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程序”成摆设
2018年06月21日 06:02:19
来源:
浙江在线
6月20日,杭州市纪委、监委公众号上发布的一件窝案,让人咂舌。
萧山一名村干部弄虚作假,违规为其二伯骗取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救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这件案值不过5万多元的案子,竟然把镇村两级12名干部统统拉下了水,问题都出在“程序”上。
一方面,是村干部的“无视程序”。始作俑者在违规申请低保时,不仅未经村两委开会研究、村民代表评议,还伙同村两委班子伪造民主评议表,自己代表村委会签字,胆子之大、法纪观念之淡薄确实少见,再加上村集体监督流于形式,难免使得权力任性之至。
另一方面,更在一些乡镇干部走“形式程序”。虽然整个审核过程看起来都在走程序,但相关乡镇干部的责任意识几乎全面失守,最后导致只要是村(社区)签字盖章的项目,哪怕是完全弄虚作假,审批过程中也基本是一路绿灯,使得不少政策性资金在落实过程中走形变味,最后出现种种乱象。
都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切实规范农村小微权力运行。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无疑是要确保基层干部做事不仅要走程序,更要走好程序。
程序的设计,好比一道道岗哨,只有认真盘查,设置岗哨才有意义。所以,我们不仅要梳理好权力清单,制定好权力运行的流程,更要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要切实加强基层干部的责任教育和警示教育,做好规范用权,同时还须制定透明可操作的监督机制,监督“小微权力”按清单、按制度、按程序运行,确保基层群众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标签:
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
冯一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