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不变的初心,是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原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上的创造性运用。在新时代牢记人类解放的初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体人民的艰苦努力、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开拓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使我们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浙江在线5月15日讯(王侃 编辑 江于夫)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毕生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是他全部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来说,就是要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
自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志向后,这种奋斗就再也没有停止过。1843年,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首次提出了人的解放的概念,进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物质承担者。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不再抽象地谈论人的解放,而是从现实出发强调工人阶级解放,并第一次把共产主义视为人类解放的社会形态。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首次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改造社会、如何向未来社会迈进的初步设想: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第二步是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第三步是消灭阶级、阶级对立,用“自由人联合体”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实现每个人的解放和每个人自由的发展。当然,马克思对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并未就此止步。后来,他在《资本论》中更为详细地研究了工人阶级现状、历史使命、未来发展以及工人阶级解放的条件,并指出人的解放不仅涉及工人的解放,而且包含着全人类的解放。到了迟暮之年,他还在《人类学笔记》中探讨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和俄国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等问题,指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的过程,但其中又掺杂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思想对人的解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马克思始终坚持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相信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他的科学理论构建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工人阶级从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从属地位和由此造成的思想贫乏愚昧中解救出来。为此,恩格斯将他誉为“第一个给社会主义、因而也给现代整个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基础的人”。1877年,恩格斯应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请求,为《人民历书画刊》撰写马克思传记。他指出,在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最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这种新的历史观证明了“至今的全部历史都是在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中发展的”,使无产阶级认识到“只有完全消灭一切统治阶级、一切奴役和一切剥削,才能解放自己”;第二点就是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揭示了在现代社会内,在现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怎样进行的。他还指出:“现代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以这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再次概括了马克思一生中这两个最重要的发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开启了人类认识自己和世界的大门,为无产阶级解放自己进而解放全人类提供了行动的指南。而无产阶级正是借助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第一次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第一次具有了阶级意识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独立政党的立场,成为解放自己的历史主体。
马克思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的
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把他们的理论看成是绝对真理,也从来没有把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个别观点、具体结论当作是不变的、僵死的东西。1882年初,马克思在致荷兰社会民主党人查苏利其的信中明确指出,革命胜利后的人们“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事业,正是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新的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发展,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对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全新想象。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不变的初心,是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原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上的创造性运用,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动力、趋向等问题的科学回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他号召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坚信,在新时代牢记人类解放的初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全体人民的艰苦努力、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开拓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使我们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