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历时10年,1500万字、2万图版,《国美之路大典》昨在北京首发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展今起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18年03月25日 07:58:5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邓菲 周祖妮

  浙江在线3月2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邓菲 周祖妮 文/摄)“大学院在西湖设立艺术院,创造美,使以后的人都移其迷信的心为爱美的心,借以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蔡元培先生的发愿犹然在耳,这座艺术院,便是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

  1928年,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诞生,同时也拉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序幕。

  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3月25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纪念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会持续到4月7日。开幕前一天,《国美之路大典》首发式与展览发布会同步进行。

  对于杭州这座城市的人而言,中国美术学院是悠远的传统与亲切的当下,而抽离出来远观,它更是近现代美术史中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案例。

  首发式上,著名美术评论家水天中先生以自己对这所学校的认知与情感,精确地标示出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坐标。

  他说,他自己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研究,对中国的美术教育,特别是中国美术学院的诞生和发展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一直关注和思考从国立艺术院到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以及学院一代又一代师生艺术的品位。

  两周,一场大展

  优秀作品呈现大师往事

  从建校伊始仅30多名教职员、56名注册学生的国立艺术院,发展到如今,中国美术学院已有逾万名师生,地跨杭、沪两市,拥有四大校区。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院长说,中国美院用90年的践行,四万五千师生的追求,缀成中国艺术的先锋之旅、美术教育的核心现场、学院精神的时代宣言,这样三面猎猎飘扬的旗帜。将其中的头一个词拈出,即成“中国·美术·学院”,这组词汇,正是本次大展的标题,也是大展的主题。

  3月24日,中国美术馆一层大厅率先向媒体打开。

  首先入目的是一幅3米高,9米长的巨幅油画。

  1928年,国立艺术院建院伊始,蔡元培先生、林风眠先生为首的建院一代人,其中也包括最早的学生代表李可染、张眺、艾青等等,在春雨霏霏的上午,登上奇石巍立的葛岭,在这湖山天地之间,意气风发。

  这是《国美春秋》四联巨幅油画的第一幅,另外三幅分布在不同展厅,以“清明”、“端阳”、“中秋”、“芒种”节气为背景,刻画了中国美院最为重要的四个历史节点。

  建院伊始的国立艺术院,就像这画中生机盎然的春天。老师们多为海归,如雕塑系的主任克罗多等等;老师们是绝对的年轻,核心教师队伍多数未达三十岁;他们又都是优秀的知识分子:国文系老师有郁达夫,雕塑系学生有著名诗人艾青,雕塑系主任李金发与林风眠、林文铮合称中国美院第一代留法“三剑客”——他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

  穿过油画,六件高2.55米,总长45米的大型主题浮雕“烽火艺程”铺满整个圆厅。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国立艺专辞别西湖,九载征途,颠沛六省,学院十迁其址,五易校长,辗转约六千公里,终于在1946年复员杭州。这组浮雕所刻画的,正是国立艺专师生们谱就的西迁历史图景。

  在这组浮雕里,如果细细寻找,几乎可以找到所有出现在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国美师生。有在大漠中考察敦煌壁画的常书鸿、有在破庙里开展人体写生课的赵无极、有哲学家徐梵澄、画家丰子恺,也有校长滕固……

  副院长高士明,特别介绍了国美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三份档案:

  第一份文献,是1928年大学院发布的国立艺术院的章程。

  在这个章程可以看到,在建校之始,国立艺术院有三个宗旨: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这在今天依然是艺术教育最重要的职能。

  第二份文献,是90年前国立艺术院的一张信笺纸。其中印着四句话: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这是中国美院的“四句教”,也是国美的第一个校训。今天,这四句话完全不过时。

  第三份文献,是1938年学院西迁途中,第二任校长滕固先生确立的校训“博约弘毅”,它是来自浙江档案馆的珍藏。

  1937年11月,国立艺专师生,辞别了西子湖畔的悠游岁月,踏上慢慢西迁之途,直到1946年深秋,国立艺专永久迁设杭州,“九年流离,辗转万里,七易校址,五易校长,堪称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

  十年,一部《国美之路大典》

  梳理国美九十年学术历程

  除了追忆,亦有当下——在其中,更能感受到国美历代的创造能量。

  美院在学院教学研创的现状中,撷取和谋划了15个案例,涵盖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新媒体,建筑设计和手工艺术等各种艺术门类,来展示“中国·美术·学院”这三面旗帜的内涵,揭示这种先锋、现场和宣言的力量。

  除了上文提到的《国美春秋》四联大型历史油画和《烽火艺程》大型纪念浮雕之外,还能看到展示学院高端学科绘画书法新创作的《天地绘心》、《含弘写心》、《千年版书》;再现教学最新现场的《我织我在》、《本土营造》、《天工开物》;视觉乡土、社会美育多年坚守的《乡土学院》;铸炼新媒体本土关怀的《溪山行旅》、《人文影画》、《心印宇宙》;现代设计教育与服务宣言的《汉字无疆》、《东方丝竹》。纵一叶而知全竹,窥现场以展新貌。

  这一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便是《国美之路大典》新书发布会。

  “国美之路”学术工程启动于2008年,《大典》由百余位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参与编辑,历时十载,16卷39册,近1500万字、2万图版,是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梳理,也是中国美术出版史上最具研究性的学术工程。

  《大典》由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担任总主编,分为中国画卷、书法卷、油画卷、版画卷、雕塑卷、设计卷、艺术人文卷、跨媒体艺术卷、艺术策展卷、影视动画卷、建筑卷、手工艺术卷、艺术管理与教育卷、上海设计卷和美术馆卷等。

  各卷从本专业出发,回顾历史、梳理来路,汇集了林风眠、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师大家的珍贵文献,部分资料为首次出版。近两万图版中,既有名师课徒手稿、亦有名家作品,更多的是许多动人的老资料老照片,呈现出百年来起伏跌宕的社会历史和时代氛围。各卷最后一册附以《大事记》以补未尽之事,附历任教职工名单及历届学生名单,可为索引之用。

  4月7日,杭州的系列校庆活动将同时拉开帷幕。4月7日至9日将有8场活动精彩呈现,其中包括4月8日校庆当日的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庆典及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馆仪式暨系列展开幕式,以及寄言2028——中国美术学院九十周年校庆特展、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我与改革开放40年——77、78级校友座谈会、国际美术学院院长论坛、良渚校区奠基仪式和“国美之夜”校庆晚会。

标签: 美术学院;艺术;学院;师生;油画;中国美院;雕塑;校庆;浮雕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