴的企业,其实是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安丰创投董事长兼总裁阮志毅告诉记者。
“为什么是引进基金产业?这里面有很多考量。一个是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足,这些资本需要投资渠道;二是近几年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浙江有很多有投资价值的项目和标的,基金公司可以实现就近就地投资;三是省市区三级人才政策优势,我们小镇还专门针对金融人才特点制订金融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四是我们的环境和配套,对于高端人才是很有吸引力的,包括基金产业链的配套服务和入驻企业员工生活配套。”吴青松记得,2015年5月16日的揭牌相当热闹,小镇开始了腾飞。
一座城市的“跨越”
杭钢、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是杭州在“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的两个典型。在16596平方公里的杭州,这样的案例还有千千万万。
水滴汇成海。正是这些案例与实践,推动了杭州这座城市的跨越: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经济总量迈过万亿元大关,信息经济发展抢眼;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
杭州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对创新的重视。而崛起于杭州西部的城西科创大走廊,正是杭州创新的一个“缩影”。这里有浙大、阿里巴巴、中电海康等创新主体,这里有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云制造小镇等产业平台,这里是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和浙商系“创业新四军”最密集的地方。9月初,以创建国家网络信息实验室为目标的之江实验室落户城西科创大走廊,更加增强了大走廊的创新能力。
“这个地区,原来有不少科技创新的载体。现在通过搭建大走廊这样一个平台,把区域内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起来,这样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杭州城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规划局局长曾斌说,城西科创大走廊要成为杭州乃至全省转型升级的一个“发动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