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小城镇美如画 共绘美好生活——宁波全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纪事
2017年12月19日 06:45:3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去年,发轫于宁波,我省全面开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宁波因势而动,顺势而为,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宁波实践,努力打造一个个洁美小镇、活力小镇、风情小镇,实现美丽嬗变,为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增光添彩。

  这一年,精准发力,一张蓝图绘到底;这一年,锐意创新,激发源源不断内生动力。宁波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展现特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生活品质,颜值与气质、整治与长效的有机结合,带来了小镇蝶变。

  目前,宁波全市已开工项目1867个,完工957个,完成投资额159亿元。余姚梁弄镇、宁海西店镇、江北慈城镇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宁海胡陈乡、余姚四明山镇率先通过省级考核达标验收。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赋予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新的实践意义。

  勇立潮头、开创未来。在新的征程中,持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变为可期可待的目标,奋力书写着宁波小城镇发展崭新篇章。

  下个月,宁波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即将迎来首年的全面验收。宁波各县市区,各乡镇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提振信心,攻坚克难,提速提质,全力以赴打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迎考冲刺战,将在首战之年实现“满堂红”。

  海曙龙兴路鸟瞰

  海曙 内外兼修 刷亮新容提升气质

  续大治 周唯轶

  行走在海曙的镇里乡间,如画美景随处可见:道路变宽了,绿化变多了,环境变美了……短短一年时间,海曙的镇(乡)、街道面貌变化喜人。

  集士港镇在保留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沿街立面,优化调整功能布局,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实施集士港老街区改造工程,打造特色历史街区。

  龙观乡结合现有欧式住宅建筑群多的特点,以龙兴路为主轴,融合本土特色及欧洲元素,通过改造形成一条配套完善、秩序井然、文化多元、和谐和美的特色风情街;章水镇在整治规划中结合“四明锁钥”“红色之乡”“浙贝之乡”“水源之乡”等文化,突出古道、古街、古桥、古树以及历史传承,注重沿溪沿街特色民居保护及改造,既体现传统特色,又不断地改善环境品质……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仅是对环境的提升,其根本目的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改善小城镇环境,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该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办负责人表示。

  江北 洪塘

  江北 小城镇治理让“美”韵味悠长

  邵家艳

  江北,连山、连水、连村又连城,为此,打好生态牌,就成了江北做好小城镇特色提升工作的必由之路。

  经过一年的攻坚克难,目前,慈城、洪塘已完成地下基础管道建设。在入户线整治方面,慈城与洪塘都已对样板道路附近区域采用“三网合一”方式进行整治,让昔日的“蜘蛛网”不见了踪影。

  同时,江北区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智能化”。其中,慈城通过引入“智慧城市”理念,利用“智慧慈城”平台,建立“智慧城镇感知系统”“智慧景区系统”“智慧停车系统”三大系统,对慈城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智能化”管理,从而提升小城镇管理水平。

  此外,江北区立足各小城镇产业实际,将“产业特色”与“整治行动”相融合,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化”。江北,正因小城镇的全面整治而变得更加美丽。

  鄞州瞻岐镇貌

  鄞州 智慧治理向都市核心区迈进一步

  于玲玲

  在鄞州区东吴、五乡、邱隘等镇,无人机和车载全景相机等现代化“武器”全方位上岗,在城镇“找茬”脏乱差。

  这些“侦察兵”收集的照片将被分门别类纳入“鄞州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问题销号平台”,逐个设计整改方案、安排整改期限,形成问题点位数据库,反向倒逼各镇限期整改到位。

  为了破解“道乱占”“车乱停”这些难题,鄞州区咸祥镇开始试用“停车APP”的模式,这在全省尚属首次。除了手机APP帮助车主寻找车位,鄞州区咸祥镇还依托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的智能化平台,运用“地感拍取+视频抓证”技术,将车牌信息实时传送到“执法取证平台”,实现了道路禁停路段的24小时不间断监管、道路泊位收费的自动化以及停车管理无人化,促使违停车辆明显下降。

  智能手段从“面子”深入到“里子”,鄞州区城乡气质加速升华。

  北仑东盘云海

  北仑 精准发力 整治行动提质提速

  沈翀尔

  在春晓街道,昔日脏乱的街面变得干净整洁,店招标牌整齐划一,整治效果明显;在白峰街道峰城路各街头,路面改造、立面整治等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北仑区以问题为导向,建管并重,综合施策。全区效仿“河长制”,按“全面覆盖、综合协调、责任到人、把握重点、动态管理”的原则,在全区建立起“路长制”基本架构,实行“一路一长”管理,挂牌公示。春晓街道在三山55万平方米核心创建区域落实街道主要领导、各科室长、民间路长为主的三级路长制,逐路逐片落实管理责任。

  白峰街道探索出“四箱合一”“四线合一”“共杆共箱”的共享模式,破解空中管线整治顽症。并以产业分布及港口优势为背景,通过重塑“消逝在历史里的白枫”和“回响在记忆中的鸣笛”两个意向,将整治目标定位整洁、有序、宜人,富有山海特色的小镇。春晓街道突出老镇、新城的“1+1”整治规划,目标打造“游有山海田、住有舍房厦、产有农港商”的山海诗意小镇。

  镇海澥浦镇郑氏十七房

  镇海 因地施策 两张“网”全域整治无盲区

  沈珂驰

  镇海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务实整治,全方面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倾力打造最美镇海。

  整治“低小散”行业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镇海区借力“三改一拆”,以新促变,把旧厂区改造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载体,打出多轮高效“组合拳”。从荒废旧厂房中“新生”的庄市329电商园,一年累计入驻企业近40家,年产值2亿多元。

  今年初,镇海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织起两张“网”,监督“随手拍”整治无盲区。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模式,形成线上、线下两张“网”,扫清整治死角,补齐监管短板。

  线上的“网”有效运行,还需线下的“网”支撑。各乡镇(街道)将区域范围划分成一个个无形网格,成为线下的“网”。每个网格长配备一只安装“e宁波”系统的手机,通过地毯式巡查道路、小区、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等场所,将发现的问题拍照上传,并在微信群中曝光。该治理模式,实现了闭环式管理,串联起线上与线下两张“网”,提高了处理效率。

  奉化古桥晨光

  奉化 妙用利器治出城镇新“个性”

  乔丹丹

  奉化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由市变区后实现“蝶变”、加速建成现代化健康美丽新城区的重要抓手,重拳出击、铁腕整治,干出了奉化速度、治出了奉化力度、形成了奉化特色。

  大堰镇围绕“打造省级样板”主线目标,考量基础、地域、资源、文化等实际条件,探索以规划计(“借梯登高”三步走、“驻镇谋道”两手抓、“化繁为简”一竿子)、整治计(生态禁限令、连环巡查治、路宅分离法等)、乡愁计(历史链接、匠技唤醒、本土主角、共建拾柴)、管理计(“一室四平台”智慧管理、“民约村治”土法自制)为主轴的“土木三十六计”,打造具有“大堰标识”的山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

  西坞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将包括河道整治、立面改造在内的七项工程进行打包,率先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便于有效控制投资,统筹规划,明确责任,快速推进整治项目进度。七项工程就像七个“葫芦娃”,各司其职、各显神通,齐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大踏步向前。

  余姚 四明山镇 森林氧吧


  余姚 整治彰显小城镇主题特色“新风貌”

  余整办

  特色是小城镇的生命、文化是小城镇的灵魂。余姚坚持依托余姚资源、用好余姚材料、体现余姚文化、讲好余姚故事,打造具有余姚特色、亮点的小城镇风貌。

  四明山镇是宁波市第一批接受考核验收的两个乡镇之一。该镇充分挖掘“唐诗之路”和黄宗羲文化,坚持打好生态牌、气候牌、环境牌、文化牌,效益可观。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14.8%;收入约600万元,同比增长15.3%。

  梁弄镇以创建“浙东红色智慧小镇”为主题载体,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特色、以灯具制造为支撑、以教育培训等智慧经济为导向的产业体系,让梁弄成为一个让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泗门镇依托我省首批重点培育的小城市试点镇,围绕打造“长三角南翼湾区风貌精品小城”,新建泗门“数字大厅”,建立了主动预警、科学监管、精细管理的高效运作模式。重点打造了小微企业创业园和锦婷线缆小微园小微企业集聚市,目前已集聚企业49家,被评为“低小散”整治优秀乡镇。

  慈溪天元

  慈溪 一镇一品
  打造“样板小城镇”

  许雪玲

  从中横线往掌起方向一路向南,就能看到掌起工业区内崭新整齐的五金模具创新中心,这是逾百家小企业搬入的“新家”;沿横筋线傍山而走,每个垃圾桶也住上了别致精巧的“房子”,生活垃圾“以桶换桶”收运工作的大力推进,为环境卫生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一镇一品”是慈溪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点睛之笔。为了彰显整治特色,各镇因地制宜开展整体风貌管控,注重特色风貌塑造,力求在规划中做到有产业、有文化、有风貌。

  天元塑造的古香艺宝集镇,白墙黛瓦、绿树红花、斑斓景致。随着慈溪周巷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深入推进,围绕“一街、二轴、四园”核心打造的古香艺宝特色小镇美姿初现。

  周巷打造的宜居宜业小城市,将“线乱拉”治理作为城镇面貌提升的关键环节,边推进边完善,总结提炼了“合理入地、去除废线、归并散线、檐下飞线、管线成景”20字方针,探索提出“管线整治10法”。

  还有匡堰的“青瓷故里、杨梅之乡”,“古镇水乡、花园掌起”,“江南水乡、诗画鸣鹤”等,一镇一故事不仅改变了生活环境,还重塑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宁海县桑洲镇南岭村油菜花节

  宁海 华丽转身
  重塑小城镇新格局

  颜燕燕

  作为首批达标创建的越溪、桑洲、梅林、胡陈、一市、茶院等乡镇打造“美丽颜值”,追求“美丽品质”,宁海上下齐心,不遗余力。

  桑洲镇为解决整治大型工程推进缓慢的难题,重点对涉及道路改造、镇貌改观项目工程进行归类,按照“统一时间、统一施工、统一设计”的标准进行科学规划。越溪乡立足长远,在整治工作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新做法,首次将EPC模式植入项目建设中,同时采用“住乡规划师”的做法,聘请专业规划师进村驻点督查,落实对EPC项目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作为宁海的后花园,梅林街道深入开发山水资源,同步打造了7000平方米的望梅公园、3平方公里的空山山地公园。同时,开展“地上、地面、地下”立体化综合改造:围绕“地上”核心区块提升工程,加快建设邻里中心、优化商贸服务,完善城市配套功能;针对“地面”挖掘闲置空地,新增停车位650个;利用“地下”空间配合11个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未来一年,梅林街道将迎来全新面貌。

  象山渔文化

  象山 生态美生活美的

  美丽集镇创建

  陈曙旭

  或以立面改造、老房修缮来破“旧”,或以违建拆除、节点打造来治“差”,或以管线埋地、空间拓展来纠“乱”……泗洲头、高塘岛、墙头、茅洋、定塘等镇(乡)火力全开,各显其能打造美丽集镇。

  象山县坚持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为核心,按照美丽象山建设“强化两头、补齐短板”的要求,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六大”提升工程,推进集镇功能品质大提升大跨越。

  茅洋乡,依托乡镇特有的农民画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当地的渔文化,打造以渔村文化为特色,集居住、商贸娱乐、旅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原乡生活镇区。经过改造,茅洋乡美丽集镇入口景观公园渐显靓容,原先的荒地已被葱绿的植被、整洁的广场等替代。每当夜幕降临,市民或听音翩翩起舞,或沿着溪边散步。

  无独有偶,定塘镇根据“梦幻水乡、秀丽田园”定位,突出蔬果、田园、鲜花等五彩斑斓元素,打造一个心目中的童话小镇,目前初具规模的亲水漫步道、生态河岸、绿色景观成为休闲好去处。

标签: 整治;城镇环境;小城镇环境;宁波;小镇;奉化;余姚;城镇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