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5日讯 9月4日,浙江省委党校在2017年秋季班开学的第一天,就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发到了每一位学员手中。学员们手不释卷,如饮甘露般地细细品读,体会启发良多。
信念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信仰的赤心
“一是始终坚持对党的信仰。尽管一到梁家河就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青年习近平心中却一直闪耀着一盏明灯,7年间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和10份入党申请书。挫折没能让他止步,磨难没能让他屈服,对党的信仰最终使他嬗变成一个奋发有为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二是始终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自觉实现着思想和精神上的升华。煤油灯下,他学习马列,研析军事;土窑洞里,他握手历史,放眼寰球。梁家河赋予他非凡的政治定力,逐渐沉淀为成熟的政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中青二班学员梁洪明感言。
“学习习近平10次提交入党申请书的赤胆忠心和‘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为民情怀,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一颗红心跟党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忠诚核心、拥戴领袖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筑牢忠诚基石,将信仰力量化为行动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中青一班学员章青山和奚丽萍感受颇深。
爱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的爱心
“知青时的习近平在去文安驿公社赶集的路上,偶遇一位乞讨的老汉,将自己的钱、粮票、外套都给了他。对老汉的‘解衣推食’,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中青二班跟班学员李元举例道。
“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咱梁家河人对我好,我永远都记着。’他离开了梁家河,但把对群众的爱刻在了心里。大学毕业面对中央军委这样的‘前途’单位,却主动要求去农村基层。他说:‘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怀着对群众如此纯朴深厚的爱,青年习近平才能树立献身人民群众的远大理想,在基层的磨砺中一步步成长为党的总书记。” 中青二班学员李舜由衷地感慨。
敢担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事业的忠心
“增强为群众做实事的担当。习近平当上大队支书以后,组织群众打井、修公路、建沼气池、办缝纫社,很多受群众欢迎的实事,一直拖着难办的事都办成了、办好了。‘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才能得到群众如此衷心的拥护和追随。”中青一班学员周志刚感言:“还要切实提高为群众做实事的本领。‘要多动脑子,多思考问题,还要多联系群众,这样工作才能做好’,这是习近平当支部书记的体悟。只有经常深入联系群众,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切身感受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所盼,才能锤炼提升为群众办好实事、办成实事的意识和本领,真正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正是有这样一位‘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的总书记,这五年来,他带领我们革故鼎新,使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中青二班跟班学员李元发自内心地感慨。
善读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的恒心
“品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人至深的是习近平在乡下读书的故事。其一,越是艰难越要读书的大智慧。在‘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特殊年代,习近平带着两箱书奔赴梁家河。虽然有人不理解,‘成天看这些书,有啥用呢?’但他能做到‘塌下心来看书’,‘一得空闲,就捧着书看,干了一天活,累得不行,他还点着煤油灯看到半夜’,‘有时候上山干活,近平也在兜里装一本书,中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在拉话,他就拿出一本书来看。’不是乐之者好之者,谁能做到?其二,和群众‘讲书’与众同乐的硬本领。村民们回忆,他们之所以认可这个年轻人,除了他爱劳动,更看重他‘看书多,肚子里的墨水多,就经常到他住的窑洞来,跟他拉话’,他能用风趣的语言给村民们讲书本上的知识,教农民读书识字,不知不觉中能成风化俗。学以致用,这不正是最成功的读书吗?” 中青二班学员陈帅锋感触颇深:“书如明灯,照人前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是书页和土地、知与行融会贯通的伟大历程。读书,使峥嵘岁月有了亮色;读书,让他与黄土地有了更紧密的血脉联系;读书,使平凡的窑洞变成了伟大的熔炉。”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并没有记录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是在亲历者闲话家常中展露历史细节,鲜活地还原了一位最初迷茫彷徨的城市知青嬗变为坚定自信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位懵懂少年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党的优秀干部的成长历程。历史不能复制,领袖不可复制,但伟大的精神却能穿越时空,成为学习的榜样,给人以永恒的启发与滋养。” 中青一班学员孙小雄道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读后心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大家纷纷表示,要心怀坚定的理想信念,饱读诗书,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受一些苦和累,就像毛竹一样,根系向下,从泥土中汲取营养、积聚力量,向上拔节生长,努力成长为一名有“赤心、爱心、忠心、恒心”的党员干部。
(作者黄喜宏,单位为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