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6日讯(记者 潘建萍 林海燕)“可以用手机扫码支付吗?”黄先生在菜市场买了香肠、酱鸭等年货后,向店家询问付款方式,得到肯定回答后,他打开手机扫码,迅速完成了支付。“要在以前,我还得先跑到银行ATM机前多取一些现金,然后再用现金来购买这些年货,现在方便多了。”
随着“无现金时代”的来临,曾经年均增幅达25%的ATM机数量正在减少。一度被寄予厚望、遍地开花的社区银行,如今也关了不少。随着智能金融的崛起,银行主动“瘦身”,轻装上阵,不断将传统的金融服务推向更加智能、便捷、高效。
关停社区网点
浙江银行业主动“瘦身”
12月6日,浙江某城商行旗下的路桥桐屿社区支行、路桥螺洋社区支行、路桥长浦社区支行和黄岩高桥社区支行4个网点同时终止营业。12月7日,另一家城商行旗下的温州梧田街道蟠凤社区支行、温州滨江街道宏源社区支行2个网点终止营业。
在浙江银监局官网上,2017年12月至今,公示的银行网点终止营业的批复文件达24条。据统计,主动关停网点的银行多为城商行和农商行。这24家关停的银行网点里,社区支行和分理处总计关停23家,其中前者关停19家,后者关停4家。
而仅仅在5年前的2013年,多家银行纷纷启动社区银行战略,将网点铺设至社区。社区银行占地面积小,内部自助机具齐全,配备2至3名员工,业务涵盖自助开户、自助存取款、便民缴费等个人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社区居民。随着金融的日趋智能化,社区网点承担的面对面的金融服务形式,正被手机、自助服务机等智能设备替代。
大幅缓解排队烦恼
“智慧银行”加速度发展
“自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都能办理业务后,我就很少再去银行网点了。”家住下沙的吴女士坦言。作为名副其实的“无现金”城市,生活在杭州,“出门只带手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昨天中午,记者在建国北路某商业银行自助银行蹲点半小时,没有发现有人进去。而附近潮鸣寺巷旁边的两家国有大行网点,客流量同样不大,偶有两三个客户在等候,多数客户都被工作人员引导至智能机具前办理业务。在工行网点,智能柜员机、智能打印机、智能产品机等“智能机器”一应俱全,大部分业务均能被覆盖,客户一进来就可快速办好业务。
在这几家银行网点,记者发现,面向客户的普通柜台并不多,但秩序井然。某国有大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柜台少了,这是肯定的,网点要转型,可能会调整网点数量,柜面数量减少,自助终端会增多,尽量往智慧银行发展。”部分银行人士认为,银行在向“智慧银行”转型过程中,做出一些调整,其实是很正常的事。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ATM市场已经进入了平缓期,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底中国联网ATM机总量为100.34万台,较2016年末的92.42万台增加了7.92万台,增长8.57%。虽然在数量上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已是大大放缓。
低成本高效率
金融科技助力银行蝶变
银行之所以这么有魄力地主动“瘦身”,主要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很多常见业务现在都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办理。通过网点的智能化改造,客户也能通过自助设备办理相关业务。
易观金融中心高级分析师王蓬博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投资渠道的增加,移动支付的普及,银行网点和ATM的需求正在大幅降低。“考虑到成本和效率的问题,所有的功能都能在网络得到满足,而且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张楠认为,互联网新时代,传统的金融业务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金融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融合,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新的金融解决方案。“营业网点关停和ATM机业务量大幅减少、银行服务渠道的多样化、大数据对信贷业务流程的改变等。这些都不是突然出现的,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未来,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会不断加深,进一步改善客户服务体验,深化金融服务质量,提供更综合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如区块链,就可以应用在银行的票据业务上,会大大提高效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