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8日(浙江在线记者 方臻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可不是危言耸听。11月28日,《全国白蚁防治事业发展状况报告发布》在杭州发布。
白蚁是蜚蠊目昆虫,换句话说,白蚁不是蚂蚁,而是蟑螂的近亲。作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之一,白蚁以木质纤维素为主要食物,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目前全球已知白蚁约3000余种,我国已发现白蚁475种。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青海和新疆等5个省(自治区)尚未发现白蚁分布外,其余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均有白蚁的分布。
白蚁建造的巢穴
随着人类活动不断挤占白蚁栖息地以及气候变化,白蚁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特别是长江、珠江中下游流域地区,危害涉及房屋建筑、文物古迹、水利工程、园林植被、农林作物、通讯电力、市政设施等多个领域。
人们常认为“白蚁不会危害现代建筑”。其实,白蚁会通过地坪裂缝、基础墙的空隙、各类变形缝及各种管道入口侵入建筑物内,对房屋结构造成危害,而房屋内的木质结构和木质装修材料则为白蚁提供了生存环境。现代建筑中一般都有空调设备,这也给白蚁创造了生长繁殖的条件。据调查,浙江省80多个市、县城乡房屋住宅均有白蚁危害,轻的占20%-30%,重的达70%-80%。
白蚁危害房屋建筑时,不仅危害底层或低层部分,而且危害高层和地下部分。据报道,广州市某建筑的34层楼内发现有台湾乳白蚁严重危害,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地下18米深处,发现有台湾乳白蚁蛀蚀钢筋混凝土的现象。2015年北海市金海岸大道的燃气泄漏事故,就是由白蚁啃食管道引起的。专业人士估计,我国白蚁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30亿元左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灭治白蚁面积在5000 万平方米以上,白蚁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报告认为,我国白蚁防治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白蚁防治机构体系;初步形成了白蚁防治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逐步建立完善的白蚁防治技术体系;重视科普宣传工作,白蚁防治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注重科研投入,为白蚁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过去,我国白蚁防治普遍使用化学屏障技术,对周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浙江在白蚁防治中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在环保型新技术应用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从2015年开始,浙江设区市城区率先全面应用环保型白蚁防治新技术,将在2020年全省实现新技术全覆盖。2016年,浙江全省新技术应用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米,占总应用面积的30%左右,远高于其他省份。
报告指出,在未来几年,我国白蚁防治事业的发展策略要以创新发展引领白蚁防治事业可持续发展,以绿色发展加快白蚁防治技术转型升级步伐,以共享发展提升白蚁防治公共服务水平。比如,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区域白蚁控制智能化技术集成与创新研究,建立以大区域为单位的智能化白蚁防治管理平台,开发与智能化管理平台相配套的白蚁自动监测控制技术及产品,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白蚁防治服务;开展白蚁生物资源特性研究,积极探索白蚁资源化养殖和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建立白蚁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利的产、学、研平台,促进白蚁资源产品广域性和深层次利用的多单位协同与创新,实现白蚁由防治到利用的转变。
会上,还发布了白蚁防治国家标准,这对白蚁防治标准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