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岛高铁给海南旅游注入活力。
新华社资料照片
海口街景
在海南定居多年的浙商李熙川
浙江在线5月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王益敏)在海口当地已是资产不菲的企业家,但李熙川仍过着很有规律的日子。喝茶、打高尔夫球,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
接受记者采访之前,他正用手机在网上参拍一套位于三亚的海景商业房。这套房子面积在300平米左右,起拍价每平米约2万元。“我叫人去看过,地段配套都不错。”但在出价仅仅超过640万元后,李熙川开始变得犹豫了,“我不是投机客,再叫几次,还拿不下来我就放弃了。”
靠着在海南炒烂尾楼实现财富自由的他,在市场普遍看好的情况下,他却变得十分谨慎。
海南的未来在哪里?最近,海口温州商会副会长李熙川反复这样问自己:“房地产长期曾是海南的支柱产业。在自贸区、自贸港的建设中,海南的新机遇不是投机炒房,应该是全方位的战略机遇,那才是不可估量的。”越来越多在海南经商的浙江人明白,曾经过度依房地产业造成经济转型缓慢的教训,在如今的海南早已不适用,在实业上创新才是未来更持久发展的主题。
弹着棉花走遍海南的村落
年近六旬已多次转型
从做温州永嘉的传统手艺弹棉花开始,做过棉花厂,再从事布料批发生意,再到地产业,年近六旬的温州人李熙川,期待着再一次的转型。
记者了解到,在海南创业的浙江人有10万人,浙江在海南的企业有2800多家,注册资本超过200亿元,实际投资运作的资金逾1000亿元。如何在抓住自贸港新机遇,将产能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也是10万在海南浙江人共同所要面临的课题。“以前弹好棉花就在海南赚钱,现在要弹好钢琴才能让海南变得更好。”李熙川笑着说。
李熙川和王东云的经历颇为相似。他们来到海南之前,都是“贪图”这里的温暖,来时仅有的手艺,就是弹棉花。
背井离乡、身上最值钱的,就是一台弹棉花的机器。这样的场景,像极了《温州一家人》的开篇剧情。或许你会奇怪,在海南这个常年温润的地方,弹棉花怎么赚钱?事实上,王东云和李熙川的生意都特别好。“这里的人特别怕冷,稍有冷空气,盖的被子比我们江浙一带最冷的时候还要多。”
其实,在海南,棉被除了给人保暖,还用来给海鲜保冷。冰块和海鲜裹在厚厚的棉被里,即便在湿热的海南,也能保存两三天时间,足够让它们离开海岛,运到广东等地。
就这样,30年之前,第一批来到海南的浙江人,就是这样一路走,一路弹,他们每到一个村落,就架起自己的弹棉花机,待上十天半个月,做完这里的生意,就匆匆赶往下一个。走南闯北的浙江人,是第一批为海南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群之一。在海南,浙商的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在众多的行业里,浙商都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40%的海南房地产新开发量、近20%的药品产值、近40%反季节瓜果蔬菜产值、近50%的罗非鱼养殖产量、近60%的高低压电器产量……
能嗅到商机也要学会拒绝诱惑
曾靠接手“烂摊子”起家
直到2003年,李熙川才盖起自己第一个酒店。不久后的一次偶然机会,李熙川萌生了更大胆的念头:去接手海口市面上的烂尾楼。
当时,海南由于各种原因,有很多的烂尾楼,李熙川从烂摊子中嗅到了商机。李熙川说,他坚定想法后,走得义无反顾,“甚至有段时间,同乡的人告诉我,温州的房价涨得很快,我应该放弃海南的地产,去温州做房地产。但我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事实上,当时他“底子”不厚,对看中的一个项目,总是不敢贸然下手,而是先花大量时间去做市场调查。
2005年,李熙川花300多万元在海口中心地带附近拿到了十几亩土地,不过五六年,那里的地价每亩涨到三四百万元。李熙川用那块地盖了一个8000多平方米的酒店,边上又建了面积在3万平方米左右的商住楼。接下来的几年,海南房地产业越来越火,而此时的李熙川就变得保守起来,他几乎清空了自己手上大的楼盘,在确保资金链的同时,开发一些精品楼盘。
在海南楼市最为火爆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李熙川有着自己的规划。他有三个子女,最近几年陆续从国外留学回来,他说,自己并不想他们继承自己的行业,而是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人才,一定是海南未来发展的核心。”这是李熙川现在的想法。
把世界各地的资源
像磁石一样吸引过来
事实上,在王东云看来,当很多人为海南的全域限购而有些失落时,他们却看到自贸区、自贸港将为城市、乡村带来的无限空间。
王东云说,尽管自己不再年轻,但他一点都不怕竞争,因为只有竞争,才能让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做得更好。“今年春节期间,因为受到大雾影响,大量出岛车辆在海南港口滞留的现象,希望不再重演。”这样的场景,王东云历历在目,“今后越来越多的人会到这里来,不再有这样的拥堵情况发生,是我们眼前的期盼之一。”
海南最大的想象空间,来自自由贸易。事实上,这突破了当前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为120平方公里的这一限制,获中央支持创建覆盖全岛的自贸区和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这是从区块模式到区域模式的重大突破。
未来的海南会如何发展,浙商们都在密切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出台的意见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未来方向,据介绍,2017年,海南省入境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提前3年实现2020年目标,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早早布局服务领域的浙商在这一块毕竟有理由做得更好。比如,当前浙江正在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海南,越来越多生根浙江的商人,也将促进海南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改革进程。
“在海南经历了最为艰苦的岁月,我们也在这里实现了价值。”王东云说,未来他们这批浙商,依然会永不停歇,更渴望有更多高新技术的人才和资本加入进来。
最近,在海南的浙商经常会聚在一起,研究海南未来发展的方向,其实也是自己的方向: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让更多中高端人才、资本、金融机构、企业走进来,搭建一个开放性的平台。“把世界各地的资源都像磁石一样吸引过来,这个舞台才够热闹,这个平台才能做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