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中国美院一群95后这么玩弓箭
2018年05月24日 06:42:5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李颖 王琼 通讯员 叶琛欣

  上图:国美弓社的学生穿戴札甲,在比赛现场特别惹眼。

  下图:这套札甲耗时半年打造。

  浙江在线5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颖 王琼 通讯员 叶琛欣)上周末在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区举行的全国高校联合弓箭竞技赛的现场,一个站在队伍最中间的95后小伙,一上场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因为他身上,穿的是一件复古的蓝色盔甲。而这套盔甲既不是网购而来,也不是从剧组借来的,而是中国美术学院弓社大二学生裴开东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参考了很多资料,甚至是文物的出土报告等,纯手工打造的。

  弓箭,这项传统体育运动,对这些95后学生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一腔热情,用自己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美院大二学生

  花半年时间做了一套盔甲

  现场吸引无数目光的这套蓝色盔甲,专业名字叫做“札甲”。(札甲是中国传统盔甲里的一种,铁甲叶片通过绳子相互排列叠加成型,属于汉服里的戎服,应用于军事。)

  这套精美的蓝色札甲,出自弓社大二学生裴开东之手。裴开东是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学生,今年刚刚20岁。

  说起和弓箭的缘分,他说:“我很早以前就接触了射箭这项运动。高中的时候,花了好几百在网上买了把竞技反曲弓,在家里练着玩,最近开始接触传统弓。”玩着玩着,裴开东不光开练,还迷上了弓箭的周边,“我不是比赛型的选手,平时训练不多,大概一个月练习两次,每次练上三个小时,但弓箭周边的盔甲和射箭很吸引我,因为这些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裴开东开始打造自己的第一套盔甲,“我最初在网络和书籍上找了很多资料,还看了许多国内外同好(注:指对同一事物有相同爱好的人)提供的图片、出土报告等,做这套甲的时候还参考了古代绘画和雕塑,甚至国内外留存的实物。这顶‘凤翅兜鍪’(即头盔),因为没有相应出土的实物作为参考,所以有很大的想象成分。”裴开东还和记者科普了一把,“所以这套甲不能称之为‘复原’,准确来说是我对宋代盔甲外观的仿制。”

  这套札甲分为兜鍪、批膊(肩膀部分)、身甲、甲群以及臂甲和胫甲这几个部分,除了不锈钢的甲片是机器批量冲压出来的,其他都是他亲手操刀。全套装备加起来差不多有30斤,“其实穿戴起来也挺麻烦的,”不过熟能生巧,现在裴开东穿盔甲只需要几分钟。

  做扳指、腰牌、排练舞台剧

  95后的弓箭爱好者很专业

  这套札甲,只是裴开东作品中的一件,“比赛当天还有一套金边立领对接锁子甲,是我最近做的。”而在这场弓箭大会的比赛现场,由学生自己制作的弓、箭、盔甲、扳指……摆了满满一桌。

  在国美弓社乃至整个中国美术学院,和裴开东一样,沉浸在传统文化里的95后还真不少。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的国美弓社注册会员已经有100多人。社团有专门的训练场地,会定期组织训练,这次的比赛当中,10个小项的前三名里,四个都有美院学生的位置。去年中国射箭运动推广理事会举办的全国比赛,也有学生闯进了前16强。

  除了比赛之外,社团成员还捣鼓起了弓箭周边。裴开东介绍说:“在弓社,做弓、箭、扳指、弓囊箭壶、盔甲的,还有玩兵器对练的,都有。”国美弓社的徽章、为了弓箭比赛特别设计的腰牌形状奖牌,古风十足的特色奖状,还有长款射箭服装,现场各种传统元素十足的周边产品,都是由学生亲手设计的。因为爱好还有成员干脆做起了创业公司,创业的项目就是做自己喜欢的弓。弓社里还有人将弓箭演变历史故事以舞台剧的形式搬到同学们的眼前……从比赛到实物周边再到艺术演出,他们把传统文化玩出了新花样。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书记徐增鎏说:“美院浓厚的射箭文化氛围,其实都源于同学们的兴趣,他们自发的想把这项运动推广起来。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把传统文化和体育运动结合了起来,其实也是给这项运动带来了新的文化外延,相当于给体育赋能了。”

标签: 盔甲;弓箭;学生;美术学院;美院;舞台剧;传统文化;实物;体育运...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